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城市公园发展历程1-总述2-西方城市公园发展3-中国城市公园发展4-小结总述世界造园史已经延续了近千年,从模仿天国乐土之“四分园”,到中国秦汉“一池三山”;从再现帕拉图理式的法国规则园林到模拟自然景致的英国风景园林;从气势恢宏的中国皇家园林到曲径通幽的江南私家园林,都为“非皇家贵戚即富商豪门所有”,与平民无关。但这并不能阻止古代城市平民追寻自己的游憩空间,古希腊人在体育场周围设置了向公众开放的绿化区域;而古罗马一些城市的广场或墓园则允许平民休憩;我国唐代白居易在刺史任内主持西湖改造,西湖因此“绕郭荷花二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成为市民的乐土。追本溯源,古代的这些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已经具备了现代公园的一些特点,是城市公园的雏形。城市公园的另一个更为直接的源头是私园,发展脉络为:“私园——开放——改进——公园”。17世纪后,随着民主思想的进步,欧洲许多原属于皇家贵族的宫苑、猎苑和私家园林逐渐向市民开放,如英国的肯新顿公园、绿色公园等。然而,回顾国外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的发展历史,不过短短的一百多年。2-西方城市公园发展西方城市公园发展-城市公园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动因:1.18世纪英国产业革命开始后,机器大生产占据了国民经济的统治地位,科技的飞跃使人类征服自然地欲望无限膨胀。工业的盲目建设,破坏了自然生态。城市和人口的飞速膨胀。造成了城市基础设施匮乏、空间结构混乱、交通拥堵、城市卫生条件和环境日趋恶化等问题的产生。在此背景下,社会改良者开始探索改善生存环境的对策,这些探索促生了现代城市公园。产业革命所带来的系列社会问题是城市公园产生的第一因素。2.第二个促使城市公园产生的因素是市民亲近自然和休息娱乐的需求。随着城市不断扩大,人们失去了与土地的直接联系,越来越强烈的表现出亲近自然的渴望。这从巴黎的第一个公墓(pere-lachaise)成为旅游胜地中可见一斑。把公墓既用作慰藉死者又用作游憩地的表现,充分说明了当时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的缺乏。当时的公共花园、街道广场只能满足诸如散步、小集会等活动,而开放后的宫苑、猎苑和私园则受制于原有面向小众群体的服务设施,尽管在开放后设置了娱乐设施,却往往显得过于拥挤。“对自然风景的美学爱好是导致人们注意用公园来改善城市景观”,人们需要有新的实体来承载他们对亲近自然的渴望。西方城市公园发展-城市公园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动因:3.民主思想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以工人阶级为主的大众需求开始得到重视,政府开始把公园建设作为实现政治目的的重要途径。一些重要的社会力量也参与到体现公众利益的项目建设中,园艺师不再单为上流社会和富裕阶层设计花园,开始建设越来越多地为面向大众服务的公园。4.新科学理论的发展。关于光合作用的新科学理论的出现证明了植物有利于市民的健康,人们开始关注拥有绿色植物、可亲近自然的城市公园的积极意义。5.功利主义的兴起。本瑟姆(jeremybentham)和米尔(jamesmill)认为功力是衡量经济和社会价值的尺度,所有的行动都应该以使最多数人获得最大的幸福为指标。受到民主原则和功利理论影响,民主政治领袖们开始社会革命,创建城市公园。6.1830-1840年蔓延于欧洲大陆的大霍乱。霍乱流行后,英国政府迫于舆论开始改善城市环境。1833年,英国议会首次提出应通过公园建设来改善不断恶化的城市环境。之后,议会发布法案,准许动用税收来改建城市公园。西方城市公园发展•17世纪以前:•城市中仅有小部分公共园林存在,这些公共园林最终成为了城市公园形成的基础。演变为如今被称为“城市公园”的园林形式。-古希腊时期:体育场周边搭建景色优美的园地向公众开放。古希腊奥林匹克遗址西方城市公园发展-古罗马时期:城市墓园及广场也开始向公众开放。古罗马圣天使城堡陵墓古罗马广场西方城市公园发展-这个阶段城市公园的特点:多为向公众开放,环境优美的绿地,已经具备了现代城市公园的一些特点。还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城市公园。西方城市公园发展•17世纪以后: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是17世纪在英国产生。-产生背景:1.产业革命导致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聚集。