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页共10页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象与骑象人读书心得篇一:《象与骑象人》读后感读后感:《象与骑象人》作者:(美)乔纳森·海特东阳二职叶靖春《象与骑象人》里讲到人类的心理,有一半正如一头桀傲不驯的大象,而另一半则是像是一个理智的骑象人。象的层次,是难于控制的;骑象人的层次,相比较是容易控制的。这两个分裂的部分,造成人们常陷于理智与非理智的思想争战中。简单点说,我们的“心”,是头放任的大象;我们的“智”,是具备掌控能力的骑象人,它们往往意见相左,各行其是,于是快乐离我们越来越远……前几年遇到了一些事,于是我就开始思考“人为什么活着,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为什么每个人都有烦恼?”等等问题,经常晚上睡不着觉,感到了巨大的困惑和压力。后来在大学老师的指导第2页共10页下,我开始阅读一些思辨类的书籍,这才找到了一些“治疗”的方法。《象与骑象人》就是其中的一本。当然,本书也对我困惑的另外一些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如“是什么力量在控制自己的行为?为什么人总是会陷入内心的冲突和挣扎?为什么越压抑一个想法,这个想法越会纠缠着你不放?”等等。我们接受了很多年的教育,基本上都是“成功学”的那一套,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只要吃得苦中苦,就一定可以成为人上人。可事实上,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大部分时候并不是因果关系,而更多的是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回报可能与付出有关,但绝不是付出多少就能回报多少。因此,我们总是痛苦的,“悲观的”。因此,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火了。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我们会产生震撼、绝望、恐惧,如何不让我们的心理结构混乱、崩溃甚至瓦解,恢复我们的积极情绪、快乐感觉、巅峰体验。我们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来调整自己,远离悲伤,重获快乐。《象与骑象人》里作者用一个骑在大象上的人来比喻“自我”。我们的潜意识时刻都会对外部世界作出各种直觉判断,而意识也就是骑象人则为直觉判断编造出各种合理的解释。作为骑象人其实很难控制大象的,大象反而常常是主导者。我们说大象是一种自动程序,是一种本能,大象使用的语言第3页共10页最主要的字眼就是:喜欢,不喜欢。我们对人生的想法都是在无意识中快速形成的,没有什么道理,就是喜欢不喜欢。但我们往往把简单的事情想复杂了,因而产生了很多烦恼。而大象不然,它就是简单的,是快乐的。快乐是可以及时反映的,喜欢就快乐,不喜欢就不快乐。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每达成一小步快乐就会出现一次,换句话说,快乐在于过程。而我们人类更喜欢结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学生并不快乐,他们对于学习似乎只是应付,究其原因跟我们的教育理念有关,或者说是价值观上的一种偏见。改变才能适应。在慢慢成长过程中,我承认我在不断改变,比如价值观。在教学中我也发现,大部分学生的价值观跟我以前是一样的,如果我问大家“你们是一个感性的人还是一个理性的人”,大家的回答一般都是理性,因为他怕回答“感性”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与责备。在比如“大家如何理解‘闲云野鹤’”,大家的态度一般是都是鄙视。而殊不知有时却是“闲云野鹤天地宽”。没错,在我们传统教育中,这样的“三观”是主流的,或者说是唯一的。但是社会是多元的,价值观也应当是多元的。理性与情感必须协同合作,人才会表现出聪慧的行为,但是情绪(大象)仍负责绝大部分的工作。一直到大脑出现第4页共10页新的大脑皮层,骑象人才重新活跃起来,大象也因此变得更加聪明。有时候,我们会以为自己在跟自己的潜意识、本我或动物本能对抗,但其实这都是我们整个心理的一部分。意识是难控制潜意识的,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只能让意识顺应潜意识。即理性服从于感性,我们的感受才会舒适。通过本书的阅读,我明白了一些道理,本能和意志、行为与心理、左脑与右脑、感性与理性撕扯着我们,使我们每天都深陷大大小小的漩涡,被各种冲突的欲望和想法折磨着。