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党课讲稿:中国经济呈现高质量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
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党课讲稿:中国经济呈现高质量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发展格局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哪些特征?能否长期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如何有效应对国内外诸多风险挑战?回答这些问题,离不开对中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新特征及新趋势的深入分析。我们特约四位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阐释。我国高质量发展确立新趋势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盛来运今年以来,国内外环境日趋复杂、挑战明显增多,特别是美国单边向全世界挑起经贸争端,针对中国的贸易战不断升级,使分化动荡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在此背景下,中国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正确应对中美经贸摩擦,以经济转型升级和更加主动的对外开放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各种风险挑战。中国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态势,经济运行内在稳定性协调性增强,质量效益持续改善,对外开放迈出更大步伐。总体看,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努力,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革,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得到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进一步确立。产业结构由工业主导向二三产业共同带动转变,工业和服务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服务业成为发展主动力。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服务业迅猛发展,已撑起国民经济半壁江山。2021——202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202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提升至51.6%。今年上半年,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0.4%和54.3%,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第二产业高23.8个百分点。服务业加快发展符合工业化中后期产业成长的规律和消费升级的规律。需求结构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转变,内需拉动作用显著增强,消费成为压舱石。在扩大内需战略推动下,居民消费潜力有序释放,消费升级势能持续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发挥。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已经挑起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大梁,意味着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实现了由外向内的转变,内生动力更加稳健。发展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新旧动能加快接续转换,新动能成为后备主引擎。根据测算,2021年科技进步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贡献率达到57.5%,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3.1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左右。今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6%和9.2%,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0.1%,全国新登记企业日均达1.81万户,新主体大量涌现、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成长。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的动力格局。发展目标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更加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转变,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2021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1年下降20.9%,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PM10平均浓度比2021年下降22.7%。今年上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3.2%。环保门槛越来越高,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正在形成,这将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开放格局由低水平对外开放向全面开放新格局转变,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202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一位,服务贸易总额有望连续4年保持世界第二位。双向投资均创历史新高。2021——2021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3.0%,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9.1%。“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2021年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9个国家直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接投资额(不含银行、证券、保险)144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12%。从贸易大国到投资大国,从引进来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我国开放型经济不断转型升级,拓展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空间,促进了经济结构的深层次调整。这五大趋势的确立,意味着经济增长更多依靠内需和服务业,更多依靠技术创新和劳动力素质提高,更多依靠内生动力的提升。这是我国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协调性和韧性不断提高的内在支撑,也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客观基础。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基本面不会变,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良好态势不会变,确保有效化解国内外风险挑战的大好局面不会变。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就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大、韧性强、后劲足。市场空间广阔。我国有近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数以亿计并日益扩大,农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城镇常住人口每年增加上千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消费日益多样化,是世界上最具增长潜力的新兴市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消费升级蕴含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促进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消费领域快速发展。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质量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耐用消费品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潜力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尤其巨大。回旋余地较大。从发展空间来看,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明显。2021年中部、西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不到东部地区人均水平的60%;西部省份和贫困地区重大基础设施仍很薄弱,铁路、公路路网密度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从产业体系来看,服务业方兴未艾,空间广阔。实体经济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产业配套能力很强,在国际竞争中的综合比较优势依然较强。从宏观调控看,我们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有较大空间,还有大量国有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财政金融稳健运行,外汇储备规模世界第一,政策调控的工具多、空间大。增长后劲充足。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处在深入推进阶段,蕴含着强劲增长动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能够促使工业向中高端加快迈进。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年均增加1个百分点以上,再考虑到大量农民工要进城落户,城镇化进程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强劲。目前我国农村有近6亿常住人口,在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差距较大。2021年,农村居民无水冲式卫生厕所、无洗澡设施、使用柴草煤炭作为炊用能源的比重分别为69.5%、35.3%和49.4%。乡村振兴战略的扎实推进既能增加消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费需求,又能扩大有效投资。人才红利累积释放。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数量虽然下降,但质量不断提高,人口数量红利加快向质量红利转换。我国有世界上最为丰富的人力资源,最大规模的科技人员队伍。全国9亿多劳动力中有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有专业技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5年;每年大学毕业生700多万,中职毕业生500多万,能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改革红利激发活力。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改革;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能够从容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实现中高速增长与结构再平衡,靠的也是改革。实践证明,只要不断深化改革,破除不合理的体制机制障碍,就能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进入新时代,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等各项举措落实到位,改革将释放更多红利,为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新趋势的确立和不断深化,使得我们应对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大的挑战更加有信心。只要我们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思维,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决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切实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经济体系,稳中向好的大势就能长期保持,高质量发展就能顺利推进,任何外部力量都无法阻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马忠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适应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集中体现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意义和目标任务,找准突破口、抓好切入点,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当前,我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重要步伐,经济的“含金量”逐步提升,发展的质量底色更加彰显。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实现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一系列短板和不足,这些问题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关口,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党中央从整体解决这些问题的战略出发,从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出发,将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各方面一体建设、一体推进。一是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二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三是建设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四是建设彰显优势、协同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五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六是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七是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这些重大战略举措的成效日益显现。当前,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关键仍然在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把着力点放在发展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具体应从三个方面着手推进。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要素的合理高效配置。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动能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投资驱动的传统动能转向创新驱动的新动能。这就需要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着力提高劳动、资本、土地、资源、环境等传统经济要素效率水平的同时,着力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正是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国经济运行各方面的效率得到提升,实现了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从而实现了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预期目标,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依靠改革不断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动力和潜力。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都在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形成了一定压力。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针对新形势,我们要继续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不断形成优质高效的供给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在更高水平上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平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三个面向”推动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实现活力的充分释放。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经济发展的共识。5年多来,我们党始终将其作为一项重大而长期的任务,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我国科技创新要进一步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为战略主攻方向,为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我国经济加速向主要依靠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构建新支撑。我国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坚实基础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着重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这个关口过不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更无从谈起。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当前,我国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已具有坚实基础,但仍须积极稳妥处置各类潜在风险。从当前形势看,已初步遏制住金融风险快速积累势头,高质量发展潜在隐患得到控制。随着近几年积极稳妥去杠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杠杆率过快攀升、潜在风险快速积累的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2021年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速度明显放缓,全年上升2.7个百分点,其中企业和政府部门杠杆率比上年都有所下降。同时,各方面的风险防范意识正在强化,刚性兑付和隐性担保的市场预期正在改变,这为防控金融风险创造了有利的心理条件。总体看,我们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保证了金融风险总体可控,这为我们继续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从长期发展看,我国经济具备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条件,维持稳中向好态势具有坚实
本文标题:党课讲稿:中国经济呈现高质量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985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