2.城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3.居住环境恶化。往日王公贵族的专有园地,逐渐被迫对广大市民开放为公园。如伦敦的肯新顿公园、圣詹姆斯公园以及海德公园在17世纪相继向公众开放。随后欧洲各国群相仿效,并随着殖民扩张推行到全世界。17世纪到18世纪都是城市公园兴起的时期。伦敦肯新顿公园圣詹姆斯公园海德公园西方城市公园发展•城市公园运动的掀起:进入19世纪,西方大部分皇家园林已成为城市公园,由于城市的扩大,原有城墙已失去作用,许多城堡遗迹也被改建为公园。19世纪30年代以后,原有皇家园林已不能满足大众游人的需求,于是各城市都大量建造新园林。这时期的园林多以风景式田园风格为主。受自然主义、浪漫主义文学和绘画的影响,形成了如画般的田园景观。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奥姆斯特德的中央公园。1854年,由奥姆斯特德在纽约设计建造的中央公园开创了城市设计的先河,传播了城市公园的思想。受中央公园的影响,美国掀起了一场城市公园运动。1892年,奥姆斯特德在波士顿市规划建立了第一个公园系统。美国中央公园美国城市公园运动西方城市公园发展•美国城市公园运动:城市公园兴起于英国,1843年,英国利物浦市动用税收建筑了可免费对公众开放的伯肯海德公园(BirkinheadPark,125英亩,约50公顷),它标志着城市公园的正式诞生。公园运动在美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1858年在设计师唐宁(A.J.Downing)和奥姆斯特德(F.LOlmsted)的竭力倡导下,美国的第一个城市公园——纽约中央公园在曼哈顿岛诞生。西方城市公园发展美国纽约中央公园约340hm2西方城市公园发展西方城市公园发展•美国城市公园运动:1843英利物浦伯肯海德公园(BirkinheadPark)1858美A.J.Downing和F.L.Olmsted曼哈顿岛纽约中央公园1880美F.L.Olmsted波士顿公园体系基本特征:单个城市公园绿地——带状绿地联系数个公园——公园体系西方城市公园发展伯肯海德公园西方城市公园发展西方城市公园发展•美国城市公园运动:城市公园的产生和发展为当时由于工业化大生产所导致的人口拥挤、卫生环境严重恶化、城市各种污染不断加剧等城市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在当时,各国普遍认同城市公园所具有的价值,即保障公众健康、滋养道德精神、体现浪漫主义(社会思潮)、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促使城市地价增值等。城市公园运动为城市居民带来了清新安全的一片绿洲,然而,由于这些公园多由密集的建筑群所包围,形成了一个个“孤岛”,因此也就显得十分的脆弱。1880年美国设计师奥姆斯特德等人设计的波土顿公园体系,突破了这一格局。该公园体系以河流、泥滩、荒草地所限定的自然空间为定界依据,利用200—1500英尺(约60~450m)宽的带状绿化,将数个公园连成一体,在波士顿中心地区形成了景观优美、环境宜人的公园体系。该体系一经形成即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成功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对城市绿地系统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以城市中的河谷、台地、山脊为依托形成城市绿地的自然框架体系的思想,也是当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一大原则。应用该体系进行规划的城市有华盛顿、西雅图、堪萨斯城、辛辛那提等。西方城市公园发展•美国城市公园运动:波士顿公园系统又被波士顿人称为翡翠项链,它是从波士顿公园到富兰克林公园绵延约16公里,由相互连接的9个部分组成。西方城市公园发展•美国城市公园运动:波士顿公园位于波士顿市中心,面积59英亩。这个公园与其邻近的公共花园(PublicGarden)都是波士顿城最为核心的地方,而波士顿公园更是自由行迹(FreedomTrail)的起始点,同时也是整个美国年代最久的公园。西方城市公园发展•美国城市公园运动:波士顿公共花园(BostonPublicGarden)是波士顿市中心的一个大型公园,毗邻波士顿公园。波士顿公共花园建立于1837年,慈善家霍勒斯·格雷请求在这片土地建立美国第一座公共植物园。1987年,它被宣布为国家历史地标。西方城市公园发展•现代主义园林影响下的城市公园: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引发了西方现代主义思潮,预示着现代主义园林的到来。