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二单元跨越时空的美丽(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登载.(zǎi)三年五载.(zǎi)载.歌载舞(zǎi)慰藉.(jiè)B.拓.片(tuò)开拓.(tuò)惴.惴不安(zhuì)不屑.一顾(xiè)C.禁.锢(jìn)弱不禁.风(jīn)竦.身一摇(sǒnɡ)供.给(ɡōnɡ)D.曲.译(qǔ)曲.高和寡(qǔ)寥.寥无几(liáo)隔膜.(mó)C[A项,“载歌载舞”中“载”应读zài;B项,“拓片”中“拓”应读tà;D项,“曲译”中“曲”应读q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就犯偈子仓皇失措急于事功B.永诀遒劲无坚不催滴水穿石C.衷心即使荣誉等身居高临下D.凌辱编缉永垂不朽得心应手C[A项,犯—范;B项,催—摧;D项,缉—辑。]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11252056】①张秘书广泛查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细致分析,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一称得上不易..之论..的人事改革方案的初稿。②长期以来,因为缺乏有效的法律规范以及科学的估价体系,收藏市场监管滞后,参与人员鱼龙混杂....,欺诈之事时有发生。③这是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短篇小说,其独特之处在于完全通过“表现”来传递自身的认识,这不能不说是他的另起炉灶....之举。④网络已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网络语言,但网上登载的一些文章有的文辞并不精美,有的不通文墨....,词不达意。⑤欧洲的旅馆大多会提供免费的城市地图,上面详细标注了景点位置、到达路线等信息,拿上它按图索骥....很快就可以找到景点。⑥这一品牌的创始人独具只眼....,找准了市场切入点,将电子商务事业打理得风生水起,多所店铺单品月销售量往往达到上万件。A.①③⑥B.②⑤⑥C.②④⑤D.①③④2B[①不易之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不合语境。②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③另起炉灶:一是比喻重新做起,二是比喻另立门户或另搞一套。此处应用“独辟蹊径”。④不通文墨:比喻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此处用错对象。⑤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⑥独具只眼: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导学号:11252057】A.一位年轻司机在经过斑马线时不仅不礼让行人,还和行人发生了争吵、推搡,交警及时赶到,对这件事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B.他的这项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得知这一消息,几个科研所的朋友纷纷打来电话对他表示祝贺。C.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公益会逐渐成为重要的慈善渠道,人们的公益之心也会不断被激活、聚集、重塑,释放出更大的能量。D.农作物纯净度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在土壤污染较重的地区,如何避免污染元素在作物中不被代际传播,是育种家们面临的难题。C[A项,搭配不当,对“这件事”只能进行“严肃处理”,不能进行“批评教育”。B项,表意不明,“几个科研所的朋友”既可以理解为一个科研所的几个朋友,也可以理解为在几个科研所工作的朋友。D项,不合逻辑,“避免”和“不”双重否定变成了肯定,使语意变成了“如何让污染元素在作物中被代际传播,是育种家们面临的难题”。]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古人说仓颉造字,仓颉实际上是一个集合名词,是我们所有祖先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这些由点横撇捺交织错落成的符号如同粒粒精致而有营养的粮食,滋养我们的民族文化走向更加深邃的空间。A.华夏子孙无尽的创造力展现在汉字上,造就了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系统B.汉字展现了华夏子孙无尽的创造力,造就了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系统C.造就了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系统,也展现了华夏子孙无尽的创造力D.造就了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系统,把华夏子孙无尽的创造力展现出来B[“这些由点横撇捺交织错落成的符号如同粒粒精致而有营养的粮食”中的“这些”很显然是指代“汉字”的,所以横线处句子的主语应是“汉字”,“造就了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系统”也是“汉字”之功,所以答案选B项。]二、阅读理解(4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14分)【导学号:11252058】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汪曾祺沈先生对学生的影响,课外比课堂上要大得多。他的宿舍里几乎从早到晚都有客人。客人多半是同事和学生,客人来,大都是来借书,求字,谈天。沈先生有很多书,但他不是“藏书家”,他的书,除了自己看,也是借给别人看的。联大文学院的同学,多数手里都有一两3本沈先生的书。谁借了什么书,什么时候借的,沈先生是从来不记得的。直到联大“复员”,有些同学的行装里还带着沈先生的书,这些书也就随之而漂流到四面八方了。沈先生书多,而且很杂……兼收并蓄,五花八门。这些书,沈先生大都认真读过。