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十三五”民航业发展前景分析
“十三五”民航业发展前景分析一、民用航空运输市场发展情况(一)航空运输市场供给概述1、航空运输市场供给的基本概念供给是与需求相对称的概念。需求是对消费者而言,供给是对生产者而言。航空运输市场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售出的航空运输服务量。这个定义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生产者有销售航空运输服务的愿望,二是生产者有提供航空运输服务的能力。如果运输生产者不愿意销售航空运输服务,或者没有生产能力提供航空运输服务,都不能构成航空运输市场供给。2、航空运输市场供给的特点(1)运输供给的整体不可分性运输供给的整体性是指运输基础设施与运载设备、运载工具的能力相互匹配,运输线路、机场、港口、车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统一规划、相互配套,共同形成生产能力,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2)运输供求的平衡难以控制由于运输需求具有很强的波动性,因此,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运输生产能力很难与运输需求完全匹配,导致运输供给与需求的不均衡,相应的造成运输企业均衡生产和服务质量控制的困难(3)运输供给的部分可替代性运输供给是由多种运输方式和多个运输企业的生产能力共同构成的。由于运输产品的核心是提供旅客和货物的位移,因此,运输产品之间具有可替代性,即在同一方向、具有相同技术经济特征的运输方式或运输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就形成了较强的竞争态势。(4)运输供给的外部性如果某人或企业从事经济活动时给其他个体或社会带来危害或利益,而他们并未因此而支付相应的成本或得到相应的报酬,经济学将这种现象称为存在外部性。外部性有两种情况:负外部性和正外部性。个人或企业不必承担行为带来的成本是负外部性;个人或企业不能得到其决策和行为带来的额外收益则是正外部性。(二)影响航空运输市场供给的主要因素1、航空运输服务价格航空运输服务价格不仅影响消费者的需求,也影响厂商的供给2、生产要素的价格(即生产企业的成本)一般而言,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土地和资本三大基本要素(三)航空运输市场供给曲线1、供给表与供给曲线供给表是假定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反映供给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表格。它一般由两列多行组成,其中一列是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不同价格水平,另一列是该商品或服务在各种价格水平上的供给量。供给曲线是描述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问关系的曲线,是根据供给表的内容生成的。其纵轴表示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横轴表示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由于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越高,其供给量越多,所以供给瞳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2、个别供给与市场供给航空运输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厂商供给的总和。把所有厂商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提供的座位数相加,就可以得到航空旅客运输市场的市场供给曲线,它表示在其他影响航空运输供给的因素不变时,航空旅客运输市场的总供给量是如何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变动的3、供给变化与供给曲线的移动就像需求量变化与需求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相类似,供给量变化与供给变化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具有不同的含义。供给量变化是指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由于航空运输服务价格变化引起生产厂商在某一时刻对航空运输服务供给量的变化,它表现为沿着供给曲线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供给变化则是指上述假定的前提发生了变化,导致生产厂商在同一价格水平上的供给量发生变化,它表现为供给曲线的移动(四)航空运输市场供给的价格弹性1、各种供给价格弹性根据供给的价格弹性的大小,可将其划分为三个基本类别:缺乏弹性的供给:当供给价格弹性小于1,即供给量变动百分比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比时;富有弹性的供给:当供给价格弹性大于1,即供给量变动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比时;单位弹性的供给:当供给价格弹性等于1,即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相同时2、决定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1)生产要素适应运输需求的范围大小运输服务就是使运输对象发生空间位移,但由于个别运输需求的差异性,导致对运输服务的生产要素(如所需的运输工具、设备等)的差异性。如果生产要素适应运输需求的范围大,则供给弹性就大;反之,供给弹性就小。(2)调整运力的难易程度一般来说,能够根据价格的变动灵活调整运力的产业,其供给价格弹性大;反之,其价格弹性就小(3)运输成本增加幅度大小如果某种运输服务增加供给引起的运输成本增加较大,则该种运输供给的价格弹性较小,反之,如果增加运输供给引起的成本增加不大,则该种运输供给的价格弹性大。二、民用航空机场发展情况截至2014年底,我国共有颁证运输机场202个,比上年增加9个。2014年新增机场分别为黑龙江抚远机场、湖北神农架机场、青海德令哈机场、山西吕梁机场、吉林通化机场、广西河池机场、四川阿坝机场、贵州六盘水机场、湖南衡阳机场。另外,完成了陕西汉中机场迁建。陕西安康机场、新疆且末机场停航。图表2014年各地区运输机场数量单位:个数据来源:中国民用航空局2014年,全国民航运输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8.3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2%。图表2010-2014年民航运输机场货邮吞吐量数据来源:中国民用航空局2014年全国运输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1356.08万吨,比上年增长7.8%。图表2011-2014年全国运输机场货邮吞吐量数据来源:中国民用航空局《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出台。根据该规划,到2020年,我国民航运输机场总数将达到244个,新增机场97个(以2006年为基数),形成北方、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五大区域机场群。(一)定位及目标1、功能定位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作为民用航空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规划,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对外开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体现国家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发展航空运输的意志,明确政府的政策导向,指导民用机场设施有序建设,优化航空运输资源配置,并作为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和投资管理的依据,促进民航事业又好又快发展。2、指导思想和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以市场需求为基础,通过优化机场布局结构和增加机场数量规模,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完善功能定位,扩大服务范围和提高服务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和民航事业的发展,到2020年初步形成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民用机场体系。