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丹·凯利等人发起“哈佛革命”,宣告了现代主义园林的诞生。-特点:1.注重功能性、空间组织及形式创新。2.强调将人的需要与自然环境条件相结合。20世纪初,瑞典斯德哥尔摩将斯德哥尔摩的城市公园作为一个系统,创造了有广泛社会基础的完全民主的城市景观结构。瑞典斯德哥尔摩公园景观瑞典斯德哥尔摩公园景观西方城市公园发展•后现代主义园林影响下的城市公园: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的社会、文化、科学和艺术思想逐渐影响到园林领域,特别是艺术领域如波普艺术、极简艺术、大地艺术甚至建筑界的解构主义思潮也影响到园林设计。园林设计开始更注重园林的生态性、艺术性和文脉性。-特点:1.开始关注生态环境、人的行为需求与精神需求。2.从科学、艺术、生态的角度出发来寻找设计的意义。3.产生了多种多样的设计手法和设计风格。大地艺术影响下的园林设计慕尼黑机场凯宾斯基饭店景观西方城市公园发展•综合性公园的到来:90年代以后,城市公园的设计往往需要通过对场地的生态、历史、文化、技术革新和社会的外在与内在系统充分理解和融合。创造出一种跨越自然和人工的,结合理性与感性的这样一种新的综合性城市公园。综合性城市公园在多重设计思想的指导下提供多样的基础设施,以适应系统持续的发展变化。2002年建成的巴塞罗那第格诺公园:-特点:1.连接地中海与周围的居民,成为一个绿色通道。2.场地包括运动场地、瀑布、带遮阴设施的座椅、运动设施、室外咖啡馆、喷泉、瀑布等。设施齐全多样。3.设计采用了帆布的现代艺术,反映出巴塞罗那敏感的现代艺术和它深远的传统艺术的结合。4.生态学在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西方城市公园发展•小结: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西方现代城市公园已经清楚的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形成多种多样风格独特的设计类型。由于现代城市公园需要处理的社会和环境问题趋向复杂化,各流派的园林设计往往在保持自己设计风格的同时开始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建造适应性更广泛、生命力更旺盛的新型城市公园。3-中国城市公园发展中国城市公园发展中国的城市公园相对于西方发展较晚,最早出现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出现大量租借地区,而中国最早的城市公园就出现在其中有代表性的上海的公共花园,法国公园,天津的维多利亚公园,德国公园,汉口中山公园等。租借公园的出现给当时的国人一个全新的对公园的认识,诸如儿童公园,散步,划船等从未在中国出现过的项目进入公园。并且自由开放的娱乐形式也是和过去传统中国园林有着很大的区别。•城市公园的出现:中国城市公园发展•汉口中山公园:建设目的是希望给人们一个能在外活动的场所,改变一般市民每天抽鸦片,打牌,睡觉的恶习。这种建设方式是中国以往的园林没有的,中国以往的园林形式主要是私人的,只有少数人能够享用,这种对全公民开放的公园也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特点:1.汉口中山公园已经开始分析一般居民的生活现状,并试图通过公园的设计改变这一现状,在设计的过程中不只是考虑观赏性,而是更多的考虑了它的社会意义。2.由于租借公园大多是在西方势力的扶持下建设的,所以设计手法都是采用的西方的方式,最常见的有英国自然风景园和法国古典园林这两种。3.发挥自然自身的能动性,建立和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4.体现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减少人工的痕迹。中国城市公园发展•小结:近代中国是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在建筑、园林的等设计领域,产生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民国风”,由于在战争当中处于绝对劣势,使得在文化方面也存在自卑感,因此西化的特征非常明显。但在学习西方设计的同时又保留有中国古典建筑和园林特点,结果却是西方精髓未学到,却又丢弃了中国古典建筑及园林精美的地方。导致很多不伦不类的建筑的出现。中国城市公园发展1.恢复期:1949到1953年为战后恢复期。
本文标题:城市公园发展历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134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