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小学音乐-《送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歌曲《送别》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由于影视音乐与影视剧情密切关联,因此,与其他类型的音乐相比,影视音乐更易于理解。影视音乐在传播渠道上也比其他仅通过现场演出或录音的音乐更为顺畅,随着相关电影或音乐剧的播放,影视音乐会很快得到传播。本单元力图让学生对影视音乐及其不同类别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使学生能够结合所熟悉的电影及电视剧,能够自主分析其中音乐的作用。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演唱歌曲《送别》。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情感目标: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学堂乐歌,学习二部合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多声部音乐的和谐美。难点——切分音、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学习加以感受、体验,唱好二声部歌曲。四、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歌曲曲谱等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以前都学过哪些送别的诗句?【设计意图】调动情绪,创设一个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愉快、兴奋地开始音乐课。2、我们今天要学一首《送别》的歌曲,它是电影《城南旧事》中的插曲。什么是插曲?就是穿插在电影、话剧中较有独立性的乐曲。根据音乐在影视剧中出现的不同位置,影视音乐可分为主题歌、片头曲、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尾曲等。【设计意图】既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又揭示本节课的主题。(二)感受体验,学唱歌曲《送别》1、介绍李叔同和学堂乐歌。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1906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年李叔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同年,又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并担任了《太平洋报》的文艺编辑。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他一生从事多方面的艺术活动,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篆刻、诗词均所擅长。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春景》、《忆儿时》、《春游》、《留别》、《早秋》等。《送别》这首歌曲是一首学堂乐歌,是流行于学校的歌曲,早期的的学堂乐歌以旧曲填新词为主,用中国民歌、小调的曲调或欧美歌曲的曲调填进创作的新词。2、欣赏分析歌曲师:送别这首歌曲的节拍、速度、力度和情绪节拍:四四拍子速度:中速稍慢力度:中强情绪:忧伤惆怅深情3、出示歌谱,学唱歌曲(1)分句学唱歌谱。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用自然、舒展的发声方式轻声地学唱歌谱,老师唱一句,请同学们跟唱一句。”(2)学唱歌词。师:“同学们,我唱谱你们唱词,请注意表现出歌曲忧伤怅惘的情绪。”(3)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让学生提出疑难,师生共同解决,进一步练唱。a、注意用自然、舒展的发声方式演唱。b、注意觚字的读音gu。c、切分音,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d、歌词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歌曲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最后一句应唱得渐慢渐弱。(4)让学生用领唱加齐唱的形式演绎歌曲《送别》。a分小组演唱歌曲b①句女领唱②句男领唱③句女齐唱④句男齐唱后面的乐句齐唱;“夕阳”重复;(三)拓展活动让学生欣赏歌曲《送战友》,感受战友依依惜别的那种令人动容的情景。(四)总结下课1、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影视音乐的分类、了解了学堂乐歌这个特殊的历史产物、学唱了李叔同的代表作《送别》。歌曲完美地抒写了人生离合的真实体验和世间永存的挚意真情,从而使这首歌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2、师生告别,同学们,还有两个多月我们就要小学毕业了,在这里我送给大家一首舒婷的离别诗《双桅船》,愿我们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友谊长存!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六、板书设计送别1=C4/4李叔同填词深情地忧伤惆怅歌曲《送别》学情分析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五年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交流愿望逐渐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也逐步增多。已经具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增加音乐表现与音乐创造活动以及动手搜集资料的份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本班学生喜欢看影视作品,喜欢倾听优美动听的影视音乐,对《送别》这首歌曲的学习兴趣浓厚,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力也比较好。歌曲《送别》教学效果分析《送别》这首歌曲是一首大家都耳熟能详,传唱至今的学堂乐歌,歌曲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影视音乐,作为五年级学生学唱歌曲旋律难度并不大,最大的难度在于如何体验歌曲的情境,表达歌曲的情感。为了上好这堂课,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上课开始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说一说以前都学过哪些关于送别的古诗,欣赏了影视剧《城南旧事》中的一张图片,这样设计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创设了一个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愉快、兴奋地开始音乐课。接着通过让学生欣赏、画旋律线,使学生较快的体验感受歌曲,分别从歌曲的内容和主题两方面来展现。在进行体验和欣赏的同时,使学生较快的熟悉了歌曲的旋律,为后面歌曲的学唱以及情感的把握奠定了基础。