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变通。虽不能“兴之所至,步之所及”,但也要尝试“兴之所至,心之所安”吧。教学自然在这其中,如果一味的按部就班,那么想要上出一堂学生喜欢、教师认同、效果良好的课是很难的,只有结合实际进行创新,让我们的潜意识和意识来共同发挥作用,这样才是新课改的要求。陶行知曾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老师在上课时,如若照本宣科,效果自然是枯燥乏味,学生当然不愿意听。唯一的解决途径也是提高我们的创造性,扩散我们的思维。他也强调解放学生的头脑,试问如果老师自己不能先解放思想,创造改革,学生如何先行。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创造意识,实施创新教育。彻底的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创造能力。让我们的学生走上创造之路,也只有第5页共10页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不会是一句空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当往往理论与实践总会出现一些脱离,如何让理论更好地来指导实践,这就需要我们来动脑筋了。如果让自己和学生都能做一只简单、快乐的“大象”。篇二:《象与骑象人》读后感《象与骑象人》读后感《象与骑象人》揭示了这个一个基本原理:人类的心理,有一半正如一头桀骜不驯的大象,而另一半则是像是一个理智的骑象人。这两个分裂的部份,造成人们常陷与理智与非理智的思想争战中。看了它的第一章《分裂的自我》,有些许体会。1.象与骑象人。所有的社会科学口径一致地主张:人类是理性的个体,会利用手边所能掌握的信息及资源,恰当地设定目标,达成目标。但(:象与骑象人读书心得)遗憾的是,正如作者所说的,“为什么人类还是会控制不了自己,老是做出自知会对自己不利的事呢?”这个问题提出非常的重要。作者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他这本书的书名所言,他说:“自我形象就是一个骑在大象背上的人,我手里握着缰绳,只要动动缰绳,就可以指挥大象转变、停止或往前。但是,只有在大象没有它自己的欲望时,我才指挥得了大象,一旦大象真的想做什么,根本斗不过它。”2.人与心理形式。作者说,“每个人其实都像一个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成员是为了执行工作硬被凑在一起运作的,第6页共10页所以老是发现彼此意见相左,自行其是。”他把人的“心理”划分为四种形式:心灵与身体、左脑与右脑、理性与感性、控制化与自动化。他认为,这第四种最符合“象与骑象人”的特征。3.心灵和身体。科学证明,某些生理反应是自主神经系统所引起的,自主神经系统掌控我们身体的器官和腺体,完全自主,不受意志控制。4.左脑和右脑。人脑有两个大脑半球,连接左右两大半脑的神经纤维叫胼胝体,这是起沟通和协调的桥梁作用。如果胼胝体受损,左右两大半脑就会出现“故障”。5.理性和感性。作者说:“理性与情感必须携手合作,人才会表现出聪慧的行为,但是情绪(大象)仍负责大部分工作。一直到大脑出现新的大脑皮层,骑象人才开始活跃起来,大象也因此变得更加聪明。”6.控制化和自动化。社会心理学家发现,人的心理一直有两套处理系统在运用:控制化处理过程和自动化处理过程。大部分的心理历程都是自动发生,属于完全无意识状态。而控制化处理过程,要有计划,有步骤。但在控制化过程上,仍有相当一部分的心理历程是自动化过程。如开车去机场,要看时间,订机票,但路途中的许多动作却是自动化处理,如呼吸、注意车距等。篇三:读书笔记--《象与骑象人》第7页共10页读《象与骑象人》《象与骑象人》揭示了这个一个基本原理:人类的心理,有一半正如一头桀骜不驯的大象,而另一半则是像是一个理智的骑象人。这两个分裂的部份,造成人们常陷与理智与非理智的思想争战中。作者为美国)乔纳森.海特,著名积极心理学家。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社会心理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来到芝加哥大学研究文化心理学。1999年以来积极投身于“积极心理学运动”,成为积极心理学的先锋派领袖之一。下面是我的体会。所有的社会科学口径一致地主张:人类是理性的个体,会利用手边所能掌握的信息及资源,恰当地设定目标,达成目标。但遗憾的是,正如海特所说的,“为什么人类还是会控制不了自己,老是做出自知会对自己不利的事呢?”这个问题提出非常的重要。海特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他这本书的书名所言,他说:“自我形象就是一个骑在大象背上的人,我手里握着缰绳,只要动动缰绳,就可以指挥大象转变、停止或往前。但是,只有在大象没有它自己的欲望时,我才指挥得了大象,一旦大象真的想做什么,根本斗不过它。”