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耕地保护如何跳出“重量轻质”怪圈
耕地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础,粮食安全的保障。记者近期在吉林、重庆、海南等地采访了解到,在“重用轻养”“重量轻质”等因素影响下,耕地质量“低位徘徊”已日益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当前耕地质量保护仍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部门利益难协调、资金技术不到位等制约因素,宜加大耕地质量保护力度,切实维护我国粮食安全。“重用轻养”地力下降“重量轻质”安全存忧记者近期在粮食大省吉林省采访了解到,吉林黑土地资源占全省耕地总量的20%,粮食产量占比却达60%。但现实是,该省黑土层变薄正在加剧,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0厘米下降到现在的不足2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从8%下降到现在的不足2%。随着粮食产量逐年攀升,对地力损耗也渐趋严重。接受采访的不少农民表示,如果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粮食产量很难搞上去。吉林省榆树市刘家镇农民姜臣说,现在的粮食产量多数是化肥“催”上来的,“我家在七八年前,一公顷农田也就用两百公斤化肥,现在光底肥就要五六百公斤”。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土地利用强度增加……不仅吉林如此,记者在海南、重庆等地采访也发现,由于长期采取掠夺式经营,重产出、轻投入,重耕种、轻养护,过度开发利用土地,致使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农田生态条件受到破坏,耕地质量严重退化。不仅如此,耕地污染也在不断扩大。一些地方用污水灌溉农田,有些企业甚至把工业废渣倒入农田,造成土壤、大气和水污染,势必降低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对居民身体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据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谢德体介绍,全国耕地重金属污染达10%,粮食重金属超标达1200万吨。据调查,重庆市部分地区耕地土壤中镉、铅、砷、汞等重金属水平较土壤背景值高1~2倍,表明耕地土壤已受到重金属污染。海南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发中心负责人谢良商认为,对耕地占补平衡的操作往往无法达到法律法规要求。我国土地管理法中对耕地占补的规定是“同质同量”,但是现在同量勉强可以做到,同质却难以保障,“海南现在到处都在开发占地,有些耕作多年的土地被占用,再找一块相同质量的土地的确很难”。谢德体表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我国耕地数量减少趋势难以逆转,耕地质量亦不容乐观。据统计,全国现有耕地中70%左右为中低产田。与此同时,耕地承载压力进一步加大,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区域性耕地退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耕地质量“低位徘徊”成为日益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因素之一。“九龙治水”难成合力资金法律困境突出基层人士反映,严峻的耕地保护形势之下,各地在重视数量保护的同时,开始逐渐重视质量保护。然而,当前耕地质量保护仍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部门利益难协调、资金技术缺乏等制约因素。第一,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吉林省农委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我国已出台多部与土地相关的法律法规,但详细描述耕地质量保护的并不多,大多数只是把耕地总量中的数量和质量统一起来,在强调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时往往忽视耕地质量的动态平衡,使耕地质量未得到足够重视,导致各地在耕地保护管理上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第二,“九龙治水”往往形不成合力。全国人大代表秦光蔚表示,由于缺乏有效统一的法律依据,耕地质量保护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诸如多头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根据对一些地方的调研,当前农业、国土和环保等部门都具有耕地保护管理与监督的职责。这些部门依据不同法律在各自所属领域开展耕地保护管理与监督工作,现实中出现了职能交叉与职能空白的领域,造成各部门都有责任,但又都职责不明,工作难以形成合力。第三,资金来源机制尚未健全。谢良商等人反映,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建立完善的耕地质量保护机制,具体经费来源仍不明晰。从基层现状来看,耕地质量保护涉及的部门对相关联领域都有垂直的专项资金,但这些资金用途重复,下拨到基层又相当分散,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第四,相关技术不够成熟。基层人士认为,国家对耕地划分有等级规定,在修复上却没有明确的技术指标。同时,耕地质量保护评价体系也不完善,缺乏可操作性强的质量评价标准。耕地占补平衡尤其是质量平衡的验收,缺乏切合实际的考核标准和办法。耕地质量变化较快,在某些时候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同当前的耕地质量变化不协调,易产生错误评价。立法保护加强监测强化领导完善监管受访人士表示,我国耕地质量退化已接近临界水平,保护耕地刻不容缓。针对当前耕地质量保护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基层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尽快启动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立法。谢德体建议,国务院应尽快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指导,讨论制定适合我国生态、社会、经济特点的耕地质量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明确耕地质量保护及管理与建设的主要内容、管理体系、职责主体、运行模式、经费来源以及措施手段等,并通过试点运行,最终形成法律法规。二是加强耕地质量监测基地建设。谢良商等人认为,地方政府宜加大投入,加强监测基地建设,健全耕地土壤监测网络,形成层次分明、手段先进、功能齐备、管理规范、与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实现对耕地质量变化趋势的预警预报,为地方政府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提供依据,为农民科学种田提供指导和服务。三是加大耕地质量保护力度。秦光蔚等人认为,要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各级政府耕地质量保护目标责任制。把耕地质量保护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建设的经费投入,将土壤退化、污染耕地修复、中低产田改良等问题的研究列入科技项目规划中。四是建立完善的农技服务和耕地质量监管体系。完善的农技服务体系是耕地合理利用、合理施肥的重要保障。基层建议,将现代农技服务队伍作为农业基础化建设的首要内容加以重视,提高基层队伍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同时要加强基层土、肥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建立在职培训的长效机制。(记者姜刚齐海山李松夏冠男)冷却塔完!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本文标题:耕地保护如何跳出“重量轻质”怪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844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