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党的积极分子培训中共党史讲义
1党的积极分子培训中共党史讲义禹州市二高侯丙锋一党的发展历程从党的成立、到新中国的诞生、到现在,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领导的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阶段。第三阶段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一阶段: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1921年,毛泽东等12人代表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历史阶段,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即北伐战争时期)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1923年6月12~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提出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纲领。国共合作的实现,一是促进工农运动的恢复和发展;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议下,国民党创办了黄埔军校;三是国民革命思想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在全国广泛传播。1924年北伐战争爆发,战争直接打击目标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及无辜群众被害。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朱德、叶挺等人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枪。1928年南昌起义的队伍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的队伍在井岗山胜利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开始长征。1935年1月,红军长征途中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批判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军事路线,重新肯定毛泽东同志正确的军事路线(即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军事路线),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在革命危急关头召开,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在中国革命历上一个生死攸关的重要转折点。抗日战争时期。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件爆发,从此掀起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序幕。1945年4月23~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会议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经过八年艰苦抗战,中国人民最后取得抗战胜利。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从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始,到辽沈、淮海、平津战役,经过三年多的浴血奋战,终于推翻国民党的统治,消灭了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第二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10月-1976年10月)建国之初,中国政府成功地完成了土地改革。1953年到1956年进行了三大改造,使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此同时,1953年至1957年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取得取得巨大成就,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从1956年到1966年,进入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国家和人民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新中国成立后,从1950年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改革和建设时期,顺利地对农业、手工业、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等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使国民经济得到逐步恢复,2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三反”是(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是(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经济情报),还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1956年至1966年是党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在这十年中,党经历了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扩大化;经历了急于求成思想指导下制定的总路线和严重失误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经受三年自然灾害考验;出现官僚主义,虚报浮夸问题。在十年中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严重挫折,但国民经济仍然取得很大成就。1966至1976年,中国进入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是中国领导人被林彪、江青反党集团所利用的一次错误发动的政治运动。“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在这场政治大动乱中,党的组织和国家政权机构遭到严重削弱;民主和法制遭到粗暴践踏;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科学文化事业受到严重摧残;社会思想和社会风气遭到严重损害。1976年10月,党一举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第三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这30多年以来,党领导人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济、教育、文化等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国际地位也有了较大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会议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思想。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的口号,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共党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逐步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国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国际战略地位越来越高,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香港、澳门成功收回;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神五、神六、载人飞船成功飞行等等,都是综合国力增强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大”于2002年11月8日胜利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新一届党的中央委员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作为我党的行动指南。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大会,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大会,对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标志着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党的十七大”于2007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3利而奋斗。“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党的十八大的主题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个主题,强调了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4个核心问题。一是旗帜问题。二是精神状态问题。三是道路问题。四是奋斗目标问题。“党的十八大”对党章在六个方面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一是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的定位和阐述;二是充实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成就的内容;三是充实了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四是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内容;五是充实完善关于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内容;六是对部分条文作了适当修改。二党的领导地位的形成联系中国近代史,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中国近现代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即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摆脱贫穷落后,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而这两个任务又是相互联系的,只有首先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集中力量进行建设,使国家走向富强。在历史提出的这两个任务面前,任何政治力量都是平等的,谁能够领导人民完成这两个任务,谁就有资格成为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的领导者。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中国的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先后都进行了努力,农民阶级先后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最终都由于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而归于失败,民族资产阶级先后发起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最终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实践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历史的使命就落到了中国工人阶级身上,中国的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最具革命性、组织性的阶级,而中国共产党就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就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工人阶级的领导就是通过其先锋组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政治舞台上有三种力量:他们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政治主张和建国方案,对于近现代以来中国面临的历史任务采取了三种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态度。第一种力量,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他们的政治代表先是北洋军阀,后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他们是反动的力量,主张实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专政,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这个政治力量貌似强大,曾经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控制了中国的政权。然而,这个政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势力,对内以封建主义势力作为其主要的社会支柱,这样,他们就站到了中国广大人民的对立面,成为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主要的和直接的障碍。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建国方案和政治主张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唾弃,他们的政权也先后被人民革命的洪流掀翻了。第二种力量,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的政治代表是若干中间党派或这些党派中的若干领袖人物以及某些无党派民主人士。他们是中间力量,主张在中国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西方式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自由、充分地发展资本主义。但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帝国主义列强来到中国,不是为了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掠夺中国,发展他们本国的资本主义。如果中国成了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就将丧失在中国的殖民主义利益,并且在国际市场上增加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这是他们绝对不允许的。因此,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实际上就是“帝国主义侵4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是“先生”侵略“学生”的历史。还应当注意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们由于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提不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由于同封建土地所有制关系密切而不敢放手发动中国的主要群众──农民。这样,他们也就没有能力带领人民扫清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从而使中国争得独立并臻于繁荣富强。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建国方案和政治主张也就始终未能得到中国广大人民的拥护。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他们中除极少数人走向反动之外,多数人也逐步地承认资本主义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因而抛弃了走中间路线的幻想,转而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国方案和政治主张。第三种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及其代表的工人阶级、农民
本文标题:党的积极分子培训中共党史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180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