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9说“木叶”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是歌手》已成为国内顶级的综艺节目,虽然参赛歌手基本以流行金曲和炫技高音为竞争手段,但这就是当今华语流行音乐的主流,因此丝毫无碍于吸引数量可观的大众观众。李健的出现,可以说打破了节目的惯常格局:他善于轻声吟唱,不会面红耳赤地升Key拔音;坚持民谣小调,不会投其所好地选择经典口水。这当然一方面会使自己在投票中面临风险,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出奇制胜。事实正好是后者,听惯了高门大嗓和熟烂旋律的观众被这种温婉细腻和柔美飘忽吸引打动了。形容李健如一股清风一点没错,他在主流音乐、大众舞台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将徘徊在边缘舞台的民谣支流引入其中。李健承接了大陆民谣浪潮,然而不同于前辈历经沧桑般的回望青春、絮叨记忆,李健大部分时间是任凭岁月流走的,清澈和纯洁永远与他相伴相随。他无意于叙写完整的故事、描绘具体的人物,只在乎抽象的意念和情绪。和汪峰的歌词里总是频繁出现彷徨、失落、孤独等词汇一样,李健的歌里永远吟唱着爱、思念、向往、美好、圣洁、月光、星辰、白云、湖水、童年、年华,无论世界如何变幻、时光怎样残忍,都被融化在他轻雾般的幻境之中。因此他的音乐一定是安静的、超脱的、婉转的,也只有这种反复的抚慰才能安放那些飘忽的情丝。李健具备娴熟的古典音乐基础,信手拈来的华丽乐章和悠扬的编曲伴奏,必然是易于大众接受的优美歌路。所以李健只是民谣传统的自然延续,并非先锋性和开创性的歌者。他的歌是一首首抒情诗,而任何一个伟大的诗人都不可能只靠抒情就传诵千年。《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李健的选曲基本没有跳脱以往的风格,只有一首《陀螺》是批判性反思性的歌曲,却依然被他的嗓音柔化软化,完全失去了原唱者万晓利的困惑感、失望感。但也正因为如此,李健才受到欢迎,综艺娱乐节目的观众期待的是即兴的陶醉和廉价的感动,而非多想一层的深刻。除了登上过春晚的《当你老了》和琼瑶苦情歌《在水一方》,李健在比赛中演唱的其他曲目都不是新歌,也都没有在大众层面真正流行过,哪怕原唱者有足够的名气、足够的金曲。同时,太久的安静总会失之于平淡,这是李健最大的危险。他的歌永远飘在云端,找不到落脚的地方,乍听时会觉得梦幻清爽,飘得久了就会缺氧头晕。而那时,也正是李健回归自己、回归往昔的时刻。李健这一次文艺性的胜利是诗意想象的中产阶级和小资的胜利,真正的中产阶级和小资是不会满足于、甚至不屑于关注一档大众综艺娱乐节目推出的歌手的。而且当李健成为大众偶像时,便再也无法适用于小资和文艺青年们彰显独特品味、区别主流审美的本质需求了——我的李健不能是大家的李健,大家的李健不是我的李健。1.下列关于李健音乐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健的音乐承继了大陆民谣的特点,但他摈弃了前辈历经沧桑般的回望青春、絮叨记忆,任凭岁月流走,清澈和纯洁永远与他相伴相随。B.李健的音乐只在乎抽象的意念和情绪,不在乎故事的完整性和人物的具体性,他的歌里永远吟唱着爱、思念、向往、美好、圣洁、月光、湖水、童年等。C.李健音乐中吟唱的内容不像汪峰的音乐那样频繁出现彷徨、失落、孤独等词汇,无论世界如何变幻、时光怎样残忍,都被融化在他轻雾般的幻境之中。D.李健的古典音乐基础扎实,他能信手拈来华丽的乐章和悠扬的编曲伴奏,用反复的抚慰表2达飘忽的情丝,其音乐显得安静、超脱而婉转。解析:A“摈弃了”和原文第二段首句“不同于”信息不一致,“任凭岁月流走”前缺少限定词“大部分时间”。2.下列对李健在《我是歌手》节目中获得观众认可原因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顺应了当今华语流行音乐的主流,基本以流行金曲和炫技高音为竞争手段,为该节目带来了数量可观的大众观众。B.坚持选唱民谣小调,表演时轻声吟唱不飙高音,温婉细腻而柔美飘忽,出奇制胜,打破了节目的惯常格局,让观众耳目一新。C.在音乐处理上,即使是饱含着哲理的作品,李健也把它唱得很柔软,使之既保持原作的情调,又能带给观众即兴的陶醉和感动。D.李健在比赛中演唱的作品都不是新歌,而是那些名气大的原唱者演唱的含金量高、但都没有在大众层面真正流行过的作品。解析:BA项,该选项是《我是歌手》节目受欢迎的原因。C项,“保持原作的情调”表述不当,《陀螺》完全失去了原唱者万晓利的困惑感、失望感。D项,“都不是新歌”表述不当,原文有“除了登上过春晚的《当你老了》和琼瑶苦情歌《在水一方》”。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健将边缘化的民谣支流引入主流音乐、大众舞台,但他只是民谣传统的自然延续者,并非先锋性和开创性的歌者。B.