(二)布局原则(1)机场总体布局应与国民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和航空市场需求相适应,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国土资源均衡开发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2)机场区域布局应与区域经济地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符合、促进区域内航空资源优化配置、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城市功能提升完善。(3)机场布局应与其他运输方式布局相衔接,促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立和网络结构优化,并充分发挥航空运输比较优势,提高综合交通运输整体效率和效益。(4)机场布局应与航线网络结构优化、空管建设、机队发展、专业技术人员培养等民航系统内部各要素相协调,增强机场集群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民用航空运输整体协调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5)机场布局应与加强国防建设、促进民族团结及开发旅游等资源相结合。重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新兴旅游地区机场的布局和建设,拓展航空运输服务范围,增强机场的国防功能。同时考虑充分有效利用航空资源,条件许可时优先合用军用机场或新增布局军民合用机场。(6)机场布局应与节约土地、能源等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统一。充分利用和整合既有机场资源,合理确定新增布局数量与建设规模,注重功能科学划分,避免无序建设和资源浪费,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三)布局方案1、总体方案根据布局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依据已形成的机场布局,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民航区域管理体制情况,按照“加强资源整合、完善功能定位、扩大服务范围、优化体系结构”的布局思路,重点培育国际枢纽、区域中心和门户机场,完善干线机场功能,适度增加支线机场布点,构筑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北方(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五大区域机场群。通过新增布点机场的分期建设和既有机场的改扩建,以及各区域内航空资源的有效整合,机场群整体功能实现枢纽、干线和支线有机衔接,客、货航空运输全面协调,大、中、小规模合理的发展格局,并与铁路、公路、水运以及相关城市交通相衔接,搞好集疏运,共同构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至2020年,布局规划民用机场总数达244个,其中新增机场97个。具体是:北方机场群:布局规划机场总数54个,其中新增24个。北方机场群由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各机场构成。在既有30个机场的基础上,布局规划新增北京第二机场、邯郸、五台山、阿尔山、长白山、漠河、抚远等24个机场,机场总数达到54个,为促进华北、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东北亚经济合作和对外开放提供有力的航空运输保障。在此机场群中,重点培育北京首都机场为国际枢纽机场,进一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提升和发挥天津、沈阳机场分别在滨海新区发展和东北振兴中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完善哈尔滨、大连、长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等机场在区域中的干线机场功能,稳步发展阿尔山、长白山、漠河、大庆等区域内支线机场。华东机场群:布局规划机场总数49个,其中新增12个。华东机场群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7个省(直辖市)内各机场构成。在既有37个机场基础上,布局规划新增苏中、丽水、芜湖、三明、赣东、济宁等12个机场,机场总数达到49个,以满足华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外开放和对台“三通”的交通需要。在此机场群中,重点培育上海浦东机场为国际枢纽,增强其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完善上海虹桥、杭州、厦门、南京、福州、济南、青岛、南昌、合肥等机场的干线机场功能;稳步发展苏中、三明、宜春、济宁等区域内支线机场。中南机场群:布局规划机场总数39个,其中新增14个。中南机场群由广东、广西、海南、河南、湖北、湖南6省(自治区)内各机场构成。在既有25个机场基础上,布局规划新增信阳、岳阳、衡阳、邵东、河池等14个机场,机场总数达到39个,以满足中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东南亚经济合作、泛珠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对外开放。在此机场群中,重点培育广州白云机场为国际枢纽,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提升武汉、郑州机场在中部崛起中的地位;完善长沙、南宁、海口、三亚、深圳、桂林等机场在区域中的干线机场功能;进一步稳步发展河池、神农架等区域内支线机场。西南机场群:布局规划机场总数52个,其中新增21个。西南机场群由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5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各机场构成。在既有31个机场的基础上,布局规划新增黔江、康定、腾冲、六盘水等21个机场,机场总数达到52个,以适应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发展,以及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交通保障。在此机场群中,重点培育昆明机场成为连接南亚和东南亚的门户机场,强化成都、重庆机场的枢纽功能,发挥其在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心地位作用;完善贵阳、拉萨等机场功能;稳步发展黔江、康定、腾冲、六盘水等其他支线机场。西北机场群:布局规划机场总数50个,其中新增26个。西北机场群由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5省(自治区)内各机场构成。在既有24个机场的基础上,布局规划新增天水、陇南、玉树、喀纳斯等26个机场,机场总数达到50个,以满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中国-中亚地区贸易的发展,以及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供航空运输保障。在此机场群中,重点加快培育乌鲁木齐机场为连接中亚的西北门户机场,提升西安机场在区域内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完善兰州、银川、西宁等机场的功能;稳步发展天水、固原、玉树、喀纳斯等区域内支线机场。2、实施效果上述布局规划实施后,全国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直辖市)、主要开放城市、重要旅游地区、交通不便地区以及重要军事要地均有机场连接,逐步形成北方、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五大机场群,形成功能完善的枢纽、干线、支线机场网络体系,大、中、小层次清晰的机场结构,航空运输整体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着增强;机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更加紧密,与城市发展更加协调,与军航发展相
本文标题:“十三五”民航业发展前景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881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