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雕塑语言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83摘要:雕塑语言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景观环境中,文章通过分析两位顶级景观设计师的作品及其思想,来阐述雕塑思维对景观设计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景观设计师从雕塑语言中获得的灵感。提出在景观设计中融入雕塑语言或者其他艺术语言来营造人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景观环境。关键词:现代雕塑景观设计野口勇丹尼·卡拉凡Abstract:Nowsculpturelanguageismoreandmorewidelyappliedtothelandscapeenvironment.Byanalyzingtheworksandideasoftwotoplandscapedesigners,thispaperelaboratesontheimpactofsculpturalthinkingonlandscapedesignaswellastheinspirationthatlandscapedesignersgainfromsculpturelanguage.Itproposestointegratesculpturelanguageorotherartisticlanguagesintolandscapedesignsoastocreatethelandscapeenvironmentsthatareinseparablefrompeople’sdailylife.Keywords:modernsculpture,landscapedesign,IsamuNoguchi,DaniKaravanInternet检索:雕塑语言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TheApplicationofSculptureLanguageinLandscapeDesign随着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雕塑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扩展。罗曼–罗兰曾经说过:“经常有一种艺术在向另一艺术开放门户,各种艺术都会延展,在别的艺术中得到超绝的造诣。”雕塑不再仅仅是环境中的装饰物,点缀在园林景观中的艺术品。大尺度感和大体量的雕塑艺术作品逐渐成为环境景观的主体,当达到人们适应的尺度,这时的雕塑形成的构造物营造出来的室外空间就与景观空间艺术没有本质区别。现代很多雕塑不再在狭小的室内空间进行创作,一些现代雕塑家们像印象派画家一样走向室外、走向大自然,不同的是他们去利用自然界的各种原始材料在自然的土地上来创作雕塑作品,这样的雕塑艺术作品才能与环境真正达到和谐统一,与自然环境构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到:“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刻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系到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间形式和地方部位。”这一点充分说明了雕塑艺术和景观艺术的交融关系不断深化,相辅相成,它们之间的领域界限已经慢慢模糊,一些雕塑家甚至转行进入景观建筑行业,将雕塑的特征移植到景观中,用雕塑的手法来进行景观的创作。当今世界,有两位世界级景观大师是从雕塑艺术行业转行进入景观建筑行业,他们分别是野口勇和丹尼–卡拉凡。早在大地艺术产生之前,这两位景观大师已经成功地将雕塑的特征移植到景观设计中,为景观行业带来了新鲜的气息,也为大自然增添了许多杰出的作品。下面我们将从这两位景观大师的成长历程找出影响其形成雕塑景观思想的“源”,随后对其主要景观思想与设计手法进行解析,寻找他们创作思维的共性与特性,来进一步体会雕塑语言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野口勇(IsamuNoguchi)是20世纪最著名的雕塑家之一,也是最早尝试将雕塑和景观设计相互结合的人。他于1904年出生在美国洛杉矶,母亲是美国作∷袁华祥YUANHuaxiang袁勇YUANYong∷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84家莉欧妮·吉欧蒙,父亲是日本诗人野口米次郎。