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专题05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日秦观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湖上方岳连天芳草晚萋萋,蹀躞花边马不嘶。蜂蝶已归弦管静,犹闻人语画桥西。【注】①邗沟:江苏扬州附近的古运河。②蹀躞:小步行走。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诗前两句通过落霜、清水、寒星等意象,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水上秋夜图。B.秦诗第二句中的“明”字,写无数寒星倒映水中在船边闪烁,意境幽清明净。C.方诗第一句写湖边茂盛的芳草连接天际,在傍晚时分呈现出一派凄清景象。D.两首诗虽然写于不同的季节,但都能抓住景物特点,营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15.两首诗的尾句都写到了“人语”,其作用有何异同?试作比较分析。【答案】14.C15.相同:两首诗的尾句都营造出不见其人但闻其声、令人回味的深远意境。不同:①秦诗尾句紧承上句“疑无地”,通过“人家笑语声”突然展现出一片新境界,构思新奇,妙趣横生。②方诗尾句用“人语画桥西”与上句“蜂蝶已归弦管静”形成映衬,以动衬静,突出了整体意境的寂静,也使诗境更加耐人寻味。【解析】14.C项,“呈现出一派凄清景象”错误。15.秦诗,此联妙在使用了“疑”“忽”二字。诗人心中正结着一个菰蒲深处有无藏舟之“地”的“疑”团。忽然几声“笑语”,方知岸上还有“人家”,疑团顿时解开。这种情景,很平常,优诗人却能通过艺术作品把它捕捉下来。方诗,尾句用“人语画桥西”与上句“蜂蝶已归弦管静”形成映衬,“人语”写动景,“蜂蝶已归弦管静”写环境的静,以动衬静,突出了整体意境的寂静。两首诗的尾句都营造出不见其人但闻其声的深远意境。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辛弃疾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①遍历楚山川。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萦绿带,点青钱②。东湖春水碧连天。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注]:①不足两年,作者的官职多次调动,官迹所至江西、湖北一带(旧属楚地)。②青钱:指荷叶。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首二句,词人借聚散兴感,直中藏曲,吐露自己对于被频繁调动的不满情绪。B.“但将痛饮酬风月”写词人只愿与朋友为美丽的风光而畅饮,不愿让离别再添哀愁。C.词人以“绿带”“青钱”分别比喻湖水与荷叶,生动传神,动词“萦”“点”更是活化了景物。D.“东湖春水碧连天”以夸张的手法写豫章东湖的美景,词人借此表达了东归隐居之意。15.词中“后夜相思月满船”被赞为妙手偶得的佳句,请简要分析其妙处。【答案】14.D15.①情景交融(或答以景结情),月色满船实际上是相思满船,在写景的同时融入了此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②运用想象(或答虚写),写词人想象分别后自己思念朋友的情形,流露出了对朋友的不舍之情。【解析】14.D项,“词人借此表达了东归隐居之意”属于无中生有。15.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首先,词人以景结情,“月满船”应是相思满船,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词人又用想象“后夜相思”抒发分别后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写境不隔,写情浓郁,简直是妙手偶得的佳句。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送裴侍御归上都张谓楚地劳行役,秦城罢鼓鼙。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注】此诗作于潭州(今长沙),诗人时任潭州刺史。上都,指都城长安。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A.古代服兵役劳役或因公外出都叫“行役”,“鼓鼙”泛指战争,首联是指战乱平定后,裴侍御来潭州公干,现在要回去了。B.颔联写裴侍御一路所经之地,沿途风景优美,洞庭与武陵水陆并举,“移”与“出”两个动词写出了裴侍御行程的轻快。C.“离魂”指分离的愁绪,“别梦”指离别后的思念之梦,“关西”借指长安,尾联将送行化实为虚,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D.这是一首送别诗,描写了裴侍御离开后的行踪和所见景色,用语平淡,但诗味浓郁,着重渲染了离别的凄然和伤感。15.颈联“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是后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赏析其艺术特色。【答案】14.D15.①炼字独特。两个动词“随”和“趁”,特别传神,“随”是跟从,读者似乎感觉到水的流动;“趁”是追逐,读者似乎感觉到路上山花在风中摇曳。②使用了拟人手法。把“江月”和“山花”拟人化,“江月”和“山花”仿佛有了人的情感,使诗歌充满了灵动。③前后照应。“江月随人影”照应颔联的“舟移”,“山花趁马蹄”照应“路出”,构思巧妙。【解析】14.D项,“着重渲染了离别的凄然和伤感”赏析不当。15.首先从结构看,这两句诗构思巧妙,因为这两句分别照应前面的“舟移”和“路出”。从艺术手法看,“随”“趁”,把“江月”和“山花”拟人化,赋予了“江月”和“山花”以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从意境的创设和表达效果看“随”和“趁”字有动态感,能让人感觉到江水的流动,山花的摇曳。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注释】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是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不是东风送我还,而是我送春归去。4B.颔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诗人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C.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园,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D.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15.颔联手法精妙,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答案】14.C15.