海特说,“每个人其实都像一个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成员是为了执行工作硬被凑在一起运作的,所以老是发现彼此意见相左,自行其是。”他把人的“心理”划分为四种形式:心灵与身体、左脑与右脑、理性与感性、控制化与自动第8页共10页化。他认为,这第四种最符合“象与骑象人”的特征。在心理活动中,单靠意志力,控制系统很难打败自动化系统。有一种现象值得重视:我们越想摆脱某个令人不快的念头,这个念头就越会阴魂不散地缠绕着我们不放。这就是心理干扰。弗洛伊德说:“人的内心有黑暗且邪恶的一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辩论中,我们常常感到困惑,就是觉得自己理由很充分,但难以说服对方,还怪人家不讲道理。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事例。当我们看到一幅画,通常我们就能判断自己喜欢不喜欢,但要解释原因,却难以说出一个所以然,只好编一个漂亮的理由。海特说:“发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只有通过我们对事件的诠释才能影响我们,所以只要我们能控制自己对事情的诠释,我们就能控制世界。”可见,改变认知,就能改变世界,改变生活。互惠是爱的分享。爱,并不能独享,只能是共享。爱,应当是相互尊重,相互关照,而不是为难,不是强迫。《论语》说:“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有欲,勿施于人也。事实上,“爱”与“互惠”都是强大的精神力量,一股将我们跟别人联结一起的力量。互惠之道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好的效果,部分原因是我们心中的大象天生就是一个模仿高手。比如,当我们跟自己喜欢的人相处时,会不自觉地想模仿对方的一言一行。快乐是什么?如何获得快乐?这是人们关心的两个问第9页共10页题。本书教会我们要学会进展、适应、习惯、节制、自主、活动的原则。何为进展?进展原则,即朝着目标前进,比达成目标来得快乐。莎士比亚说:“成功之时,一切已经结束;努力的过程是最快乐的。”何为适应?适应原则,是不断制定或调整目标,以适应自己的发展。我们会制定各种目标,达成目标后会订出另一个目标,如果遇到挫折或失败,就会调低自己的目标。何为习惯?习惯原则,是适应了已经形成的日常生活和规则,并视之为常理、常情。为了追求新的快乐,就必须超越现状,提出新的目标,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去享受快乐。何为节制?节制原则,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限制活动的范围、程度和频率,使活动趋向于科学和健康,以提高生活质量,享受人生快乐。何为自主?自主原则,人拥有自己的选择权,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何为活动?活动原则,就是正确处理人与人的之间的关系,在活动中交流,在活动沟通,这样,就会交换思想,增进情感,提升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海特说:“人需要遭遇逆境、碰到挫败,甚至身心受创,才能把个人的力量、潜力整个发挥出来。”人们从创伤、危机及悲剧中,获益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发挥潜能、宽容他人和珍爱生命。以上三种,海特称之为“创伤后成长”。海特说:“不管是哪一种文化的人类,都深深为故事所着迷;人类无处不编故事,我们对自己的人生也是如此,总第10页共10页是不停地编织着自己的人生故事,这个故事‘将过去、现在及未来重新编织成一个前后连贯、生动盎然的个人神话’。”人要有有趣的题材才能写出好故事。丹·麦克亚当斯指出,所谓人生故事就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人从自己的经历的无常变化中所主观编出的故事;没有这些人生无常、悲欢离合,我们是编不出精彩的人生故事的。从现实生活中看,人们要有一个意义非凡的人生故事,逆境的磨折则必不可少。海特说:“人生是不公平的。”“能找出人生意义,才能找到人生幸福。”逆境后能否成长,关键不在于乐观的心态本身,而在于乐观的人很容易找出事件的意义。如果能找出一套方法,来诠释逆境对你个人的意义,并从中汲取积极体验,那么就能从中获益。积极心理学,有别于成功学的口号和忽悠,从人类心理机制的角度阐述如何
本文标题:象与骑象人读书心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138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