野口勇曾前往巴黎师从著名雕塑家布朗·库西,习得了以雕和凿为主的创作技巧,并对空间和自然有了深入的理解,这对他以后的雕塑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后来,野口勇来到中国跟随齐白石学习中国水墨画以及对中国园林的造园手法进行了研究。接着,他回到了日本,对日本园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潜心研究日本禅宗庭园的魅力。至此,他开始涉足景观设计,将雕塑的语言以及东方的空间美学,逐渐的带到西方的现代理性景观设计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前雕塑花园是野口勇于1956~1958年创作(图1)。庭园分为位置高些的供人们休息的内院园和下沉的日本风格庭园两部分。园中置石、水池中的汀步、石灯笼、小石板桥和一些植物都是野口勇在日本精心挑选运到巴黎的。野口勇在这座雕塑花园中运用了他20世纪40年代热衷的流畅的曲线形式,并将他的雕塑元素在园中作了突出展示。园中的众多置石的摆放看似随意,实则不然,其中点、线、面的有序穿插以及大刀阔斧的形体块面分割体现了雕塑家的艺术思想,创造一个充满活力、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空间。“加州剧本”(CaliforniaScenario)(图2)是野口勇20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位于洛杉矶近郊的一个商业中心中部,高大的玻璃办公楼下。在这个基地平面基本为方形的封闭空间内,野口勇布置了一系列的石景、土堆、沙粒、植物、水体和一些雕塑元素,并设计了众多的情景主题,体现了加州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在这个庭院中,野口勇设计一个双面的三角形墙体雕塑作为流水的源头,泉水尽头是三角锥金字塔雕塑,两者间暗示荒漠的南非浅棕色不规则片石铺装地面,像被雕刻刀刻划过一样,形成若隐若现的泉径。此外,野口勇还创作了两个极具象征意义的雕塑,一个是由15块花岗岩大石块咬合堆砌成的高3.7米的“利马豆之魂”和一个名为“能量喷泉”的圆锥体喷水,象征着公司创始人的奋斗精神。野口勇在创作这两个作品时吸取了他多年积累的经验,将园林当成空间的雕塑来处理,形成雕塑般的空间。通过这雕塑般空间精心考虑的线条去引导并规划人的游览路线。野口勇把这种思维巧妙的融入到了庭院景观设计中,为景观园林界开拓了新的天地。面对他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作品形态都极为简洁,使用材料也并不花哨,其雕塑作品并不是直述其义,却具有一种独特的力量和亲和感。丹尼·卡拉凡(DaniKaravan)是较早从雕塑艺术涉足景观设计行业的代表之一,他于1930年出生在特拉维夫市,卡拉凡从小就学习绘画,后来为了扩大视野、增长阅历来到佛罗伦萨和巴黎继续深入学习新的绘画艺术。卡拉凡在佛罗伦萨艺术学院学习期间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疯狂着迷,并且有过深入地研究,这对他认知和理解大自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卡拉凡的父亲埃伯尔罕是特拉维夫市重要的景观建筑师,卡拉凡从父亲那里学会了如何理解自然与景观,父亲质朴的设计理念以及对于自然和设计最本质的理解深深的影响了卡拉凡,这些为以后卡拉凡从事景观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丹尼·卡拉凡的首个大型设计作品是内盖夫纪念碑(NegevMonument)(图3),创作于1963~1968年,以独立战争记忆为基础,为纪念内盖夫独立旅而建造,这个作品使他声名远扬。纪念碑建造地选择在贝尔谢巴沙漠平原的一座小山丘,由高低错落的多个有机形体组合而成。这些厚实的有机形体,具有如同雕塑刀切出来的强烈块面体积感,传达出卡拉凡作为雕塑家的独特艺术语言魅力。混凝土浇筑成的构件映衬着周围荒凉山丘上的波纹,和周围环境融合十分自然。卡拉凡在高塔和球体等有机构件表面凿了许多大大小小圆形孔洞,同时还在一些有机构件表面也被有节奏地切开。在纪念碑中行走,光穿透进来,使得人们强烈地感受着光影的变化;在纪念碑中行走,风穿透进来,使得人们仿佛听见战争中死去的士兵的轻声低语。看着墙体上雕刻的缅怀战争中死去战士的铭文,行走在这些具有清晰的雕塑痕迹的有机形体所营造的景观空间中,人们的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作品表现出极强的雕塑美感以及人们空间的体验和情感的体验。不久,丹尼·卡拉凡运用简洁的几何形体语言创作了基卡·拉文那广场(KikarLevana)(图4),再次将雕塑的概念扩展到景观设计中。