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H第八章战略成本问题研究(1)
第八章战略成本问题研究第一节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实分析一、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滞后总体上讲,我国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与改革前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滞后性:(一)成本管理课程的学科属性不明确人们一致认为成本管理是会计类的课程,但成本管理到底应单独成科还是放在财务管理或管理会计中却沒有一致的认识。(二)成本管理研究的系统性差在我国,无论是成本管理实践还是成本管理理论研究都存在成本管理方法系统性差的问题。1、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和现代成本管理方法的研究都是针对单个成本管理方法的,缺乏对方法之间联系的研究,不能形成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实践中,成本管理方法的应用缺乏联系,引进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常常会导致对原有方法很大程度的放弃,既使成本管理缺乏连贯性,又加大了成本。实际上,通过研究每种成本管理方法的本质及其适应的经济环境的特色,可以构建出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2、传统成本研究局限于企业内部,缺乏战略管理的思维。“推倒围墙、走向市场、成本否决”的邯钢经验,实质体现的是战略上的成本思考.二、成本管理的实践潜力大由于成本管理体制的缺陷和成本管理水平的低下,我国企业持续保持较高的成本水平,存在大量的浪费。成本管理的现状可以用六个字集中表现:成本高、成本乱,说明我国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很大。而导致成本高、成本乱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一)成本管理观念落后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首先要改变成本管理的观念。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成本观念落后的现象,表现在成本管理的范围、目的及手段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多企业仍将成本管理的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甚至只包括生产过程,而忽略了对其他相关企业(如上下游企业、竞争者)及相关领域(如成本管理的组织)成本行为的管理。成本管理的目的局限于降低成本(较少从效益角度看成本的效用),降低成本的手段也主要依靠节约方式,不能应用成本效益原则,通过发生成本来实现更大的收益。这些落后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二)成本管理方法陈旧虽然我国一些企业进行了先进成本管理方法的试点,并取得了不错成绩,但整体上讲,成本管理方法还是很陈旧,已不能适应经济环境的要求。据调查①,我国70%企业采用分批法或分步法,绝大多数的企业采用全厂制造费用分配率(43.18%)或部门制造费用分配率(47.08%)来分配制造费用。最广泛采用的成本动因是总额、直接人工小时和直接材料成本。业绩评价采用的最主要的财务指标是目标利润(72.6%)。标准成本核算虽然在63.4%的企业得到应用,但是只有18%的企业每年至少修改一次标准成本。而先进的作业成本法、成本企画法都未得到推广。(三)价值管理与使用价值管理的结合较差长期以来,人们存在一种偏差:成本管理是财务人员的事情,导致管成本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财务,从而造成价值管理与使用价值管理的结合较差。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价值工程、作业成本法、价值链分析等)不能有效使用,因此材料利用率低、设备效用差、技术及产品储备不足、价值转移和价值增值过程中的无用环节及资源浪费多等必然导致成本居高不下。(四)不良利益动机驱动导致成本乱在我国,有相当多的企业管理者因粉饰业绩等不良利益动机的驱动,任意调整、编造成本资料,从而使成本信息失真现象日益严重,并造成以成本为基础的各种管理活动的效能降低甚至给企业造成损失。第二节战略成本管理系统及构成内容对成本问题的战略思考是基于多样化的经济环境,这种多样化的经济环境必然导致成本管理系统的多样性,从而使成本管理思维、成本管理方法、成本管理系统的构成等多个方面表现出差异性。但是成本管理系统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又有其完整的系统结构和共同的特点。也就是说,即使是不同竞争战略指导下的企业成本管理系统,也有许多共性的方面。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对象成本管理系统的管理对象即成本管理对象,是与企业经营过程相关的所有资金耗费。在战略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对象不仅仅是财务会计中的历史成本,也不仅仅限于企业内部价值链范围的资金耗费,而是为实现企业竞争战略和达到持续性成本改善所涉及的一切资金耗费。既包括财务会计计算的历史成本,也包括内部经营管理需要的现在和未来成本;既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范围内的资金耗费,也包括行业价值链整合所涉及的客户和供应商的资金耗费。二、成本分类为了适应成本计算、成本控制和成本规划的需要,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有必要研究成本的分类。成本分类是对成本管理对象的细化。成本信息有财务报告和成本管理两种用途,因此成本也可以按照这个标准分为两类。(一)基于成本计算和确定损益为目的的分类成本分类的首要目的(或说传统目的)是在对外报告时确定一定期间的损益,基于此目的的成本分类是为了正确地归集和分配费用和准确地计算成本。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1、按成本的经济用途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非制造成本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该种分类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产品成本中己销售部分转为销售成本并在利润表中表现,未销售部分转为存货成本在资产负债表中表现;期间费用在期间内扣除,在利润表中表现。2、按成本与特定产品的关系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直接计入某产品成本的成本项目,是可追溯成本,非直接成本是需要按照某种标准在几种产品之间分配的成本。该种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归集和分配费用,以便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基于成本计算和确定损益为目的的分类,最终形成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如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二)基于成本管理目的的分类广义成本计算的目的不是唯一的,也包括为成本管理而进行的计算,此时也要求进行成本分类:1、按成本习性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该种分类是管理会计短期经营管理的基础,对于成本预测、决策和分析,特别是对于控制和寻找降低成本途径具有重要作用。2、按成本决策相关性分为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相关成本是与决策有关的未来成本,如专属成本、机会成本、重置成本等,无关成本则是与决策无关的已发生的成本,如沉没成本、联合成本等,该种分类有利于正确决策的进行。