2、介绍作家作品,在这一环节里我采用欣赏与讲授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在介绍《送别》创作的历史背景,介绍词曲作者及作品风格的同时播放歌曲《送别》,比较形象直观地引导学生走进作者,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美学思想。3、歌曲学习,首先让学生跟老师唱C大调音阶,对歌曲调式有初步感知与认识。然后播放歌曲《送别》,让学生完整而充分的聆听作品,自主感受音乐,哼唱旋律,用模唱法锻炼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听觉能力,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接着找出这首歌曲的难点乐句在钢琴上反复弹奏,让学生多次演唱,掌握音准。使学生正确掌握好附点四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节奏,最后根据学生的理解有感情地演唱歌曲。4、主题延伸、扩大视野。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艺术“家族”的主要成员,是学校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无论在文化领域、艺术领域还是教育领域,音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这里,通过对比分析理解歌曲《送战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5、创设情景,升华情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的目的是为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激起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在这一环节里,我引入舒婷的一首离别诗《双桅船》,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培养学生具有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纵观全课,教学任务已基本完成,时间控制相对较好,但是在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方面还需加强,歌曲的处理和准确性上还需要做到更精细,要不断学习,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努力上好每节课。歌曲《送别》教材分析《送别》是一首由美国人约翰·P奥德威谱曲、李叔同填词的歌曲,李叔同是将西洋艺术引介到中国的先锋人物,是最早应用西洋作曲技法作曲的人之一,除了他本人作词作曲,他喜欢选用西洋的曲调配上自己的词的创作方法以达到推广西洋歌曲及作曲法的目的。他选曲配词的歌曲极为优美和谐,如《送别》,它对离愁的渲染一直感染到今天的人们。《送别》是影片《城南旧事》中的插曲。故事片《城南旧事》选用了这首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有很大影响的学堂乐歌作为乐曲,细腻的表达出主人公小英子忧伤、惆怅的内心感情世界。从总体结构看,《送别》很像一首古词,第一节,着重写送别的环境。作者选取了“长亭”、“古道”、“芳草”、“晚风”、“暮色”、“弱柳”、“残笛”“夕阳”八个典型的意象,渲染离别的场景。“山外山”喻天各一方。而这一切别绪,都笼罩在“夕阳”之下的特定时间里,只让人感受到友情温暖、斜阳温暖、晚风温暖;温暖而又缠绵。第二节,着重写送别人的心境,是全曲的高潮。通过“天涯”、“地角”、“知交”、“零落”、“浊酒”、“夜别”、“离梦”,诉诸感官,触动心弦,诱君品鉴。整曲《送别》,沿婉约一派,清新淡雅,情真意挚,凄美柔婉。该歌曲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词作家李叔同,作于1915年。歌曲属于李叔同早年创作的“学堂乐歌”,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一段式的歌曲,C大调,中速深情,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诚挚感情。歌曲《送别》评测练习1.什么是主题歌曲、插曲,它们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各是什么?2.什么是学堂乐歌?3.词作家李叔同创作的这首歌曲《送别》所表现的意境是什么?4.准确、熟练、有感情地歌唱歌曲《送别》,感受歌曲优美的意境。歌曲《送别》教学反思五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影视音乐》中有很多影视音乐作品,我选择的内容是我国影片《城南旧事》中的插曲《送别》。课上,首先从送别的古诗导入,通过诗词句的调用引导学生进入一种诗词的境界,接着引导学生抓住景物来感受别情,进而领会写法,通过反复聆听、欣赏、学唱,感受歌曲的情绪。这是一首一段体的歌曲,C大调,表达出一种依依不舍的诚挚情感。歌曲的旋律优美抒情,在李叔同的填词下,使歌词和歌曲达到完美的融合,意境深远,通过歌词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园;再由景写人,这种特有的中国式描摹方式,总是使文字得到了升华,升华至人们内心美好情愫之中,“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使离别那淡淡的愁情,跃然心底。这对学生的价值观又是一次很好的塑造和教化,世间还有如此美好的友情。最后,通过欣赏《送战友》以及舒婷的《双桅船》,使同学们感受到离别虽然是忧伤的,但又何不是为了更好的未来。歌曲《送别》课标分析《课程标准》对影视音乐的教学要求:一是能够对影视音乐的意义和作用有初步的了解。二是进一步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能注意到乐曲在配合画面时相辅相成的作用,并能创造性地进行包括模拟“音效”在内的配音。由于影视音乐与影视剧情密切关联,因此,与其他类型的音乐相比,影视音乐更易于理解。影视音乐在传播渠道上也比其他仅通过现场演出或录音的音乐更为顺畅。本单元力图让学生对影视音乐及其不同类别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使学生能够结合所熟悉的电影及电视剧,能够自主分析其中音乐的作用。本节课难重点是要让学生建立起影视音乐的初步印象,能够感受影视音乐的情感和意境。在歌曲《送别》中,同学们能够根据歌词的内容,了解并从中感受体验“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的离别情景。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感受与鉴赏影视音乐,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理解,整合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情感体验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能力以及交流表达互动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情感体验能力和表现能力。
本文标题:小学音乐-《送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956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