这个景观雕塑作品跨度为30X50米,采用卡拉凡最具有代表性的白色混凝土材料,营造了一个安详、85纯净的景观空间。该作品运用人们熟悉的几何造型作为造景元素,包括一座长方体高塔、一个下沉阶梯空间,一座不完整金字塔,一个半圆球体等,这些大尺度感和大体量的几何雕塑有序的排列组合创造出一个美轮美奂的休闲广场。几何形体和地面全部采用纯净的白色,使得广场浑然一体,成为一个统一的雕塑,充满了超现实主义的神秘气息。简洁饱满的几何形体和充满力量的线条,之后在丹尼·卡拉凡设计的Dialogue、Tzafon广场、Ohel、以及最新创作的瑞士苏黎世附近的霍根通信中心广场等都可以清晰找到这些抽象雕塑语言的印迹。作为雕塑家的他拥有和谐的比例关系和精确的空间尺度感以及体量感,这使得他的作品在空间体验和情感体验的塑造和把握上拿捏相当准确。卡拉凡一直在致力于如何让水、大气、生物、阳光、岩石、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和雕塑元素之间相互融合,让雕塑的美感和艺术气息始终贯穿在景观作品中,从而展示城市与大自然之间神奇而迷人的关系。著名的史前文化遗址巨石阵以及千年前智力复活节岛上的石雕像群拥有雕塑的所有特征语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给后人留下费解之谜和无限的遐想。我们既可以把它们看成拥有超强体量感的雕塑艺术,亦可看成营造特定空间的景观作品,先人在广阔的大地中创造出这类兼具景观艺术与雕塑特征的作品,其实已经有了现代的大地艺术的雏形。20世纪60年代开始,艺术家们从雕塑中获得灵感以大地作为艺术创作的对象,通过利用抽象的设计语言、简洁的几何形体以及自然界的各种原始材料在大自然的土地上雕塑艺术作品来表达某种特定的象征含义。艺术家们的这种设计理念影响了现在的很多景观设计师。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林璎设计的美国越战纪念碑,由用黑色花岗岩砌成的长500英尺的V字型碑体构成,好像是地球被战争砍了一刀,留下了这个不能愈合的伤痕。这个创意来自她本能地想象着用雕刻刀将地面立体切开并翻起成两翼。彼得·沃克(PeterWalker)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的景观设计师之一,他深受大地艺术和极简主义的影响,如哈佛大学校园内的唐纳喷泉。彼得–沃克在其所撰写的《看不见的花园》写到:“野口勇的作品是超现实的,不仅仅是在其营造的形态和空间当中,更重要的是它对现代生活中的不连续和偶然性的一种暗示。”野口勇将雕塑的特征移植到景观设计中形成空间的雕塑的理念也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彼得·沃克的作品在构图上强调几何和秩序,他喜欢运用圆、椭圆、方、三角等简单的形体作为母体进行重复、交叉和重叠,来创造一个充满美感、悟性、诗意和体验丰富的环境,如柏林索尼中心。不管是谁,当看到他的作品时,大都会被其简洁现代的布置形式、古典的元素、浓重的原始气息、神秘的氛围所打动。在景观设计中,不断有设计师使用传统的造型元素做设计,但其组织表现形式是现代的,或者用现代的材料,传统的表现形式,这些都会使人们眼前一亮。现代的景观空间不再仅仅是为大众营造一个尺度宜人的空间环境,景观设计对雕塑语言的吸收和采纳无疑丰富了景观的视觉效果,提升了景观的艺术性,强化了景观的人文内涵和主题特征。雕塑体面的光感、质感、肌理感,雕塑形体的空间感、节奏韵律感、块面体积感、扩张感、肌肉力量感,雕塑手法的雕、凿、刻、塑,雕塑的抽象性、趣味性、象征意义、永久性等等特征慢慢融入到相近艺术中,不同艺术形态和语言之间相互交融和冲突都可能给艺术带来新鲜的血液。因此,在景观设计中融入雕塑语言或者其他艺术语言,从中找灵感,来表达设计师景观设计中的艺术思想,有利于营造人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景观环境。∷参考文献1彼得·沃克.梅兰尼·西莫看不见的花园——探寻美国景观的现代主义[M].王健、王向荣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杨鑫,张琦.解读艺术家达尼·卡拉万园林作品的设计思想与手法[J].风景园林,2008,(2).14~17.3弗朗西斯科·阿森西奥·切沃景观大师作品集[M].姬文桂译.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李正平.野口勇[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本文标题:雕塑语言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150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