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9年春季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习作3教案 苏教版
习作3【教学总目标】1.知识目标:读懂“例文”《红豆、黄豆我来分》,了解主要内容及事情的前因后果。2.能力目标: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使学生懂得两点:一是习作内容源于生活,乐于体验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十分重要;二是记事要有顺序、有重点、写具体。3.情感目标:乐于发现,培养观察习惯,能按照作文要求,写好一件自己在生活中新发现的事。【教学重点】培养观察的习惯,能把观察所得有条理、有重点地写具体。【教学难点】有条理、有重点地描述自己的发现。【教学准备】课件,例文【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读懂“例文”《红豆、黄豆我来分》,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懂得习作内容源于生活,乐于体验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十分重要;记事要有顺序、有重点、写具体。写好一件自己在生活中新发现的事。【教学重点】培养观察的习惯,能把观察所得有条理、有重点地写具体。【教学难点】有条理、有重点地描述自己的发现。【课前预学】观察记录1、提前两周,布置学习任务。2、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指导。在黑板报上专辟一个角,为“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每天写下自己新的发现。3、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一次小小的调查。搜索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有什么新的发现,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利用观察的机会,完成下面一张观察表。(要求重点写出发现的过程与解决的方法,不一定有许多发现,但是关键要有解决的过程)我的新发现我的解决方法结果4、选取典型新发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们在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如荷叶上的水总是会变成晶亮的水珠;到秋天苹果就红了;我们小区的私家车越来越多了;小河清了,路变宽了;城里人喜欢到农村去吃农家饭;越来越多的大人也喜欢看动画片了……2.我们在生活中有不少的新发现,请举例说说。3、主题阅读提前二至三周上好阅读推荐课与阅读指导课,组织学生利用阅读课、晨诵午读等时间组进行阅读。(1)学生阅读《水蒸气的启示》、《我的新发现》。(一)水蒸气的启示随着智育的发展,瓦特对客观存在的一些事物都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产生了好奇和钻研之心。这为他以后发明蒸汽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瓦特的故乡——格林诺克的小镇上,家家户户都是生火烧水做饭。对这种司空见惯的事,有谁留过心呢?瓦特就留了心。有一次,他在厨房里看祖母做饭。灶上坐着一壶开水。开水在沸腾。壶盖啪啪啪地作响,不停地往上跳动。瓦特观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这是什么缘故,就问祖母说:“什么玩艺使壶盖跳动呢?”祖母回答说:“水开了,就这样。”瓦特没有满足,又追问:“为什么水开了壶盖就跳动?是什么东西推动它吗?”可能是祖母太忙了,没有功夫答对他,便不耐烦地说:“不知道。小孩子刨根问底地问这些有什么意思呢。”瓦特在他祖母那里不但没有找到答案,反而受到了冤枉的批评,心里很不舒服,可他并不灰心。连续几天,每当做饭时,他就蹲在火炉旁边细心地观察着。起初,壶盖很安稳,隔了一会儿,水要开了,发出哗哗的响声。蓦地,壶里的水蒸汽冒出来,推动壶盖跳动了。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壶盖也不停地跳动着,好象里边藏着个魔术师,在变戏法似的。瓦特高兴了,几乎叫出声来,他把壶盖揭开盖上,盖上又揭开,反复验证。他还把杯子、调羹遮在水蒸汽喷出的地方。瓦特终于弄清楚了,是水蒸汽推动壶盖跳动,这水蒸汽的力量还真不小呢。就在瓦特兴高采烈,欢喜若狂的时候,祖母又开腔了:“你这孩子,不知好歹,水壶有什么好玩的,快给我走开!”她漫不经心地说。他的祖母过于急躁和主观了,这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的话,险些挫伤了瓦特的自尊心和探求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年迈的老人啊,根本不理解瓦特的心,不知道“水蒸汽”对瓦特有多么大的启示!水蒸汽推动壶盖跳动的物理现象,不正是瓦特发明蒸汽机的认识源泉吗?(二)我的新发现放暑假了,今天爸爸带我去看奶奶。下午我就在河边欣赏农村美丽的景色。突然,从草丛中钻出一只蚂蚱,吓我一跳。我有些生气,捉住蚂蚱,把它扔进一个小水坑里。几秒钟后,只见蚂蚱的头露出水面来。我原本以为它会浮水已经没事了,可以游到水坑上面。谁知蚂蚱在水坑里拼命挣扎,好像在说:“淹死我了,淹死我了。”十几分钟后蚂蚱一动不动,真的死了。我十分奇怪:蚂蚱的头露在外面,为什么会淹死?于是我又捉了一只蚂蚱,这回让它的头浸在水中,身体露在外面。十几分钟过去了,我把蚂蚱从水中拿出来,只见它还活蹦乱跳,健健康康,好像在说:“哈哈,我没事。”我更加疑惑不解:为什么蚂蚱头在水里身体在外面就没事呢?我觉得蚂蚱的身体上一定有文章,于是,我把蚂蚱的身体翻来覆去看个遍,发现在蚂蚱腹部的两侧,每一节都有一个圆圆的小洞。蚂蚱是不是靠这些圆洞呼吸呢?我把蚂蚱身上的小洞泡在水里,不出我所料,蚂蚱的反应十分强烈,刚才还得意洋洋的它被淹得狼狈不堪。为了证明我的想法,我回家查了《十万个为什么》,书里介绍果然与我的发现一模一样。另外我还知道,蚂蚱身上圆圆的小洞称为气门。我明白了,蚂蚱的身体浸在水中,气门被堵住,无法呼吸,所以死了。