①虚实结合:上句虚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下句实写梦醒之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只有“子规”“月”相伴,家园依旧远隔万里,空虚和失望更加触动了思乡之情。②对比手法: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梦中变成蝴蝶回到家乡的快乐与现实中子规啼叫、月色冷清、凄凉的思乡之苦的对比。③渲染(烘托):由蝴蝶的翩翩起舞回到故乡,营造渲染了一片与家人团聚的快乐温暖氛围,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以景传情,表达作者的思乡之苦。④运用典故:分别运用了庄周梦蝶和杜鹃啼血的典故。【解析】14.C项,“动”,意为“动不动”;“书”,指书信。15.本题中,颔联“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这一联进入正题,写“春夕”,诗人运用了新奇的造语,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情境。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然而,这只不过象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翩翩飞舞于花间,虚幻而短暂,醒来之后,蝴蝶还是蝴蝶,庄周还是庄周。游子从“蝴蝶梦”中获得片刻的回乡之乐,但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更加空虚、失望,更加触动思乡之情。何况此时又正当“子规枝上月三更”,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鸟(即杜鹃)在月下哀哀啼唤:“子归!子归!…”听着子规啼,想着蝴蝶梦,游子的心,该是何等的痛苦哀伤,真如李白诗句中所谓道“一叫一回肠一断!”这里,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一层;梦醒而更思乡,二层;子规啼唤,愁上加愁,三层。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虚实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这也是侧面烘托的表达技巧。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诗歌中还运用“庄周梦蝶”“望帝托鹃”的典故,突出自己的思想之情。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答案】14.D15.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解析】14.D项“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15.颈联“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用典故“垂钓”来表达自己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趣,用大雁夜半乘风来归,表达渴望能收到好消息,即对取得功名的渴望。这两句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写出了作者虽有求仕之心,但高洁耿介情怀没有改变,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从结构安排来看,首联、颔联,表达了求仕的心。尾联表达接收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颈联起到过渡的作用,舒缓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风二首杜甫秋风淅淅吹巫山,上牢下牢修水关。吴樯楚柁牵百丈,暖向神都寒未还。6要路何日罢长戟,战自青羌连百蛮。中巴不曾消息好,暝传戍鼓长云间。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下,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C.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受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15.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妇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4.C15.①最后四句,句句饱含悲情,望月思归而难归为悲,挂帆可还乡却不是今夜为悲,他日归家却已漂泊一生白发满头为悲,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为悲。②但悲情中却有乐笔,“不知明月”句用语俏皮,妒忌他人团圆美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之乐。③后四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悲情是主调,虽有想象中的归家之乐,但对照眼前不得归的现实处境,让人更觉不归的心酸。【解析】14.C项,“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成军练兵之声”理解有误。15.从后四句诗来看,抒发的是思归不得之情。从“他夜归”“白发”及“故园池台今是非”可知,这些都是悲情,而“不知明月”用语俏皮,似乎在妒忌他人团圆美好,泪中含乐。并且六、七句则表达诗人的希望。“白发倚庭树”想象归乡的情景,饱含希望之乐。但从整体来看,这四句是悲喜交加的,归家之乐为想象,但眼前处境与想象对比,自然更让人心酸。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咏愁石象之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7门掩落花春去后,窗涵残月酒醒时。柔如万顷连天草,乱似千寻匝地丝。除却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14.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该诗首联追寻“愁”的踪迹,说它有时会不请自来,来了又赶不走,它来了总是一半藏在人的心里——“愁肠百结”,一半写在人的心灵之窗——“愁眉苦脸”。B.诗人认为“愁”最容易潜入的机会只有一条,即风雨摧花春归去,落英遍地孤者见,最能使人愁肠寸断,思虑万千。C.颈联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将“愁”比作“万顷连天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项强化拔高训练 专题05 诗歌阅读(含解析)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395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