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动荡不安的世界背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表现:①纠结军事集团②扩军备战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德国为争夺殖民地同英法矛盾尖锐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①法德矛盾:争夺欧洲大陆霸权②英德矛盾:争夺殖民霸权,海上霸权(英国原本一直奉行“大陆均势”政策)③俄德矛盾:争夺巴尔干三国同盟:德、奥、意三国于1882年成立,对付法俄三国协约:1892年法俄协约,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1904年和1907年英法、英俄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加速了战争的爆发1.三国同盟集团的形成①1879年,德、奥首先缔结“同盟条约”,该条约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②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该同盟的核心2.三国协约集团的形成①1892年,为对付三国同盟,法国同俄国缔结军事协议,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②随着英德矛盾的发展,英国分别在1904年和1907年与法俄签订了协约,三国协约正式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巴尔干火药桶”背景:列强对巴尔干的争夺:①由土耳其人建立的奥斯曼帝国长期统治②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民族解放战争)③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内部因所的领土不均发生争吵)④俄国、奥匈帝国投入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大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大战的爆发: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②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③主要原因:列强之间的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他们的对峙导致了一战的爆发④科技成果和巨大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⑤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为什么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①20世纪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间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完成工业革命以后,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主要国家间发生的战争,会影响到他们控制下的小国、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到整个世界。③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也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如何评价萨拉热窝事件?如果没有这一偶然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还会不会爆发?①萨拉热窝事件点燃了一战的导火线,它是一个偶然事件②如果没有这一事件,帝国主义大国还会找其他借口发动这场战争③可见,一战的爆发是必然的2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施里芬计划”的破产欧洲的三条战线:西、东、南△西线和东线是主要战场,西线具有决定意义1.西线:英法联军与德国在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展开厮杀2.东线:俄军与奥德军队在从波罗的海南岸到罗马尼亚一带展开对抗3.南线:塞尔维亚军队在巴尔干地区抗击奥匈军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一)第一阶段(1914年)1.德军战略企图:德军根据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力避两线作战,首先集中兵力先占领比利时,通过速决战打败法国,然后再回师东进打败俄国。2.具体战况1)西线:①1914年8月,德军攻入法国,直逼巴黎,法军总司令霞飞抓住部分德军进攻过快,立足未稳的时机,及时调动英法联军展开反击。②马恩河战役:1914年9月,双方以152万人的总兵力在马恩河地区展开了大战,结果德军被迫撤退。这次战役是大战爆发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它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失败,1914年底,西线进入相持阶段。2)东线:①1914年8月,俄军出人意料地攻入东普鲁士等地,迫使德军从西线抽调兵力到东线。②德军在反攻中击败俄军,进入俄国境内,同时俄军打败奥军,深入奥地利境内,双方也形成了对峙局面。“凡尔登绞肉机”(二)第二阶段(1915——1916年)1.德军的战略企图:德军把主攻方向转向东线,企图打败俄国,迫使俄国退出战争,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同时寻机打破英军的海上封锁。2.具体战况1)东线:1915年,德奥军队向俄军大举进攻,但未彻底打垮俄军。德国的计划再次落空,迫使继续两线作战。2)西线:经过一年多的作战,双方都把1916年视为关键的一年,都想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这一年,战争的重心重新回到西线,战争变得更加激烈和残酷。①凡尔登战役:1916年2月,德军发动凡尔登战役,企图迫使法军退出战争;凡尔登战役前后历时10个月,是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回落。这次战役不仅是战争中期阶段的决定性战役,而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自此以后,德国开始走下坡路了。“索姆河地狱”②索姆河战役:1916年6——11月,为了牵制德军,支援凡尔赛,英法联军发动了索姆河战役。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双方投入总兵力超过150个师,英军首次使用了坦克,双方伤亡达到130多万人,但仍未分出胜负。③日德兰海战:1916年5月,英德海军之间爆发了日德兰海战,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海战,英国舰队的损失虽大于德国,但英国海军仍然掌握着制海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展成持久战局面,对交战双方来说,更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大战变成了持久战有利于协约国一方。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等方面都远胜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但其兵员分散,装备较差,利于长期作战。同盟国:军队虽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争准备充分,但其人口、资源都无法同协约国相比,利于速战速决。战争转入相持,显然对其不利。3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协约国阵营的变化美国参加(原因):①早在大战爆发前,美国同德国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②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与协约国日益接近。③德国实施的“无限制潜艇战”,德国潜艇袭击前往协约国港口的一切船只,中立国美国的船只也不能幸免。④为了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美国希望协约国取得胜利。中国被卷入协约国阵营: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想同盟国宣战。俄国退战:①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建议停战,并缔结和约。