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技工职业技能考试 >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 人类行为与环境
2010.4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环境2010.4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环境考试要点(大纲):(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2、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二)人生发展阶段1、人生发展各阶段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发展特征2、人生发展各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人类行为社会环境人生发展阶段人类需要含义、三个理论、类型人类行为含义类型特点特点构成要素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婴幼儿学龄前学龄期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个体群体生理、心理家庭、朋辈、学校、单位、社区等社会角色(社会功能)2010.4第一节人类行为需要: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动机:为什么?行动的直接原因行为:表现出来的行动需要行为动机内驱力2010.4(一)人类需要的含义——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是个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要求;与动物的本质差别:社会性社会工作者助人以服务对象需要为前提。一、人类需要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生理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最基本:饥渴衣住性安全、避免威胁和侵袭群体、友情、爱情自尊、地位、威信理想、抱负、自我价值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二)人类需要的层次2010.4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基本观点:层次性、递进性1.人类的需要依照由低到高不断递进的顺序;2.只有低级需求得到满足后,较高级的需求才会出现并要求得到满足。3.高级需要出现后,低级需要还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力减弱;2010.464、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下列需要中,属于“归属与爱的需要”的有()。A、自信心B、成就感C、对家人的关心D、宗教信仰E、知心的朋友2、阿尔德弗尔的ERG需要理论1、E(existence)生存需要:有机体生存,相当于马斯洛的生理和安全需要。2、R(relatedness)关系需要:人际关系,相当于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3、G(growth)成长需要: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相当于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2010.4ERG理论的特点: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认为某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而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后,个体可能会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但也可能没有这个上升趋势。当较高层次的需要受挫时,个体也可能会退而求其次。某种需要在得到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仅不会减弱,还可能会增强。2010.43、莫瑞的需要理论第一需要:生理性需要第二需要:心因性需要A与学习任务有关的需要B与人际关系有关的需要以及使人们分裂的需要心因性需要通过童年的经验而获得2010.4(三)人类需要类型起源生理性需要饮水、觉醒、性需要社会性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原发性习得性2010.4对象物质需要——衣食住行精神需要2010.4迫切程度直接需要——具体的间接需要——抽象的、概括的2010.4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一)人类行为的含义个体为适应环境与满足需要所表现出的活动或反应,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过程等内外因素综合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外显行为:所有可观察到或可测量的个体活动。内隐行为:无法被直接观察到、只能通过自我报告等方式间接推断的活动。2010.4(二)人类行为的类型本能行为:出自遗传,不需学习即可出现的定型的行为模式。习得行为:在后天与环境的互动中逐渐学习而形成的行为。天性与教养对人的行为同样重要起源2010.4亲社会行为:具积极作用反社会行为:具攻击、破坏性的对社会的作用2010.4正常行为与偏差行为——行为价值判断不同的划分标准内省经验标准:个人和观察者的主观体验。如,一般人的认知、情感与意志三方面是统一、协调的,如果某人在高兴时却痛哭流涕、悲伤时却兴高采烈,这也就是异常了。统计学标准:如果某人行为与大多数人相似或一致,在统计上就可以视为常态的、正常的行为;反之,则被认为异常行为社会规范与价值:行为符合当地的社会规则与价值观念,该行为就是正常的,否则被认为异常。行为适应性标准:如果无法适应社会,就会出现社会化不足的问题,出现行为异常。2010.4特别注意!!!定义异常行为的标准其实也都是相对的,在特定时空背景下个体的正常行为在其他场景中却可能被视为异常。从社会工作视角而言,任何人都是独特的,所谓异常只是与大众存在差异,并不必然代表个体一定有问题。正常和异常之分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种类型划分,不应轻易做出价值判断。而对于划分标准的判定,不能武断,需要综合参考运用,并留意相关的伦理和价值问题。2010.4(三)人类行为的特点适应性:从进化论的角度,人类行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及种族的繁衍。与此同时,通过积极的彼此互动,人类也在不断地改变环境。多样性:人类行为存在着各个不同的侧面,有外显的,有内隐的;有来自遗传的,有后天习得的;有生理范畴的,有社会属性的。动态性:人类行为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而这种变化既有来自身体素质如身高、体重变化的影响,也包括由于社会生活条件造成的行为改变。2010.4指向性:人类行为不是盲目的,它不但有起因而且指向特定的目标可控性:人类能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身行为,使其向着目标前进。这是与受本能驱使的动物行为最大的不同,人类行为是可以经过学习或训练而改变的,具体可塑性。发展性:人类行为是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现在行为是过去行为的继续,而未来行为又必然是当前行为的延续。2010.4(四)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比如:人为什么要结婚成立家庭?第二节社会环境2010.4一、社会环境的含义与特点(一)社会环境的含义社会环境:是与人的生存相关的社会因素,是与人的生物遗传、心理状态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系统。社会环境家庭朋辈群体学校与工作单位社区大众传媒文化社会(社会系统)2010.4(二)社会环境特点多样性:物质与文化、自然与社会、物理与心理、微观与宏观复杂性:各系统相互交叉稳定性: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在一定的时期是相对稳定的变化性:环境本身又时刻处于变动中的。