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龙源期刊网说茶作者:张梅梅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7期摘要:茶文化在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文化中源远流长,茶的历史发展、茶习俗、茶文化被传承发展,在人类文明史中独具特色。从种茶、采茶、制茶到饮茶品茶进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发展为饮食文化中重要一环。本文从茶的发展起源说起,追溯茶在文明长河中形成发展的过程,探讨茶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梳理茶史,探讨茶在文化与文化碰撞中所表现出的现代价值。关键词:茶;茶文化[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2茶在饮文化里是中华民族味觉创造的饮品之一。作为经济农作物进行消费流通的茶,从古至今都在人类社会中被支配着重要的角色,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有不可分离的磨合、交融,其在物质和精神消费上占据主导地位。茶的起源出处、培育推广都在各阶段发展、丰富着茶的内涵。在唐宋时期有名的茶马互市,更是让茶叶名气远洋。在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时代,茶的发展作为一种文化,在儒家、道家、佛教中追求着适度心境、清新脱俗,从茶中联系社会,重视伦理道德与自然清净。茶作为经济消费品,在生产过剩后,商业经济刺激下由自给自足转变为商品经济进行贸易往来。数据显示中国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第一,在国民消费上也是第一大国,在外贸交易出口中茶叶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标志之一。越来越多的人在接受着中国的茶文化,茶叶传到欧洲后受到皇家及民众的追捧,对茶的需求也在增加,促使茶文化兴盛成为社会传播及交流的重要借鉴。一、茶的起源追溯茶的起源问题,其真正出现的时间并没有具体详实的记载,但通过我国最早记载药物专著的《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荼”是茶的别称,又根据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记载:“茶为之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从记录上追溯茶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茶的最早使用被记述于《尔雅·释中》中:“槚(jiǎ),苦荼”,据传为周公所著,也就是说在他之前茶就兴起,因此学术界论证到周代时期已经形成了饮茶的风尚。根据东晋史学家常璩(约291-361年)《华阳国志·巴志》的记载:“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其地园有芳蒻季茗”周武王在灭商后朝后,巴蜀一带大小首领把茶叶作为贡品上交给周武王,这段记载的可以说明在先秦时巴、蜀一带已经开始饮茶,由野生茶叶进龙源期刊网行人工栽培被推广,所种植生产的茶叶作为一种贡品上交朝庭,西南方地区也就成了茶叶最早的发祥地。二、茶发展史西汉王褒在所著的《僮约》中记载了主仆双方立下的契约规定,其中出现了“烹茶尽其”“武阳买茶”规定家僮要负责买茶、煮茶、洗茶具的劳役说明西汉时饮茶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茶市场在西汉时期已兴起,由此可知道中国的饮茶文化习俗不会晚于西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南方种植茶叶的规模扩大,三国时期,茶在江南地区被进一步推广,人们对茶的爱好程度遍布各阶层,上层社会对茶的爱好推动了茶的发展。如《三国志·吴志·韦曜传》中记载了韦曜饮酒不过三升,以茶代酒。可见茶已经在上层社会中成为重要的饮品。西晋时茶在北方推广发展,在饮食生活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魏晋以前关于烹茶方式没有详实记录,魏晋以后人们对茶叶的用途和价值有了深入认识,烹饪茶的技术得到了开发,茶被用来当做草药,药用价值被具体认识,梁任昉《述异记》中记载“巴东有真香茗,其花白色如蔷薇,煎服,令人不眠,能诵无忘。”隋唐五代时期佛教文化兴盛,饮酒和饮茶之风在民间和上层社会尤为盛行,但饮酒在佛教文化中不被提倡,茶就成为了主要的饮品在加工制作和销售上遍及全国,唐中期以后茶业界持空前发展状态,在唐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下嫁给松赞干布将茶叶带到了西藏。在《唐史》中记载了“藏王松冈布之孙时,始自中国输入茶叶,为茶叶输入西藏之始。”茶马互市的发展成为古代笼络控制边疆的政策,可见茶叶在少数民族中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宋代茶叶发展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产茶地区和经营规模与之相比增多、扩大,制作技术和产品质量上不断提高。