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史学概论六~十一章(庞卓恒)
1史学概论(庞卓恒)第六章名:1、史学方法论230:或称历史科学方法论、历史研究方法论是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具体说,就是对各种历史研究方法的规则、步骤和指导原则的性质、特点和适用范围等所做的理论阐释。其回答的首要问题是怎样根据不同的历史研究对象和任务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的问题。它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发现—推演,通行解释的学问,(史事)考察,(史书)撰述。填:2、技术性方法定义233:技术性方法就是确定历史事实的方法。诸如,怎样搜集、考订和辨识史料,怎样对史料、史实进行分类、排比,怎样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而避免混乱的推理等等问题这些技术性、技巧性问题的方法,就是技术性方法。历史学运用的各种技术性方法,本质上都是形式逻辑的归纳法和演绎法。3、导向性方法定义239:导向性方法是研究者用来指导自己如何进行判断和推理的理论原则。实际上是从社会历史观—史学本体论转化而来的确释事实”的指导原则。4、演绎法与归纳法的区别237:第一,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推向“一般”,其前提是众多“个别性”判断的集合,结论是“普遍”性的判断;演绎推理则是从“一般”推知“个别”,其前提是“普遍”性判断,结论是“个别”性判断。第二,通过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大于”前提的范围。第三,归纳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只有或然性的联系。5、四种史学本体论对应的分析方式240:机械唯物史观---利用统计归纳性的经验规律做解释,唯心史观——运用精神、文化因素(包括人性、理性、常理等)做解释,多元折中主义史观——运用“多种因素随机组合”方式做解释,唯物史观——运用“因果必然性”规律做解释问:6、归纳—演绎逻辑的矛盾238:在这二者的互补关系中,暴露出形式逻辑方法存在着一个不可能依靠形式逻辑自身克服的根本矛盾。这突出表现在,演绎法要求必须以具有普遍有效的必然性的全称判断作为大前提,才能做出完善的必然性的推理。但运用归纳法却又只能获得或然性的、即并非“全然性”的“全称”判断,也可以说是带有虚假性的“全称”判断,而不可能提供出真正具有普遍有效的、必然性的全称判断。也就是说,归纳和演绎逻辑存在着依靠或然性前提去寻求的必然性结论的矛盾。这不但在逻辑上自相矛盾,在实践上更是行不通的。27、技术性方法与导向性方法的互补247:两者之间存在着不能互相取代的互补关系。因为:一、技术性方向主要是确定事实的方法,导向性方法主要是解释事实的方法,而科学研究主要是做确定事实和解释事实这样两件事,这就决定了这两种方法缺一不可。二、技术性方法从推理的形式上和技巧上有助于保证推理的严密性和首尾一贯性,但不能保证推理结论的正确性。第七章名:1、史料251: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能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一般可分为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两大类,而文献资料又包括文字资料和口传资料两大部分。实物和文献史料都是历史研究中基本的史料形式,它们各有特点,各有所长,两者可以相互补充。2、追踪搜索法257:指的是研究者为搜求某事史料而览读某书时,发现某书提到与该项史事密切相关的另一些史事,或在注引中提到了与该项史事有关的另一些书名或篇名,便追踪寻读有关的史著,循此一直到未见新的踪迹方休。填:3、史料的种类252:一般可分为实物史料(史迹遗存)和文献史料两大类,而文献资料又包括文字资料和口传资料两大部分。4、史料的整理260:1、按性质分门别类的整理2、按时间先后的整理5、常见的工具书256:工具书是专供解释疑难或翻检资料的书籍。分类:一、字典、词典类,如:《中国历史大辞典》、《世界历史辞典》、《康熙字典》、《辞源》、《辞海》二、书目“二十四史”中的书目。其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一部官修大型工具书。《中国丛书综录》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丛书目录。三、索引书目。年鉴类工具书如《中国历史学年鉴》具有很强的索引功能。