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2014湖北省高考压轴卷 语文试题 含解析
每天发布最有价值的高考资源1/152014湖北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本试卷共六大题,23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方框涂黑。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倩.影(qiàn)告罄.(qìng)栉.风沐雨(jié)呕.心沥血(ǒu)B.框.架(kuāng)确凿.(záo)桀骜不驯.(xùn)从.容不迫(cóng)C.给.予(gěi)瘦削.(xuē)无济.于事(jì)载.歌载舞(zài)D.卓.越(zhuó)氛围.(fēn)荒谬.绝伦(miù)味同嚼.蜡(jiá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殒落莫须有夷为平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B.泽被迷魂汤璀灿夺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C.窥测里程碑言简意赅天网恢恢,疏而不漏D.回环破天荒欲扬先抑明查秋毫,不见舆薪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曾经存在过的所有生命都源于同一种原始生命形式的在DNA中得到了证实。(2)为官,勤政爱民是评价每一位领导干部德行的重要标准,也是人民群众心中用来衡量领导干部的一把重要的标尺。(3)由于海峡阻隔,兄弟分别半个多世纪,如今相见,恍如隔世,虽然都已是年逾古稀之人,也百感交集,欷歔不已。(4)沈阳军区一大批像关喜志一样的将校指挥员,在抗洪抢险中,成为抗洪军民的“主心骨”。A.推想廉正不免身先士卒B.推想廉政不免一马当先C.设想廉正未免身体力行每天发布最有价值的高考资源2/15D.设想廉政未免率先垂范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新型激光光动力疗法作为一种精确制导、定向爆破的高科技医疗技术,近年来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为许多血管瘤患者解除了“心腹之患”。B.今天的青年学生担负着在二十一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C.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运行呢?只要是稍有常识的人,就不会对此提出异议。D.对于选文科还是选理科这个问题上,我曾一度徘徊了很久,最终还是选择了理科,因为听说学理科大学毕业后更有机会到国外去发展。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与中国元朝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二者同属戏剧艺术。B.杜甫的《蜀相》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咏史抒怀诗词的代表作,前者借诸葛言志,后者托周瑜抒怀。C.从先秦《诗经》《楚辞》到唐宋诗词,再到明清诗文,作品的句式呈现出以下共同特点:多用对偶,骈散相间,错落有致。D.《聊斋志异》叙述的一些故事从内容上说是荒诞的、超现实的,但书中的许多细节描写又极具真实感,细腻而生动。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多点“求异”思维江曾培季羡林的《朗润琐言》,内中不少论述富有独到见解,甚至与一些学者的看法“高度在“同”与“异”的关系上,人们习惯讲的是“求同存异”,应当说,在处理国与国乃至人与人的关系上,作这样的强调是对的。只有“求同存异”,才有互相合作与信赖的基础。如果反过来,“求异存同”,专“求”不一致的地方,那么,就会把关系搞得很紧张,在国际有害于和平,在人际不利于和谐。不过,在学术研究上,倒是要反过来,像季先生所说,“求异存同”。因为,学术研究贵在出新,不宜陈陈相因,只是踏着前人的脚印走路,或按着别人的腔调吆喝,而是要有所发现,有所前进。这就要有“异”于前人和“异”于他人之处。否则,不过是雷同重复,谈不上有什么意义。自然,“求异”并非完全排斥“同”,“异”也含有共同的知识和认识,遵循共同的原则和规律,不过,“异”却是它的独特价值所在。因而对学术研究来说,是要在“异”中存“同”,而不是以“同”“求异存同”的治学之道,历来为学界有识之士所信奉。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在其《明儒学案》中说:“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着眼理会,所谓一本而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里强调“一本而万殊”,不要“倚门傍户、依样葫芦”,不要“以水济水”,而要重视“一偏之见”、“相反之论”,“着眼理会”“其不同处”,正是强调学术研究应当“求异存同”。现代学者胡适、章士钊等针对喜“同”恶“异”的现象,认为“同固欣然,异也可喜”,要人做到“好同而不禁异”。至于文艺创作则更应“求异”。因为,文艺创作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精神劳动,如果雷同重复,就会失去任何价值,是故“脱窠臼,创新意”,成为文艺创作的首要品质。清代的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说:“东施之貌,未必丑于西施,止为效颦于人,遂蒙千古之诮。”齐白石更告诫后人:“学我者活,似我者死。”巴尔扎克关于“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是聪明人,第二个形容女人像花的是傻子”的话,也是说明文艺创作不能“嚼别人嚼过的馍”,要“求异”求新。“双百方针”是发展文化艺术的根本方针,要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关键是要有众多不同色彩的“花”在“放”,有众多不同声音的“家”在“鸣”,倘若千“花”一色,百“家”一声,只有“同”,没有“异”,也就不实际上,“求异存同”所体现的创新创造精神,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张扬。时下不少企业的产品生产,都喜欢用一个口号,叫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这里的“有”“优”“强”,就是以“异”求发展,以“异”求提高。如此“求异”求变,要做到“求异存同”,而不是“求同存异”,需要解放思想,突破常规思维。莫泊桑说过:“应该时时刻刻躲避那些走熟的路,去另寻一条新的路。”他强调这是“制造新生命的唯一法门”。人们熟知的司马光砸缸和曹冲称象的故事,就是求异思维闪光的产物。在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中,要像季羡林先生所主张的那样“求异存同”,发展“求异”思(2012年2月4日《文汇报》6.下列关于“求异存同”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在处理国与国乃至人与人的关系上应当“求同存异”,才有互相合作与信赖的基础。B.