宋人还创造了以茶培养茶的贮藏方法,饮茶风尚和习俗在宋十分盛行。辽金夏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以肉食为主,蔬菜水果较少,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成员来说尤为重要。辽、金、西夏本地并不产茶,辽国茶叶主要来源是与北宋的贸易往来,而金国主要与南宋进行贸易往来,西夏所需的茶叶则由中原腹地供应。北宋向辽主要输出的有香料、犀、象、以及茶。[1]金国《松漠记闻》中记载到女真人婚嫁上富有的人家煮茶,只有少数宾客可以饮到茶“富者瀹建茗,留上客数人啜之,或以粗者煮乳酪”可见茶叶在金国颇为珍贵。茶在输出后其中的茶文化习俗也一并传入,《契丹国志》中记载了南北朝馈献礼物的条例,契丹皇帝生日,宋朝献“乳茶十斤、岳麓茶五斤。”可见茶在上层社会的重要角色。西夏国建立前,李德明在归附宋朝后,宋朝每年赐给李德明银一万匹、绢一万匹、钱三万贯、茶两万斤。李元昊时期赐给绢两万匹,茶三万斤。茶在少数民族地区消费较大也是茶文化在当今传承的重要原因。元明清时期茶经历了由低沉到恢复再到盛行的过程,元杂剧中有“和尚从来好吃茶,终朝每日采茶芽”说明茶叶在佛教文化中倍受青睐,蒙古人对茶叶也进行了民族特色的融汇,奶茶和酥油茶成为宫廷的饮用方式,把团茶改进为散茶,但贡茶任务和茶稅的加重使得茶农难以承受,对茶叶的发展和销售都带来负面影响。明代初期茶业的发展得以恢复,关于茶文化典籍多达50多部,名茶品目繁多,刻意追求茶原有的特制香气和滋味,是明人的特色之一。在明朝龙源期刊网后期,朝廷内部腐败,徭役赋税繁重,剥削着茶农的经济利益,茶业又进入萧条阶段。清代饮茶之风达到鼎峰,茶树种植比明代更普遍,清朝茶叶种植技术的发展提高了茶产量,民间与茶有关的习俗礼仪在社会生活中构成了茶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民国时期各地对茶文化的发展是以更新型的商业模式传承,开设独具特色的茶楼,茶楼的出现同茶礼仪在我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以不同的风格呈现着传统文化下的茶文化,使其呈现多元发展的特色,老字号茶楼在年代的洗礼下体现着茶发展的历史变迁,新式茶楼作为服务行业更体现了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文化在时代更迭中发生变迁。三、茶文化的历史影响与意义品种丰富不仅仅是民众百姓对茶发展的认同,也是茶在物质与精神消费上成为主流文化的趋势。一种文化的兴起所经历的条件有时间阶段、成为文化的物质、从物质上升为精神层面的崇拜。茶文化在时间上历尽3000年历史后不断成为当今热议话题,成为民族的文化代表。茶作为物质实体,以茶叶为文化中的联系载体,从而形成以茶为精神范畴的文化。饮茶环境在民国中后期发生改变,中小型茶馆兴盛类型多样,清茶馆、书茶馆、棋茶馆、季节性茶棚、露天茶馆为嗜茶之人提供场所,茶文化在茶馆的变化中展现出现代与传统的完美融合。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清晰的看到作为经济农作物的茶,在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一套文化,关于茶习俗、文化,各民族也在吸收借鉴后也都形成了本民族独具特色的茶品种和茶文化。结语:梳理茶史,对茶文化进行解读,发现茶中的奥秘不仅仅是历史长远发展中的物质存在,也是关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的符号因素。茶的文化在跨越地域时空界限中发挥的作用远超乎我们特定范围中的延伸,在人类文化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调节社会发展的脉络,映射着个人在追求社会地位,加入社会隐性物质诉求的愿望,文人的清雅高洁,热情好客的款待,亦或是古代偏远国度向大国的进贡,再到联系世界贸易经济往来的输出交流,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复杂多变的。从茶文化中可窥见中华文化的多元差异,茶作为物质的消费在社会互动中所构建的多元文化结构。注释:[1]《文献通考》卷二一《市籴考一》。参考文献:龙源期刊网[1]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历史卷[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5:16.[2]徐海荣编.中国饮食史·卷二[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469-470.[3]徐海荣编.中国饮食史·卷四[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215.[5]徐海荣编.中国饮食史·卷四[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583.[6]徐海荣编.中国饮食史·卷五[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16.
本文标题:说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001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