②1918年,苏联同同盟国集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同盟国集团的崩溃德国在西线进攻(被阻止):从1918年3月到7月,德军相继发起了四次大规模进攻。最初的进攻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协约国很快阻止了德军的攻势。协约国在西线的反攻:突破德军在德法边界一带修建的“兴登堡防线”。德国内部的政治危机:①德国基尔港水兵拒绝同英国海军交战,发动军变②柏林工人起义③德皇威廉二世宣布退位,逃亡荷兰。1918年11月11日,停战协议在法国巴黎郊外一节火车车厢内签署。这一协定的签订,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告终。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①经济实力对比:在经济实力方面,同盟国集团处于劣势。协约国在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占有优势。②军事战略方面:德国“施里芬计划”低估了对手的实力,导致其速战速决的破产,德军被拖入了两线作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③同盟国集团的内部矛盾:战争末期,同盟国各国普遍发生革命和起义;奥匈帝国境内的非德意志民族出现了独立运动,导致了帝国的解体;德国则以基尔港水兵起义为开端,爆发了“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④国际力量对比:初期,日本参战,德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全失。意大利倒戈,使同盟国失去一个重要的同盟国。美国参战给协约国增加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砝码,协约国方面获得了大量的兵力和战争物质补充;一批国家加入到协约国一边,进一步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4第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规模空前的帝国主义战争就整体来看(主要帝国主义列强):目的:为了夺取霸权和奴役其他国家与民族的权力性质:帝国主义性质非正义战争就局部来看(塞尔维亚抗击奥匈帝国侵略、比利时抗击德国侵略):目的: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性质:正义的民族解放斗争战争催生了新世界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经济危机①失去了大量海外殖民地②工业遭到严重破坏③财政金融地位急剧下降④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政治危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美日迅速崛起——美国的原因:远离战场。本土未遭战火;美国的参战以及不断向协约国提供商品和贷款,进一步刺激了经济的发展——日本的原因:在大战中接收欧洲的大量订单;利用西方列强无暇东顾之际扩展势力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四大帝国覆灭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苏俄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战后,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国家政治组织——国际联盟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飞机进入实用阶段、汽车取代马车、缺乏原料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等等;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政府机构改变职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职能加强;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人民要求和平的反战运动高涨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利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概况)1个主战场:欧洲战场2个军事同盟:同盟国和协约国3条战线:南线、西线、东线3个阶段:1914年马恩河东普鲁士1915——1916年凡尔赛索姆河日德兰1917——1918年美国中国参战俄国退战持续4年:1914——1918年为什么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获得发展?①一战期间,列强驱使亚非拉人民充当炮灰,从事劳役,掠夺财富,计划了与亚非拉人民之间的民族矛盾。②宗主国忙于战争,一定程度上放松了控制,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工业得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③十月革命的影响。5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1课巴黎和会6第2课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协约国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土耳其签订的与对德国签订的和约有何相似之处?这些和约与对德国的和约的相似之处主要包括:都对它们的领土进行了分割或重新安排,以削弱它们的实力和抑制它们的发展;都要求它们支付巨额的赔款,以战利品的形式加以瓜分;都对它们的军备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以削弱它们的军事实力,防止它们再度制造战争。凡尔赛体系的实质是什么?它为什么不能保证国际秩序的长期稳定?由于帝国主义召开巴黎和会的目的,是为了掠夺战败国和争夺战利品,这就决定了这个体系不会是和平的体系,而是一个在掠夺战败国和相互妥协基础上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由于它是靠帝国主义的强力单方面建立起来的,是在战胜国之间交易和妥协实现了平衡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它只能维持国际秩序的暂时稳定。一旦被压制的国家要求突破压制,或战胜国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国际秩序就会失去稳定。7第3课华盛顿会议一战结束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国际联盟凡尔赛和约其它合约凡尔赛体系调整欧洲非洲中东政治格局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华盛顿体系调整了亚太地区的利益构成国际关系新格局8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是什么?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取得了哪些成果?巴黎和会仅缓和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等地区的矛盾,而在亚太地区的矛盾,特别是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随着欧洲等地区矛盾的缓和显得日益尖锐起来。此外,帝国主义战胜国在一战后开始的海军军备竞赛也日益激烈,这些都使帝国主义国家觉得有必要再召开一次国际会议加以协调和解决。而美国由于在巴黎和会上一无所获,决心在亚太地区寻求外交突破,所以,倡导召开了这次会议。由于美国主导了这次会议,所以美国收获颇多。比如在《四国条约》方面,美国成功地拆散了英日同盟,扫除了美国在亚太地区扩张的重大障碍。又如在《五国条约》方面,美国一方面取得了与英国海军平起平坐的地位,另一方面又制约了自己的最危险的竞争对手日本海军,可谓是一箭双雕。再如在中国问题方面,成功地打击了日本在中国的侵略利益,而使自己多年追求的“门户开放”政策得以实现,从这一政策中,使它可以利用自己的强大经济优势,争得更多的利益。所以可以说华盛顿会议是美国外交在亚太地区的全面胜利。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什么?它为什么不能维持长久的世界和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以后帝国主义在宰割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暂时平衡基础上建立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新秩序。它无法长久地维持世界和平,主要是由于它仅仅暂时地缓和了旧有的各种矛
本文标题: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296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