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三章光现象一、单选题1.一只小鸭浮在平静的湖面上.图中能正确表示小鸭和它在水中所成的倒影的是()A.B.C.D.2.如图所示,MM′为平面镜,A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则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射出方向正确的是()A.OBB.OCC.ODD.ON3.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们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不定,这主要是因为()A.星星在运动B.地球在自转C.地球在绕太阳公转D.星光经过大气层时发生了多次折射4.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早晨起来,照镜子,发现远离镜子时,在镜中成的像越来越完整,说明镜中的像随物距在变小.B.物理老师带的眼镜是凹透镜,这是因为近视眼的发散能力太强.C.夏天,太阳照射到马路边建筑物的玻璃幕墙上,站在马路上看玻璃幕墙很刺眼,这是光的反射.D.夏天到了,不要到河塘去游泳,因为水面越平静,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我们会形成水很浅的错觉.,5.下列现象不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小孔成像B.烈日下行走的人,出现了人影相随C.日食与月食的形成D.水中倒影6.“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的“摄影”、投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的“倒影”等.如图所示,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2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B.摄影﹣光的反射C.投影﹣光的色散D.倒影﹣光的折射7.小李同学用一只新买的激光笔照射水平水面,在竖直白墙上出现了两个红色亮点A和B,如图所示,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竖直白墙上的红色亮点A和B将如何变化()A.红色亮点A和B的位置都不改变B.红色亮点A下移、B上移C.红色亮点A上移、B下移D.红色亮点A、B都下移8.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背日喷乎水,成霓虹之状”,这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B.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黄色的花能发出黄色的光C.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D.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9.如图所示,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则()3A.时钟指示的时间是10点正B.时钟指示的时间是2点正C.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D.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10.如图所示,从平面镜中可以看到的电子钟的示数,那么这个时间是()A.02:15B.15:02C.20:51D.12:0511.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阳光照射下,地面上呈现电线杆的影子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电影幕布选用光滑的布料,目的是让光发生镜面反射D.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二、填空题12.如图,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三条光线,则________是法线,反射角为________度,折射角为________度。13.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水面,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14.小娇上学出门前照一下镜子正衣冠,当她从距平面镜2m处以1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相对于她的速度是________m/s。15.小芳站在平面镜前3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________m;当她走近平面镜时,她在镜中的像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16.小红正对着平面镜,当平面镜向小红移动时,以小红为参照物,像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此过程中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解答题417.晚上在图所示的台灯下写作业时,书桌上垫的玻璃板会反射出刺眼的光,影响学习.请写出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每种方法运用的原理.四、实验探究题18.“探究平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小组用蜡烛、玻璃板、直尺等器材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玻璃能透光,便于确定像的________;(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________的关系,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___的关系;(3)只点燃蜡烛A,移动蜡烛B与A的像完全重合,在B蜡烛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被点燃,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像,如果A蜡烛以5cm/s的速度匀速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远离玻璃板________cm,有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19.小义看到教学楼对面的玻璃幕墙把太阳光反射到教室里,他想:光在反射时会遵循怎样的规律?于是他利用平面镜、白纸板、量角器和激光笔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1)由图甲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角等于________角;(2)如图乙将纸板NOF向后折,这么做的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3)在甲图中,实验者后来将光线沿着FO射向平面镜时,他是想探究光路是否________.五、综合题20.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5(1)为了保障实验效果应选择________(选填“平面镜”、“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2)此实验中选取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A、B,是为了________;(3)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像;(4)移动蜡烛A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________。6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可使小鸭通过湖面成像,并且它的像与本身以湖面为对称;故选C.【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2.【答案】C【解析】【解答】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图中A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则入射角为∠AON,图中∠NOD=∠AON,则反射角是∠NOD,所以反射光线将沿OD射出.故选C.【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据此结合图片进行分析.3.【答案】D【解析】【解答】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由于大气层不均匀,光从空中射向我们眼睛的过程中不断发生折射,由于空气的流动性,使折射光线不稳定,因此看到星光闪烁不定,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在不均匀介质中或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会发生折射;(3)光在大气层中反射多次折射,使星光闪烁不定.4.【答案】C【解析】【解答】A、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而不是像随物距在变小,A不符合题意;B.物理老师带的眼镜是凹透镜,所以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厚,折光能力太强造成的,B不符合题意;C.夏天,太阳照射到马路边建筑物的玻璃幕墙上,站在马路上看玻璃幕墙很刺眼,这是光的反射;C符合题意;D.夏天到了,不要到河塘去游泳,因为水面越平静,根据光的折射原理,我们会形成水很浅的错觉;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75.【答案】D【解析】【解答】解:A、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烈日下行走的人,出现了人影相随.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日食和月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①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②当光照射到两种物质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是光的反射,由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6.【答案】A【解析】【解答】解:A、手影是影子,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叫影子,故A正确;B、摄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C、投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工作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D、岸上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错误.故选A.【分析】各种影的形成都与光的传播有关,本题要把手影、摄影、投影、倒影道理弄清,知道其光学原理.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解释这几种“影”形成的原因.7.【答案】B【解析】【解答】解: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同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使得入射光线顺时针旋转,即入射角变大,所以反射角会变大,故A点会下移;同时,该过程中的折射角也会变大,所以B点也会上移.所以红色亮点A下移、B上移。故选B。【分析】(1)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知,当入射角变大时,反射角也变大,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根据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变大时,折射角也变大,但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8.【答案】D【解析】【解答】A、“背日喷乎水,成霓虹之状”是光的折射现象,是光的色散,不符合题意;B、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由于黄色的花只能反射黄色的光,不符合题意;C、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不符合题意;D、光发生漫反射时,同样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答案为:D.【分析】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相关定义,理解光的反射、折射、色散的区别,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9.【答案】A【解析】【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和像大小相等,可知不论小赵走近还是远离平面镜像大小都不变,C、D不符合题意;8根据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和物左右相反,可知时间10点所以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由此分析解答.10.【答案】D【解析】【解答】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由图分析可得题中所给的“20:51”与“12:05”成轴对称,这时的时间应是12:05,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和像关于镜面成轴对称图形。11.【答案】A【解析】【分析】由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较多,如日月食、影子、激光准直等;我们之所以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的反射.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的实例有: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瞄准器等。所以B、C、D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人能看见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所以选项D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点评】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具体生活实例,掌握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光的反射:镜子、倒影、潜望镜;光的折射:看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二、填空题12.【答案】NN′;30;60【解析】【解答】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CO是入射光线,OB是反射光线,则OA是折射光线,MM′是界面,NN′是法线,反射角和入射角为30°,折射角为60°.故本题答案为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光现象章节测试题 (新版)鲁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350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