6、史料鉴别(内外考证法)261:史料的鉴别或称考证,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一是外考证,即史书的辨伪与文句的校勘;二是内考证,即对史事的真实性加以鉴别。问:7、搜索史料的方法255:(1)充分利用各种工具书(2)分类搜集法(3)追踪搜寻法(4)通过平时读书与阅读报刊搜集史料(5)通过调查、采访搜集口碑史料;(6)利用因特网和数码信息技术搜集史料。8、伪书八法262:(1)“核之《七略》以观其源。”检查最早的目录书是否著录过;3(2)“核之群志,以观其绪。”检查历代《经籍志》或《艺文志》,严明此书何时见于著录,考其流传的线索;(3)“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考察与作者同时代的著作中,有无谈到或称引这部书的地方;(4)“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考察后世的著作有没有引用或发挥这部书中某些言论、观点的地方(5)“核之文,以观其体”核查这部书的文体是否符合当时的语言文字习惯。(6)“核之事,以观其实。”考察书中所记之事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7)“核之撰者,以观其托。”检查所标作者姓名,是否出于托名;(8)“核之传者,以观其人。”考察传播书的是什么人。9、四校法265:“校书四则”:(1)对校法;最简单、稳当的方法。(2)本校法,即以本书前后互证,先摘异同处,进行比较判定,以求知其中谬误之处。(3)他校法,即以他书校本书(4)理校法,是根据书文的体制和遣词造句的特色,对书的内容加以校勘的一种方法。以上四种方法,第一、二种是以本书的不同版本或本书内部进行校勘,也称“内校法”;第三种是以要校对的书的各种有关较为可靠的记载来校勘,又称“外校法”;第四种是在以上三种方法均不以能校勘的情况下,根据上下文联系当时各种历史发展的背景和线索,运用逻辑思维来考证的一种方法,是最高级也是最难运用的一种方法。10、史事考证四法267:史事考证方法有:(1)求源法,考证史事,就要追寻史料的来源。(2)反证法,即举出有力的反证,以判断是非。(3)旁证法,即利用本书以外的资料作为依据,对某一史事加以他证或补证,达到考订史事的目的。(4)还可以适当地运用理证法。当史事未记载或被销毁,找不到证据,需要以学理作为判定是非的标准。这是理证法。第八章名:1、比较史学271:与“历史比较研究”两个概念常互换使用,但是,二者的内涵是不同的。”历史比较研究”应是指运用某种理论和方法对各种历史现象的异同及其原因进行实证的比较研究的实践。而“比较史学”应是指从事历史比较研究的一套理论和方法体系。因“历史”这一词本身多义,所以“比较史学”这一概念也常包含“历史的比较研究”的意思。法国著名历史学家马克·布洛克被西文称为“比较史学”之父。2、计量史学285:历史学的计量方法,是指把数学方法特别是数理统计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的一套方法。现代意义上的计量史学方法的诞生时间,可以认为是在20世纪50年代。代表人物:法国布罗代尔和拉杜里,美国康拉德、福格尔。43、口述史学288:亦称口碑史学。20世纪30、40年代,它兴起于美国,第一个倡导者是阿兰·内文斯,于60、70年代在众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它既是指搜集和利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方法,又是指史学家部分或全部依据口头史料撰写的历史著作的方法。口述史料分为两种:一是口述回忆,指人们回忆自己以前的经历和见闻的口述材料;二是口头传说,指那些以口碑形式流传了若干代的对以往的人物、事件的叙述。文字产生前,口头传说是人们保存历史的唯一方法。现代西方口述史学方法诞生于美国,4、心理史学299: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说明历史人物或社会集团的行为,对各种历史现象做出心理学解释的一种新史学方法。是以心理学中的一个分支——精神分析学说应用于历史研究为开端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流行,是其兴起的直接原因。由于心理史学方法都是局限于“人性”来解释历史现象,所以应以唯物史观指引心理史学走向科学。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埃里克森。5、共时性原则273:比较目的是考察某类历史现象或过程在不同空间显现的共同性和各自的特殊性以及决定其共同性和特殊性的原因,需要进行横向或水平的比较,就是“共时性”则,比较对象必须是处在同一发展阶段上的历史现象或过程。6、历时性原则273:要探寻历史现象或过程从低级向高级(或从初生到老熟)发展演变的规律,进行的纵向或垂直的比较,那就是“历时性”原则。其比较对象必须是处在不同发菜阶段上的历史现象或过程。