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详细案例
生活中体验,活动中感知——《克和千克》教学设计舒菊梅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建立物体有轻重的观念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质量单位教学的起始课,同时又是后续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建立1克与1千克的质量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虽然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质量问题,对表示物体轻重的质量单位也已经有所了解,但却缺乏对这些单位的具体感知,大部分学生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仅靠观察得到,更多的需依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由此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设计理念: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一、要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在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猜一猜,估一估哪个盒子装的东西重,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本节课我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学会找这些物品的共同之处,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这一知识其实就存在生活当中,为学生学习数学建立信心。二、通过多种活动感受1克和1千克。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所列举的例子都是学生经常能接触到或看到的。课前准备了充分的教具、学具和实物,调动多种感官协作学习。教学中我采取了多种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千克的观念:1.通过掂一掂的活动让每位学生都亲身体验1克和1千克有多重。2.给学生提供实际测量物品的机会。如问:“我要知道这一枚2分硬币有多重?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让学生说说你认识哪些秤,再通过课件演示介绍秤的演变过程及认识盘秤的使用方法。再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称出1千克的沙子。3.通过估一估的活动让学生对1千克有更深一步的体验。通过先掂一掂手中的一包面粉和一袋洗衣液,让学生先估一估,看看它是比1千克重还是比1千克轻,还是同样重。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让学生在修正的过程逐步建立质量单位与具体实物的关系。4.运用对比的方法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如一手掂两袋面粉,一手掂1个2分硬币,这样通过比较,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轻重”形成较鲜明的表象,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2.通过掂一掂、比一比、称一称等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3.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1.建立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它们的关系。2.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教学准备:课件、天平、盘秤、2分硬币、黄豆、绿豆、沙子、洗衣液、1克重的东西等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背人赛跑的游戏。(请两名学生上前,让学生选一选,你会选择背谁。)2.猜一猜师出示两个一模一样的盒子,但是里面装的东西却不一样。学生猜一猜,哪个盒子里的东西会更重一些呢?师提问:究竟是哪个盒子会更重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知道?师板书:掂一掂、比一比。【设计意图】利用游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一开始便以一种愉悦的状态投入到整堂课的学习当中。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之间的距离,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学习兴趣,从而能主动的学习新知。二、探究体验,学习新知1.认识秤。师提问:这枚2分硬币到底有多重呢?你们有什么办法知道?(板书:称一称。)(1)说一说生活中你知道的秤。【设计意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见过多重秤,让学生自由说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充足的信心。(2)走进秤的大家庭,了解各种秤。(3)介绍天平。2.认识克。(1)师提问:这枚2分硬币该用哪种秤来称合适呢?用天平称一称。(2)体验1克。①掂一掂、说一说。②找一找篮子里重1克的东西。③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的1克的物品。【设计意图】:通过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建立1克的表象,并在掂其他物品的活动中加深这一表象。(3)体验10克。①师提问:一枚2分硬币重1克,2枚呢?3枚呢?8枚呢?10枚呢?②找一找篮子里重10克的东西,再掂一掂。(4)体验50克。①估一估。②掂一掂、说一说。(5)体验500克。①出示一包面粉,提问:这包面粉有多重呢?你怎么知道的?(板书:看一看)②理解“净含量”。3.认识千克、学习1000克=1千克。(3)体验1000克,认识1千克①师提问:一包面粉500克,两包面粉多少克?(生回答)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上来写一写1000克。指名学生板书,提问:有不同写法的吗?提问:写成1千克对吗?为什么?②认识1千克。出示洗衣液提问:这包洗衣液又重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2)1000克=1千克①掂一掂,比一比。(一手拿洗衣液,一手拿2包面粉)②介绍盘秤。③称一称洗衣液和2包面粉。提问:表盘上的指针指向了几,说明它有多重呢?你发现了什么?(3)找一找桌子上其他重1千克的东西再掂一掂。(4)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的其他约重1千克的物品。【设计意图】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充分让学生体验与感知。通过掂不同物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克与千克的关系。三、巩固新知1.轻松片刻,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感受到的1克和1千克的物体的重量。2.分类整理。3.圈一圈。师:这些物体用什么做单位合适呢?为什么?4.小故事:猴子下山。(改错)四、全课总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数学书上第100页到第103页的内容,课后请同学们认真看书,并且找一找生活中约中1克和1千克的物品。板书设计:克和千克(g)(kg)掂一掂比一比1000克=1千克称一称看一看1克10克50克500克1千克
本文标题: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详细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148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