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甲午中日战争材料题甲午中日战争材料题1过程:1.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2.1894年,日本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中国运兵船,挑起战争;3.8月,清政府对日宣战4.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之战、威海卫战役5.黄海海战中涌现出邓世昌等民族英雄;6.1895年《马关条约》。2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马关条约》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免收内地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从商品倾销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影响:①中国领土和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②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③巨额赔款加重中国人民负担,极大促进日本的发展(日本三年GDP总和)④列强对华资本输出,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⑤为支付赔款,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⑥极大刺激民族危机意识觉醒,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发生⑦甲午战争失败,宣告洋务运动失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1)台湾是中国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什么问题?材料二:日本方面: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60%来发展陆、海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30万元,补充造船费用。中国方面:在慈禧太后的心目中,颐和园比海军更重要。因此,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30万两”以建造颐和园。(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内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有哪些。战争带给我们怎样的反思?材料三:《马关条约》签订后,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反:背叛祖国)”的歌谣。(3)你同意材料三中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4)结合《马关条约》的具体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答案(1)“今已归日本”说明《马关条约》已经签订,台湾已割让给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指颐和园又继续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说明慈禧太后和李鸿章等投降派苟且贪安的卖国嘴脸,表明了清朝统治集团的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腐朽。(2)主观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国家的贫穷落后。另外,还与统治者避战求和、妥协退让,清军军备废弛、部分官兵临阵逃脱等因素有关。客观原因:日本侵略中国早有预谋,准备充分。根本原因:中国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抗衡。反思: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3)不同意。《马关条约》的签订并非李鸿章一个人造成的,是整个清王朝腐败无能的结果,但他对北洋海军的覆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4)割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列强控制了中国财政。允许帝国主义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增辟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总之,《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解析: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1)依据材料一,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已割让给日本。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在颐和园继续进行。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说明慈禧太后和李鸿章等投降派苟且贪安的卖国嘴脸,表明了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的主观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国家的贫穷落后。另外,还与统治者避战求和、妥协退让,清军军备废弛、部分官兵临阵逃脱等因素有关。客观原因:日本侵略中国早有预谋,准备充分。根本原因:中国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抗衡。反思:坚持改革开放,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3)依据材料三“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意思是不怕日本侵略,只怕李鸿章背叛祖国。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国家历史的责任不可能让一个历史人物去承担。《马关条约》的签订并非李鸿章一个人造成的,是整个清王朝腐败无能的结果,但他对北洋海军的覆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4)结合《马关条约》的具体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关条约》割地,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列强控制了中国财政。允许帝国主义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增辟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总之,《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本文标题:甲午中日战争材料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216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