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本课主要介绍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学习本课应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1.农奴制改革的目的和条件。2.“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3.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对应学生用书P68清单一改革的准备改革的酝酿1.背景国内外形势严峻,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国际地位下降。2.目的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3.表现(1)历史基础: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意识到农奴制的弊端。(2)思想基础:亚历山大二世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推行改革,借助舆论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3)组织基础:①成立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②把秘密委员会更名为农民事务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③让各地的封建地主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4.结果不同的改革草案从各地陆续送达中央政府,经过激烈讨论最后拟订了改革法案。[深化认知]内外交困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社会改革的重要因素,改革焦点不是地主内部的斗争,而是农民与地主之间的阶级斗争。当时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产阶级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这为沙皇推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创造了条件。清单二改革的内容“二一九法令”1.签署俄历二月十九日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又称解放法令。2.内容2(1)政治:宣布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2)经济: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3)组织:加强村社制度,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3.时限前两年是改革过渡期,两年后进入土地赎买阶段。[深化认知]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酝酿改革,最终通过了“二一九法令”,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通过高额赎金赎买一块份地,促进了俄国农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清单三改革的评价进步与局限1.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作用(1)广大农奴有了人身自由,扩大了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2)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3)动摇了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地位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4.局限性(1)不彻底性: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管理,还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地上。(2)掠夺性:高额赎金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掠夺。(3)欺骗性: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贫瘠且数量少,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深化认知]判断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不能依据改革者及其主观目的,而应从其内容和积极作用方面来判断。无论从经济基础还是从上层建筑方面来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它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俄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里程碑。对应学生用书P69探究点一农奴制改革的特点[史料探究]材料一“显然,你们已经意识到了,现存的农奴制不可能一成不变。自上而下地废除3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亚历山大二世(1)沙皇做出了什么抉择?沙皇政府的改革立足于谁的利益?为此他采取了什么策略来推行改革的?[答案]抉择:决心废除农奴制进行改革。利益:地主阶级。策略:借助报纸和舆论力量,设立委员会由秘密到公开。材料二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根据这一法令,农民无条件地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从此以后,他们成为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2)材料二反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答案]改革过程是由封建地主自上而下进行的,改革内容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结论形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特点(1)从背景来看,是在战争失败与西方文明冲击下由沙皇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2)从政治方面看,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并享有公民权利,说明其有资本主义民主的性质。(3)从经济方面看,土地仍归地主所有,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具有不彻底性。同时,高额的赎金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掠夺。(4)从整个内容来看,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实现富国强兵。探究点二正确认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性质[史料探究]材料一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探究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现象:俄国工业的迅速发展。原因:农奴制改革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而且扩大了工业品的国内销售市场。材料二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4[答案]延缓: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沙皇统治。不能消除: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答三点即可)[结论形成]正确认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性质1861年农奴制改革从根本上看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从背景上看:改革是由于受到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和工业革命的影响,在本国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2)从内容上看:①改革在法律上废除了农奴制,农民成为自由人,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得以废除。②改革还使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了一块份地,部分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部分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这均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从作用上看: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应学生用书P70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前夕发表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再拖延下去,只会更加激起狂怒,只会给整个国家特别是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揭示了改革的真实意图B.表达了地主的愤怒C.强调了国家与地主的矛盾D.揭示了改革的性质解析:选A题干材料反映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维护沙皇的专制统治及地主阶级的利益,A项符合题意。2.在农奴制改革前,俄国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各种方案。安涅奇卡给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写信表示,自己宁愿选择自杀也不愿看到农奴解放。安涅奇卡的这种态度实质上代表了()A.商业发达地区地主的利益B.农业发达地区农奴主的利益C.草原地区农奴主们的利益D.工业发达地区农奴主的利益解析:选B在当时俄国主要的农业地区,地主不愿解放农奴,更不愿意把土地分给农奴,还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对农奴的控制。安涅奇卡的态度实质上就代表了这部分人的利益。3.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5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该评价()A.客观地反映出废除农奴制对农民的影响B.是一种完全否定客观事实的溢美之词C.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奴制改革的社会影响D.站在封建主阶级的立场上诋毁改革解析:选C1861年改革后,农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没有“一切都变了”,他们还受着一定的约束,还要承担繁重的义务。因此,这位官员的话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4.1861年,一位俄国人说:“皇上已背叛了人们的希望,他给予人们的自由不是真实的,也不是人们所梦想和需要的……”以下观点最能充分佐证该说法的是()A.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的B.农民仍然很穷困C.农民必须高价赎买份地D.农奴脱离村社管理解析:选C题干主要论述了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与人民要求之间的差距,体现了改革的局限性,农民获取份地的同时要支付大量赎金,这是人民所不希望的,因而C项最符合题意。5.《2月19日》宣言指出:“有些人只想到自己而忘却了义务……使用土地而不给地主尽相应的义务,是绝对不公道的。”这说明废除农奴制后()A.农民和地主取得了对等的地位B.农民在法律上获得自由C.地主的经济利益遭到了很大损失D.农民在取得土地前须继续履行义务解析:选D1861年的改革法令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宣布农民在法律上获得自由,二是在获得自由的同时得到一块份地。但在得到土地前,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题干材料是针对后者而言的,排除B项,故答案选D项;A、C两项不符合史实。6.下列关于农奴制改革的法令中最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款是()A.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B.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C.农奴摆脱农奴主的控制D.高价赎回一小块份地解析:选A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解决了自由劳动力问题,这是最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款。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14分,共26分)67.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①右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6分)(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6分)解析:本题以图文材料形式考查历史知识的综合分析和多维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回顾关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背景的知识进行作答即可。第(2)问,实际上考查多维角度评价历史的思维能力,第一小问出现不同描述的原因应该从发表言论这一不同阶级立场去思考;第二小问作答时应该先选定观点,再进行论述,选择不同的观点,注意论述和自己所选观点一致。答案:(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若认为①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若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激也可给分)。若认为②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意等角度回答。若认为③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期待着、众多领地上的那些有头脑的领主们自己来表示,他们打算多大程度上可能改善自己农民的命运。——扎哈罗娃《亚历山大二世》材料二“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农民无非从两种立场出发:一是历史权力,二是物质利益——来看这个问题,从这两种观点看,解放法案对此问题并不能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华莱士《俄国》(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俄国的贵族阶层同意改革农奴制的因素。(6分)(2)改革后俄国农奴的政治、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7析农民失望的原因。(8分)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分析作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作答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一是历史权力,二是物质利益——来看这个问题,从这两种观点看,解放法案对此问题并不能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这句话,结合所学农奴制改革的历史局限性作答即可。答案:(1)因素:俄国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阶级矛盾尖锐;解放农奴的方案尽可能地保护了地主贵族的利益。(2)变化: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得到一块份地。原因:仍受村社的控制;获得土地要付出高额赎金;农民实际获得的土地数量减少,质量下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376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