3、按成本可控性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可控成本是能由责任单位的行为所控制的成本,反之为不可控成本。该种分类对确定责任单位、明确责任单位的责任、评价责任单位的业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成本管理目的的分类,最终形成管理会计中各种成本预测和控制方法。(三)基于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目的的分类为成本计算目的和成本管理目的进行的成本分类,表现了成本信息的两种用途。但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为满足这两种用途通常需要进行两种类型的成本计算。按照成本会计制度计算出的财务成本信息往往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而按照管理要求单独计算管理成本,又会额外增加许多成本。作业成本计算法的产生为这个矛盾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性。作业成本法在提供财务成本的同时,还可按照管理需要将成本进行不同的分类,从而产生所需的信息。在有计算机技术支持的情况下,按作业分类将更加方便,在作业成本计算法基础上提供管理成本信息也更加容易。基于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结合目的的分类,形成战略成本控制的基础。三、战略成本管理系统的目标(一)总体目标成本管理系统的总体目标是为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服务,包括为企业内外相关利益者提供所需的各种成本信息供其决策和控制。在竞争环境中,成本管理系统的总体目标主要依竞争战略而定,在成本领先战略指导下成本管理系统的总体目标是追求成本水平的绝对降低,而在差异化战略指导下成本管理系统的总体目标则是在保证实现产品、服务等方面差异化的前提下,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管理,实现成本的持续性降低。(二)具体目标成本管理系统由成本会计子系统和成本控制子系统组成,其具体目标表现为成本计算的目标和成本控制的目标。1、成本计算的目标成本计算的最终目标是为所有信息使用者包括外部和内部使用者提供成本信息。具体来说成本计算的目标可归结为三个:(1)确定盈亏及存货价值即按照成本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财务成本,满足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需要;(2)促进优化管理行为即通过向管理人员提供成本信息,借以提高人们的成本意识,通过成本差异分析,评价管理人员的业绩,促进管理人员采取改善措施;(3)服务经营决策即通过盈亏平衡分析等方法,提供管理成本信息,有效满足现代经营决策对成本信息的需求。外部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信息主要是关于资产价值和盈亏情况的,因此成本计算的第一种目的即可满足。而内部信息使用者利用成本信息除了了解资产及盈亏情况外,主要是用于经营管理。成本计算的第二、三项目标也就是针对内部经营管理者的。每个企业均是根据内外部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要求,来确定成本计算的目标,并进而选择成本计算方法的。2、成本控制的目标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成本控制目标经历了通过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浪费来降低成本、通过提高成本效益比来降低成本和通过保持竞争优势来降低成本等几个阶段。这几种形式的成本控制目标在我国目前经济环境中同时存在。在竞争性经济环境中,成本控制目标因竞争战略而异。成本领先战略企业成本控制的目标是在保证一定产品质量和服务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内部成本,表现在对生产成本和经营费用的控制。而差异化战略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则是在保证企业实现差异化战略的前提下,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实现持续性的成本节省,表现为对产品所处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发生成本的控制,如对研发成本、供应商部分成本和消费成本的重视和控制。四、战略成本管理系统的内容成本管理系统包括成本规划、成本计算、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四项内容,这四项内容在不同企业的成本管理系统中可以表现出多种形式。(一)成本规划成本规划是对成本管理战略的制定,也是对成本管理做出的规划,是成本管理工作在总体上的把握,为具体的成本管理提供战略思路和总体要求。成本规划是根据企业的竞争战略和所处的经济环境制定的,内容主要包括确定成本管理的重点,规划控制成本的战略途径,提出成本计算的精度要求和确定业绩评价的目的和标准。(二)成本计算成本计算是成本管理系统的信息基础,分为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本是为对外财务报告目的而计算的,计算原则是固定的,计算出的成本是历史成本。管理成本是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而计算的,没有固定的计算原则,计算的成本可以是历史成本,也可以是现在和未来的成本。(三)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利用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采取经济、技术和组织等手段实现降低成本或成本改善目的的一系列活动。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现代经济环境中成本控制是全方位的控制,也是全体员工参与的控制,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成本控制。(四)业绩评价业绩评价是对成本控制效果的评估,目的在于改进原有的成本控制活动和激励约束员工和团体的成本行为。业绩评价的关键所在是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评价结果与约束激励机制的衔接。评价指标可以是财务指标,也可以是非财务指标。而且评价结果与约束激励机制是否衔接也关系到成本管理的效果。利用经济手段进行约束激励,要求解决好评价结果的量化及与奖惩的挂钩问题,尤其是非财务指标的量化。(五)成本管理系统四项内容之间的关系成本规划成本计算成本控制业绩评价五、战略成本管理系统的功能及形态分类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成本管理系统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但总体来说,成本管理系统主要有三项功能:(1)为定期的财务报告目的,计算销售成本和估计存货价值;(2)估计和预测作业、产品、服务、客户等成本对象的成本;(3)为企业提高业务效率、进行战略决策提供经济信息和反馈。不是每一个企业的成本管理系统都具备这三项功能。根据这三项功能具体地在企业中的结合方式,将成本管理系统分为四种形态:形态一:不完善的成本管理系统。这种形态的成本管理系统只有第一项功能,即为对外财务报告目的而计算财务成本。成本管理系统只包含成本计算,而且是作为财务会计的组成部分,没有管理功能。具有这种形态成本管理系统的企业是少数的,仅限于处于成长期的小规模企业,企业既没有精力去进行成本管理,也没有必要注重成本管理,企业关注的是成长性。形态二:财务报告目的驱动下的成本管理系统。这种形态的成本管理系统一方面为财
本文标题:H第八章战略成本问题研究(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37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