填:7、西方比较史学之父:法国著名历史学家马克·布洛克被西文称为“比较史学”之父。8、共时性原则与历时性原则273、324:历时性方法,就是将研究对象视为有一个历史演进过程并探寻其演进阶段和规律的导向性原则。共时性方法,就是根据研究对象具有的共同特征将它们划归为处于某个共同的发展或演进阶段的现象的导向性原则。如果把处在同一发展阶段的现象或过程拿来比较,就达不到纵向或垂直的比较目的。两种方法结合,有助于科学认识研究对象的发展或演进过程的阶段和规律。(参考5、6)9、计量史学与年鉴学派282:年鉴学派倡导的新史学本身就包含着计量史学的内容,或者说,它的研究纲领本身就呼唤着计量史学方法的诞生。10、口述史学倡导者:第一个倡导者是阿兰·内文斯。11、心理史学创始人:弗洛伊德问:12、比较史学的价值274:(1)比较史学方法的基本价值在于帮助研究者察同察异求规5律;(2)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法有助于促进各个民族和国家人民之间相互了解和理解,有助于消除民族偏见。13、计量史学的价值及局限性285:价值:1、计量史学方法有助于把传统史学中常见的定性论断中隐含着的模糊地数量判断明晰化,从而对那些包含着模糊的数量判断的定性论断加以验证,或予以确证,或加以修正,或予以否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论断。2、计量史学方法在帮助历史研究者探寻普通群众的历史和普通群众的动向在其中起着重大作用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的轨迹和深层奥秘方面,具有其他任何研究方法不能替代的独特功用。3、它促进经济史、社会史和心态史、政治史等史学领域,向以研究现实社会为主的各门社会科学和软科学接近和交会。局限性:是倡导者过分夸大计量史学的作用,以及夸大了计量证据的客观性,认为这是唯一可以揭示史实的方法,而忽略了科学导向性方法的重要作用。14、口述史学的价值及局限性297:价值:1、口述史学对普通大众的研究有助于纠正文献史料的偏见,使历史学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进程。2、口述史学对普通民众的研究可以增强普通民众的主体意识,从而有助于历史学的教育和启迪功能的实现。主要缺陷:口述史料可能由于年代久远,记忆不清而失实,也会因回忆者的立场、观点所导致偏颇。对于缺陷,要用“内证”与“外证”法来保证口述史料的可靠性,至于因口述者的立场、观点导致偏颇,则需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进行分析。15、心理史学的缺陷365:1、以传说的记忆片段来论证人的一生;2、对复杂的历史问题呀历史人物的行为作单纯的心理分析,忽视了阶级、文化、经济、社会的综合分析。特别是把历史人物看作是“生物的人”的程度超过了是“社会的人”的程度而走向心理决定论。3、更多的是关注伟大人物的个性心理,很少涉及下层群众的群体心理及其二者的相互关系。因此,研究的成果中,个体的个案分析居多,群体的综合分析较少。第九章名:1、认识论311:是关于人们的历史认识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从另一个角度说,史学认识论是人们对于历史学的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认识的反思,或者说,是人们对历史学的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认识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克服了历史客观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的偏颇,提供和科学答案。2、实践唯物主义320:在史学本体论上的含义是,突出物质实践活动在唯物史观原理体6系中的首要地位,强调人们的物质实践活动和实践能力的增长决定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程;它在史学认识论上,强调他们主张的新唯物主义同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是,认为人们自身的生活实践决定人们的意识,而不是外部感性世界决定人的意识。这样就克服了历史客观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的偏颇。填:3、一切历史著述都是主体化的历史334、342:主体化的历史,就是历史认识的主体根据主体对客体历史的认识而
本文标题:史学概论六~十一章(庞卓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844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