我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爸爸和奶奶,他们听了,夸我善于观察。我想:自然界中奥秘太多了,正等着我们一步步去探索呢!(三)我的新发现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在体验生活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它让我们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见识。星期天下午,我应邀到好朋友家去玩,早就听说好朋友家有一株含羞草,带着好奇的心我高兴地来到她家。一盆绿莹莹、青翠欲滴的含羞草就摆在阳台上,我兴冲冲上前拨弄着它那羽毛状的叶子。看着它那害羞的表情,活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你一碰它,它就把嫩绿的叶子给缩起来,好像不敢见人似的,真好玩!突然,含羞草不动了。遇到反常事情的我被吓得尖叫,好朋友跑过来,急问“怎么啦?”我说:“含羞草被我弄死了吗?”看着傻傻的我,好朋友把我带到电脑旁,查找着有关含羞草的资料:含羞草的小叶柄、大叶柄与茎轴相连的地方叫叶枕,叶枕的内部细胞含有水份,当我们碰叶片时,叶枕上部细胞内的水份便流到了别的细胞空隙去,叶枕上部就褶皱起来,于是,含羞草就出现了害羞的情况。但是由于我们经常连续碰它,使它的叶枕内的细胞液都流光了,而来不及补充的时候,就出现了“不羞”的情况。恍然大悟的我这才松了口气,没想到这样一株小小的含羞草竟然蕴藏着如此有趣的科学。(2)了解主要内容及事情的前因后果。(3)划出作者在发现过程中的怎么说,怎么想,怎么做的和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体会这些语句写得好在哪儿。二、明确要求,练习写作。导学提示:指导学生选择自己生活中的发现进行交流。学生试学:想一想,生活中你有哪些新发现?说一说:和同伴交流最近的新发现,语言清楚。记一记:把同伴交流的发现进行记录。合作共学:(一)话题交流,激发兴趣1、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只要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我们就会发现身边很多有趣的事。今天,老师就要看看大家有没有一双慧眼,看到了别人没看到的新现象。看看课本,有人发现了荷叶上的水总是会变成晶亮的小珠子。比如小朋友去买菜的,在回家的路上发现有一只大狼狗跟着她,吓得她蹲下来了,没想到它竟然被吓跑了,后来才知道原来它是怕人拿石子扔它呢。想想,你们在生活中有什么新发现。2、你在最近的生活中有哪些新发现?请选择最感兴趣的事来交流。(学生自由交流,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小结出发现可以是来自自然界的,可以是来自生活的。)(二)读懂例文,明白习作内容1、品味例文,作者怎样把自己的新发现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2、阅读例文,思考并回答:①奶奶要“我”做什么事?“我”是怎么做的?②在分豆的过程中有什么新发现?3、指名回答,板书:事情的起因----红豆和黄豆混在一起(发现问题)事情的经过----在分豆时的新发现(探究问题)事情的结果----巧妙地分开了豆子(解决问题)4、小作者是怎样写具体“分豆”的经过的呢?划出作者在分豆过程中是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5、学生交流,板书::①写清事情经过中人物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四)明确要求,练习写作: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交谈,我们知道了记事要有顺序,知道了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来把经过写具体。2、下面谁来说说自己发现问题经过或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的。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三、检测评学选择生活中的发现,进行当堂写作。五、作业设计完成习作草稿,并初步修改。【板书设计】习作3有顺序写具体(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教学反思】第2课时【教学目标】能清楚、有条理地记录自己的发现,并学会修改习作草稿。记事要有顺序、有重点、写具体。【教学重点】能按要求修改习作,发现有新意,把发现描写生动、具体。【教学难点】具体生动有条理地描述发现。【课前预学】互相阅读习作,发现优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继续要发挥自己的“慧眼”功能,完善文章。二、交流分享,修改完善习作导学提示:按照“语言是否流畅?发现过程是否具体?经过是否详细?”进行习作修改指导。集体进行草稿修改。学生试学:1、轻声读自己的习作,初步进行修改。2、互相阅读,互相交流并修改。合作共学:1、选择学生习作一份,读一读。看看他写清楚、写具体了发现、探究的经过了吗?2、他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写得更好一些的?3、教师再选择一份不仅写清楚了发现过程,同时还描写了自己在发现过程中的心情的习作或精彩的片段。4、根据精彩的片段,再来修改自己的习作。小结:今天我们交流了自己在平常生活中的发现,知道了习作内容源于生活,我们要平时要乐于体验生活、善于观察生活;二是知道了记事要有顺序、有重点、写具体。三、检测评学修改并认真誊抄习作。四、作业设计再写一篇关于发现的习作。【板书设计】习作3习作内容源于生活乐于体验生活、善于观察生活记事要有顺序、有重点、写具体【教学反思】
本文标题:2019年春季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习作3教案 苏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360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