沈先生称自己的学问为“杂知识”。一个作家读书,是应该杂一点的。沈先生对打扑克简直是痛恨。他认为这样消耗时间,是不可原谅的。他曾随几位作家到井冈山住了几天。这几位作家成天在宾馆里打扑克,沈先生说起来就很气愤:“在这种地方,打扑克!”沈先生的娱乐,除了看看电影,就是写字。他写章草,自成一格。他喜欢写窄长的直幅,纸长四尺,阔只三寸。他写字不择纸笔,常用糊窗的高丽纸。他说:“我的字值三分钱!”从前要求他写字的,他几乎有求必应。近年有病,不能握管,沈先生的字变得很珍贵了。沈先生后来不写小说,搞文物研究了,国外、国内,很多人都觉得很奇怪。熟悉沈先生历史的人,觉得并不奇怪。沈先生年轻时就对文物有极其浓厚的兴趣。他对陶瓷的研究甚深,后来又对丝绸、刺绣、木雕、漆器……都有广博的知识。沈先生研究的文物基本上是手工艺制品。他从这些工艺品看到的是劳动者的创造性。他热爱的不是物,而是人,他对一件工艺品的孩子气的天真激情,使人感动。他有一阵在昆明收集了很多耿马漆盒。这种黑红两色刮花的圆形缅漆盒,昆明多的是,而且很便宜。沈先生一进城就到处逛地摊,选买这种漆盒。他买到的缅漆盒,除了自用,大多数都送人了。有一回,他不知从哪里弄到很多土家族的挑花布,摆得一屋子,这间宿舍成了一个展览室。来看的人很多,沈先生于是很快乐。这些挑花图案天真稚气而秀雅生动,确实很美。沈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谈天的范围很广,时局、物价……谈得较多的是风景和人物。他几次谈及玉龙雪山的杜鹃花有多大,某处高山绝顶上有一户人家——就是这样一户!他谈某一位老先生养了二十只猫。谈梁思成在一座塔上测绘内部结构,差一点从塔上掉下去。谈林徽因发着高烧,还躺在客厅里和客人谈文艺。他谈得最多的大概是金岳霖。金先生终生未娶,长期独身。他养了一只大斗鸡。这鸡能把脖子伸到桌上来,和金先生一起吃饭。……沈先生谈及的这些人有共同特点。一是都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二是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心机,少俗虑。这些人的气质也正是沈先生的气质。“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沈先生谈及熟朋友时总是很有感情的。文林街文林堂旁边有一条小巷,大概叫作金鸡巷,巷里的小院中有一座小楼。楼上有个小客厅。这小客厅常有熟同学来喝茶聊天,成了一个小小的沙龙。沈先生常来坐坐。有时还把他的朋友也拉来和大家谈谈。老舍先生从重庆过昆明时,沈先生曾拉他来谈过“小说和戏剧”。金岳霖先生也来过,谈的题目是“小说和哲学”。这题目是沈先生给他出的。不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他说《红楼梦》里的哲学也不是哲学。有人问金先生为什么搞逻辑,金先生说:“我觉得它很好玩!”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摘编自汪曾祺《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相关链接】①1923年,沈从文来到北京,他渴望上大学,可是仅受过小学教育,又没有半点经济4来源的他,最终只能在北京大学旁听,后来一边打工,一边勤奋写作。他曾写信给郁达夫求助,郁达夫慷慨解囊,救助处于困境中的沈从文,还把他介绍给当时著名的《晨报副刊》的主编。一个月后,沈从文的处女作《一封未曾付邮的信》在《晨报副刊》上发表,几年后沈从文便享誉文坛。(《郁达夫和沈从文的友谊》)②在那个疯狂的时代,当搞建筑的梁思成忙着写检查,搞社会学的费孝通绞尽脑汁应对大字报,而他们的朋友——早早被划归为反动文人的沈从文,却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转身:他的后半生投身于文物考古界,潜心研究古镜金锦、器皿书画、陶罐绢纸……前半生写出《边城》的大作家,后半生则将全部的精力投入了文物研究当中。(《沈从文文物研究心血之作》)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沈先生对学生的影响,课外比课堂上要大得多”一句,态度明朗,开门见山,并且总领全文。B.沈从文借给学生们书是因为他青年时在北京的遭遇,郁达夫帮助了他,他也要帮助那些喜欢读书的青年。C.对作家打扑克,沈从文很气愤地说“在这种地方,打扑克”,是因为他认为不应该在井冈山这样的地方打扑克。D.“沈先生不长于讲课”一句,既照应了开头,也领起后文中所写的沈从文以谈天来教育学生,以补其不足的内容。A[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相关信息和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沈从文借给学生们书”是有曾得到过郁达夫帮助的原因,但不仅仅是这个原因造成的结果,信息概括不完整。C项,沈从文对作家打扑克很气愤,是因为“他认为这样消耗时间,是不可原谅的”。D项,“沈从文以谈天来教育学生,以补其不足”分析不当,原文是“沈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是说相较于谈天沈从文不擅长讲课,而不是说讲课是他的“不足”。]7.沈从文搞文物,体现出了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本题涉及的文章段落主要是在第三段,要把语句内容有条理地分列成若干要点,然后对筛选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分清有关与无关、主要与次要。舍弃无关和次要的部分,加以合并,形成答案。【答案】①年轻时对文物有极大的兴趣,对许多手工艺制品有广博的知识;②对所研究的文物带有浓厚的情感,他认为这是劳动者创造性劳动的结果;③注重研究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物,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类文物。8.作者写沈从文,只写了一些零散的小事,请你就作者的这种写作特点谈谈自己的看法。5(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测评2 第2单元 跨跃时空的美丽 鲁人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395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