只有在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中,才需要“求异存同”,以“异”求发展,以“异”求提高,以“异”求创新。每天发布最有价值的高考资源4/15C.学术研究贵在出新,不宜陈陈相因,要有所发现,有所前进,这就要有“异”于前人和“异”于他人之处。D.“求异”并非完全排斥“同”,“异”也含有共同的知识和认识,遵循共同的原则和规律,要在“异”中存“同”,而不是以“同”化“异”。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学界历来信奉“求异存同”的治学之道,有人喜“同”恶“异”,有人“好同而不禁异”,黄宗羲、胡适、章士钊等著名学者都强调学术研究应当“求异存同”。B.文艺创作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精神劳动,因而更应“求异”,不能雷同重复。C.“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口号,强调的是“求异”“求变”的创新精神。D.解放思想,突破常规思维,发展求异思维,是“求异存同”、创新创造的不二法门。8.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季羡林在其《朗润琐言》中的不少论述与一般学者的看法很不一致,常有辩驳诘难之词,说明季老学术上有主见,不人云亦云,他践行的是“求异存同”的治学之道。B.文艺创作贵在“脱窠臼,创新意”,因而一切模仿与借鉴都是“踏着前人的脚印走路,或按着别人的腔调吆喝”,没有任何价值意义。C.要实现文艺发展的“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这一“双百方针”,关键在于“求异”求新。D.齐白石的名言“学我者活,似我者死”强调的是,学术上应杜绝“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似的“山寨版”,倡导活学活用、求异创新之风。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年十八,领本州中正。寻兼尚书度支郎,仍历五兵、左民郎中。天统中,出除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为政清靖,不言而治,长吏以下,爰逮鳏寡孤幼,皆得其欢心。武平初,御史普出过诣诸州。梁、郑、兖、豫,疆境连接,州之四面,悉有举劾,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远送。还京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数百匹,托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纪功德。府省为奏,敕报许之。聿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有规检,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在郎署之日,值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彦深后被沙汰停秩,门生藜藿,聿修独以故情,存问来往。彦深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无愧,盖亦由其接引。为吏部尚书以后,自以物望得之。在官廉谨,当时少匹。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遗,聿修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尚书邢劭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劭为兖州刺史,别后,遣送白紬为信。聿修退紬不受,与邢书云:“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邢亦忻然领解,报书云:“一日之赠,率而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弟昔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北齐书·袁聿修传》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长吏以下,爰逮.鳏寡孤幼逮:及,到B.府省为奏,敕报.许之报:报告C.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许:称赞D.敬承来旨,吾无间.然间:嫌隙,不满1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袁聿修为官廉谨的一组是()(3分)①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②聿修退紬不受,与邢书③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④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⑤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⑥瓜田李下,古人所慎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④⑥D.④⑤⑥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袁聿修出身于名门,自幼清净寡欲,与世无争,受到赏识,十八岁就担任本州中正官,后不断升迁,在北齐历任清要之职。B.在担任信州刺史期间,袁聿修为政清靖,不言而治,深受信任。在离职时、百姓争相来送,挤满道路,并立碑以记述他的德政。C.袁聿修和水部郎中赵彦深结为朋友,赵彦深免职后,门前冷落,聿修念及旧情,仍去看望。赵彦深后来复出,对袁聿修感念甚深。D.袁聿修以太常少卿的身份出使巡察,考核官员的得失。途径兖州,特意拜访旧友邢劭以叙别情,但没有接受邢劭所赠的白紬。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译文:每天发布最有价值的高考资源6/15(2)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远送。译文:(3)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遗。译文: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浣溪沙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1)上片描绘的色调和谐、情趣盎然的湖上游春图,经“逐”、“拍”等的点化,顿使形象呼之欲出。请分析“逐”、“拍”的艺术效果。(3)。(2)有人说词的下片有“及时行乐的消极情调”,你同意吗?请简要分析。(3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1)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
本文标题:2014湖北省高考压轴卷 语文试题 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864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