例: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值观念多元化,行为方式多样化,但是,尊老爱幼仍爱视为美德,不孝敬老人仍为世人所谴责。这体现了社会环境的()。A多样性B滞后性C动态性D稳定性2010.4二、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一)家庭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家庭通过家庭成员关系和家庭内互动对个体发生影响家庭内的互动包括:家庭背景和家庭中过去事件(纵向)家庭成员间互动(横向)—家庭教养模式家庭结构及其变化14、初中生小明的父母整天忙于公司业务,平时与小明很少交流,以至于他觉得在家没有意思,经常偷偷出去看通宵电影。影响小明这一行为的主要社会环境是()A家庭B学校C社区D文化2010.415、家庭教养模式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影响个体。下列家庭教养模式影响因素中,对个体具有纵向影响的是()A家庭的关系结构B家庭的成员互动C家庭的既往事件D家庭的亲属关系17、小庆家庭经济困难,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很少与家里联系。小庆的母亲和奶奶有矛盾,关系很僵。小庆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无力管教小庆的学习。小庆最近迷上网络游戏,常常彻夜不归。造成小庆上述行为的主要家庭原因是()A家长疏于管教B婆媳关系不佳C经济状况不好D隔代关系疏离家庭教养模式娇纵性——盲目溺爱、疏于管束(“小霸王”)支配型——过分溺爱+严加管束专制型——缺少爱心、耐心、粗暴放任型——缺少爱心耐心、放任自流冲突型——家庭气氛失调民主型——相互尊重、平等交流、有约束、有鼓励(权威型)不同的教养模式对孩子人格的影响控制变量民主型专制型娇纵型放任型感情纽带+一+-行为控制++--对孩子人格的影响独立性强性格果断社交能力强暴躁懦弱缺乏安全感骄横跋扈疏懒散漫自私缺乏责任感行为偏差例:小张的父亲在教育他时经常采用以下方式:每当他表达自己的观点时,父亲就训斥道:“不要与大人争辩,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长,很多事情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小张考试成绩下降时,父亲就少给零用钱。小强家长的教育方式属于()。A权威型B专制型C娇纵型D疏离型13、孙某期望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因此给孩子报名参加了各项周末补习班,不让孩子插手任何家务事。孙某的教养方式属于()A民主型B支配型C冲突型D专业型(二)朋辈群体朋辈群体是指年龄、性别、志趣、职业、社会地位及行为方式大体相近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朋辈群体对个体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个体的认知发展、行为塑造、情绪表达、精神追求及支持系统都有影响;二:对群体成员行不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三:在不同社会系统中扮演不同角色的朋辈群体是社会工作可以动用的资源2010.4(三)学校—是个体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是学校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长期的、系统的正规教育、传授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文化的复杂的科学技术知识;学校向儿童和青少年灌输特定社会的价值规范、教育他们学会遵守规章和制度,并按照行为规范的要求学习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学校社会工作者要对学校系统有一个完整的了解2010.4(四)工作单位是个人在社会中从事一定职业时所归属的正式社会组织。作用:促使个人学习和实践专门的职业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指导个人建立各种社会关系,正确调适自我行为。2010.4(五)社区是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影响:社会成员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社区成员之间存在复杂的社会交往关系;社区本身是一种社会组织,对成员行为起约束;社区成员对社区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010.4(六)文化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精神体系,是所有物质产品与非物质产品的总和文化对人的行为人的修改心理及行为模式的影响表现出来;例:社会环境系统影响人类行为。著名学者玛格丽特-米德曾对南太平洋萨摩亚群岛人们的青春期进行研究,发现萨摩亚人并没有经历所谓青春期的“风暴与压力”,而是看到当地人很平静地由儿童期逐渐转换至成年期,并轻松地接受成人的角色。这说明了()对人类行为的影响。A遗传B家庭C组织D文化2010.4(七)大众传媒:包括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对行为的影响:可以为受众提供支持其固有立场、观点等的相关情况,增强其固有观念及行为;重复性传播内容,可直接改变受众行为;改变受众原有立场提供信息引导受众行为提供行为规范电视暴力色情信息网络依赖2010.4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人类行为社会环境二者关系的均衡性?相互影响,但力度不对等思路:2010.41、个人必须适应环境: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社会期待,及学习社会环境所赞许的行为。生物人社会人2、人类行为影响社会环境:作为能动的个体,人类行为也能够改变社会环境,尤其是领袖人物或者大众的一致行为。3、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各年龄段人士所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一般而言,儿童青少年所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而成年人受社会环境影响较小。环境所导致的童年创伤会影响个体健康人格的形成。4、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同时影响人类行为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不能脱离遗传禀赋的制约,同样的,良好的遗传特性需要依托适当的社会环境才能得以发挥。人的发展路径取决于遗传力量和外部环境影响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2010.4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相对而言,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要大得多。2010.4小结如何看待和把握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对社会工作有关键影响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知识是社工工作价值观、理论和实践的基础本质上说,社会工作者及其服务对象都是人与环境互动的产物社会工作从整体角度观察人类行为,并不简单机械地认定人的困境来自个人还是环境,而倾向于探究这两者间的不恰当互动。因此,改变个人、改变环境和改变两者互动都是重新达成人和环境间适应性平衡的专业手法2010.416、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他提出的行为公式是B=F(P·E),其中E代表()A行为B个体
本文标题: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 人类行为与环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117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