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细说炭焙茶中国茶的制作历来重视阴阳五行之道,“以火助水舒枯木,生水走脉展茶性”这一类的描绘似乎蕴含着诸多道家的精神,又有着浓厚的传统。或许,当初的炼丹与焙茶存在着莫大的关系。最早安溪人做铁观音的时候,还用杂木烧炼的木炭焙茶,其炭相碰之时铿锵有声,密度坚硬。只是时至今日,当铁观音越来越走清香的路线时,炭焙几近绝迹。所以,茶中的炭香更多需要从武夷岩茶当中去寻找。许多人一接触到岩茶,就觉得有一股特有的炭火味,等到真正爱上岩茶,却爱上了这股特有的火味,皆因为这种火味表现得富有生气与活性。一泡好的岩茶,先是以其幽长或锐细的茶香、再以岩韵醉倒四方。何为炭焙很多茶友对烘、焙、烤常常弄不清楚,在作茶的过程中,烘焙的学问太大了。根据字意的解释,“烘”是用火或热气烘干湿物,例如烘干衣服;“焙”是用微火烘烤东西,例如焙茶;“烤”则指用火烧熟食物,例如各类烧烤等。炭焙,顾名思义,指利用上等好炭的余火持续焙茶。炭焙时,焙笼中的温度约在120度左右。一户茶农家里,沿用传统炭焙工艺的话,平均一天只能焙上几十斤的茶叶,而电焙的效率就高得多了。所以出于效率与成本的考虑,炭焙茶变得少了,很多人只把好的顶级的茶拿去炭焙,而一般的茶就用电焙。只是我们相信,“文火慢炖”才有可能出得好茶。如何炭焙每一年的炭焙时间从三四月份就已经开始,一直持续到十一月份。因为秋天的时候,气候干燥,雨水少,还更好炭焙。炭焙之前,焙窟一定要先清洗干净。然后在底层铺上炭,从中间点火先烧着,边上放长条形的木炭绕成一圈,20分钟后,再加炭,如此重复两三次后,再在焙窟的最上层放上细的炭。烧透之后要盖灰,炭焙师会从早晨忙到半夜。第二天,茶叶就可以拿来焙火了。焙茶时,茶叶要放到焙箅中。如是茶叶较细的话,40分钟要翻动一次;茶叶条索粗的话,1小时翻动一次。这一窟的炭火可以焙上一个星期,前面几天,火温很高,可以先试焙一些普通的茶叶。焙时注意控制温度,还要及时翻动。炭焙过程当中,处处需要精耕细作,也需要一个很有经验的炭焙师,缺乏炭焙经验的,一两个小时都会把茶叶弄炭化了。据介绍,炭焙时要让炭木充分烧透,没烧透的炭木要放到炉子里重新烧红后,再用耙子打烂,才能放到焙窟中。第二天焙茶,先用焙刀压紧火堆,小心炭木间的漏洞,火温不能超过130度,否则容易冒烟。老的茶师拿手在焙笼上探一下就知道温度,控制火温更多靠的是经验。每一笼的茶叶,大约是五斤多,厚度在10厘米左右。如同人们挑担子,再有力气的人,如果担子超过两百斤肯定就会走不动,因此待焙的茶量如果太重太厚,火力就吃不上来。炭焙的理化变化顶级的武夷岩茶和炭焙铁观音,除了香、清、甘的特征,一定离不开一个“活”字。焙火铁观音也一样!根据武夷山已故著名茶人姚月明的理论认为,“活”的表现力,在粗制加工干毛茶的阶段还不能够体现,必须在深加工炭焙当中加以深化。以炭焙使茶产生理化上系列变化,从而形成丰富的口感。待茶香、火香有了变化之后,“活”之一字,才能从中感受出来。茶汤的活性,有人把它归之于炭焙时给茶叶带来的负离子的作用。好的山场的茶叶,经过炭焙后,更能体现其地域的厚实与优势,其香气内敛、醇厚。炭焙,更体现茶的本质。通过炭火的高温,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苦涩感转化为醇厚,茶更利于保存,不易返青。在茶的烘焙上,水份从鲜叶排出的方法是以渗透蒸腾的输送方式,先后次序为先叶肉、再叶脉、柄、茎。烘焙时如温度上升的太快,则焙后茶汤易浑浊,且茶叶外干内湿,就容易变质。升降火太快则入口喉部干燥,汤水不会柔顺。如焙前茶叶含水太多,则三泡后茶汤比三泡前重,苦涩味也重,焙茶也只能起到缓和的作用。手工炭焙与电焙的差别炭焙茶与利用电烘箱或者电烤箱中制作出的电焙茶又有着重大的差别。用炭火焙过的茶,往往有一种灵动的气息。炭焙茶更耐泡,茶汤较软,汤色明亮,叶底绵软,有淡木香,类似于大自然的感觉。通过炭焙也能弥补茶在前期制作过程中的不足。而电焙的茶,则茶水比较生硬,泡时香气高飘,水香有“塑料感”,喉韵较差。图片
本文标题:细说炭焙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000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