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课时分层作业22张可久散曲二首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瀑布寺.(sì)红绣鞋.(xié)创.伤(chuāng)B.攒.雪剑(cuán)倚.树(yǐ)啼.鹃(tí)C.命窘.(jiōng)沾粘.(nián)盛钱囤.(dùn)D.馄饨.(dùn)清浊.(zhuó)开创.(chuàng)C[“窘”读jiǒng。]2.下列诗句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导学号:00362115】A.绝顶峰攒雪箭,悬崖水挂冰帘B.依树哀猿弄云尖。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C.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D.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厅改做迷魂阵C[A项,“雪箭”应为“雪剑”。B项,“依树”应为“倚树”。D项,“门厅”应为“门庭”。]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阴洞吼飞廉..(传说中的风神)B.人皆嫌命窘..(没有金钱)C.绝顶峰攒雪..剑(聚集)D.清廉贬入睡馄饨..(同“混沌”,懵懂)B[B项,命窘:命运不好,处境困窘无奈。]4.下列对文本内容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是一首写景的曲子,“比人心山未险”为全曲的警句。B.《【正宫·醉太平】无题》用语华丽,讽刺独到,从一个侧面揭露了元代社会的病态和世俗风气的腐败。C.《【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构思奇特,写景议论融为一体。D.《【正宫·醉太平】无题》多处运用比喻,语言通俗。B[B项,“用语华丽”错。应为多用口语,通俗易懂。]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韩国市场分析师认为,受三星手机召回事件影响,苹果公司将有机会改变苹果7目前不瘟不火....的销售状况。②有专家认为,洒水降尘治霾扬汤止沸....,洒水对扬尘有作用,抵制不了雾霾,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实现花费与收效的平衡。2③习近平主席在G20杭州峰会上给步履蹒跚....的世界经济贸易乃至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开出了一剂“中国药方”。④WIFI发射器的辐射极小,一米以外辐射值就已经微不足道....。不过,还是建议将发射器放置在距离床头1米范围之外。⑤近年来发生的长跑致学生猝死的案例,让一些学校在校园体育比赛中,取消了长跑项目。而学校这种投鼠忌器....的心理,将随着新体育标准的出台而改变。⑥春节期间,交警部门加大了对“在高速公路上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行为的查处力度,长此以往....,占用现象一定能得到有效遏制。A.①②⑤B.①③⑥C.①④⑥D.②③⑤D[①不瘟不火:形容人的性情温和或形容销售行情不火爆。②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③步履蹒跚:指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子。④微不足道: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⑤投鼠忌器:是指投打靠近器物的老鼠怕伤了器物。比喻想打击坏人而又有所顾忌,怕伤害好人而不敢作为。⑥长此以往:指时间久了会有不好的结果。]6.下列对相关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则含义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的意思,字“丝”,则是“少”的意思。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的“厉”是贬。C.坐姿有多种:“常同席坐”这个“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D.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C[“常同席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不同,因为有“席”,这表示其坐姿是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7.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导学号:00362116】静和动是一对矛盾,又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人总是静久思动,动久思静。就像旅游,①3________,就有出去旅游的冲动。在外面流浪久了,又会有回家的向往。叔本华的“钟摆理论”说,大多数人在需求未得到满足时会陷入痛苦,②________。人生就在这痛苦与无聊的两端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在一切物质需求已达到满足的境况下,能够继续自己对爱与美的不懈追求,③________,这是对一个人极大的挑战。【答案】①在家时间久了②在需求已得到满足时会陷入无聊③使自己终生不必陷入无聊的境地8.北京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会徽(见下图)即将发布,如果你是该会徽的设计人员,你将如何向大家解释你的设计?请用一段120字以内的文字阐述这枚会徽的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该标识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又像一个人在滑雪,将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生动自然,其下方则是国际奥委会的五环标识,既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更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二、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9~10题。[双调]清江引·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9.下列对本曲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两句并没有直奔主题,这在一般的作品中并不是很多见。B.古人一般是鱼传尺素,雁寄归思,青鸟传音。“西风信来”便是把西风拟人,赋予看似凛冽的西风一点人情味。C.“雁啼红叶天……芭蕉雨声秋梦里”这句很经典,既充分体现了张可久“清丽派”的作风,又强调了一种有构图讲究的图画般的美感。D.曲子道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作者没有直接外露,而是以“西风”“红叶”“黄4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衬出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A[A项,应是直奔主题。]10.简析“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的表现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问归期”却以景作答,融情于景,将主观感受融入客观景物;借北雁飞翔于如醉的霜林和在长空的哀啼、诗人在黄花满地的疏篱边醉饮、秋雨打蕉叶惊醒思乡梦的形象画面,写出了作者因不能回乡,力求排解郁结心中的思乡怀远之情而不得的苦闷。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1~12题。[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张可久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11.下列对本曲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从历史的兴盛衰亡和现实的切身体验,似乎悟出了社会人生的哲理:一切朝代的兴盛衰亡,英雄的得失荣辱,都不过像一场梦幻,转瞬即逝,因此悲观的情绪油然而生。B.“孔林”三句,具体印证了世事沧桑、繁华如梦的哲理:即使像孔子那样的儒家圣贤,吴王那样的称霸雄杰,楚庙那样的江山社稷,而今安在哉?惟余苍翠的乔木,荒芜的蔓草,栖息的寒鸦而已。C.“茅舍”“村家”“山中”,既照应了题目“山中书事”,又突出了隐居环境的幽静古朴、恬淡安宁:这里没有车马红尘的喧扰,而有青山白云、沟壑林泉的景致,正是“倦天涯”之后的宜人归宿。D.这首小令通过感慨历史的兴盛衰亡,表现了作者看破世情、厌倦风尘的人生态度和放情烟霞、诗酒自娱的恬淡情怀。A[A项,“因此悲观的情绪油然而生”脱离了曲子的内容。]12.“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受人间世态炎凉之苦,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埋下了伏笔。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13~14题。【导学号:00362117】【蟾宫曲】5九日①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乌纱泛指帽子。③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13.你认为这首元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倦客思家”。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游子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14.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主题?请联系具体内容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借景抒情(或融情入景)。“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②反衬(或对比)。“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诫游子不再留恋他乡,而是“倦思”故乡,很好地表达了主题。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高中高中语文 第4单元 聆听元散曲 课时分层作业22 张可久散曲二首 粤教版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267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