李健的音乐有很强的抒情性,这是他突围的利器,但仅凭这样的作品,他不可能在音乐的道路上长久受到观众的追捧。C.李健最大的危险在于,长久的安静容易让观众产生平淡乏味之感。到那时,李健需重新回归自我、回归往昔。D.李健的胜利是文艺性的胜利,是中产阶级和小资的胜利。因此,成为大众偶像是李健的荣耀,同时也是他的悲哀。解析:D范围扩大,应该是“诗意想象的中产阶级和小资”,“悲哀”的说法于文无据。二、语言运用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非大猩猩莫属,两个物种的基因相似度高达98%。科学家通过对人类和所有灵长类的大脑结构分析发现,①:大同是指基本的结构是相同的,小异是指②。某个部位的神经细胞数量越多,所承担的功能就越发达。比如黑猩猩的瞬间记忆的能力超过人类,就是说在黑猩猩的大脑中,负责瞬间记忆的部位的脑神经细胞数量超过了人类,因此,③。解析:根据前面“大脑结构分析发现”及后面“大同……,小异……”可知,第①处可填与“两个物种大脑结构比较”相关的内容。第②处可以根据“小异……”及后面“某个部位的神经细胞数量越多”推断。第③处是总结,可以根据前面关于神经细胞数量与所承担功能的叙述推断。答案:①两个物种的大脑结构(或者:两者)大同小异②每个部位的脑神经细胞数量的差别③黑猩猩的这一功能超过人类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3力,势必改变以往形成的偏见。只要大批走向世界的中国人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中国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就会快速传播中国文化。①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不一定会让各国人民改变以往形成的偏见。②。③。解析:语段中有些词语的使用不够准确,导致不合乎事实。如“势必”“只要……就能”“就会”等。答题时将其所说的必然如此改为不一定如此即可。答案:②大批走向世界的中国人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不一定会使中国文化的地位提升。③中国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不一定就会快速传播中国文化。三、创意微写作6.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里,月亮成了历代文人吟咏不厌的对象。人们喜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注入明月中,溶进月光里,从而使月亮这一无生命的物象变得多姿多彩起来。请以“古诗词中的月”为标题写一段文字,阐述你对古诗词中“月”这一意象的理解。要求:要运用引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要阐述“月”在不同意境中的不同内涵,200字左右。写作提示:要恰当地引用古诗词中含“月”的句子,要能够阐述“月”这一意象在不同诗词中表达的不同情感和内涵。要运用题干中提到的修辞手法。例文:古诗词中的月月给了诗人美妙的灵感,给了诗词以丰富的意蕴。若无月这一意象,诗人们或许就会失去艺术灵感,诗坛上就会失去一朵美丽的仙葩。在古诗词中,明月能够跨越时空的隔绝。戍守边疆的征夫、苦待闺中的思妇,将月看作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念,此时的明月,千里相共,流照亲人。诗人们用这种情结自由地创造了月和边塞的相行相随相抚相慰的空间美。在古诗词中,月还是有情绪的:“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的凄恻孤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潸潸泪下……在诗人的笔底,月亮已与诗人们的境遇紧紧结合在一起。月亮已成了诗人们对人生、前途、命运的一种深深的思索。四、知识讲堂巧用排比铸华章1.巧用排比之法开头明末清初的李渔说得更真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可见文章开头是最受阅卷老师关注之处,如果在开篇巧妙地运用排比,会使文章生辉。例如:信念是巍巍大厦的栋梁,没有它,就只是一堆散乱的砖瓦;信念是滔滔大江的河床,没有它,就只有一片泛滥的波浪;信念是熊熊烈火的引星,没有它,就只有一把冰冷的柴火。比喻、排比、正反对比手法的运用,不仅形象地强调了“信念”的重要性,而且使文章有文采,有气势。2.巧用排比之法述例如果在行文中能巧妙地运用排比来述例,既能增强文章的内蕴,又能获得读者的青睐。例如:创造的人生也同样是最美的。只有波涛汹涌的浪花,才能显示出大海磅礴的气势;只有一望无际的森林,才能创造出大地的翠绿与娇美;只有敢于跋涉,登上峰顶,才能领略山川的壮丽风光,才能体会创造的欢欣。钱三强的人生最美丽,因为他领导制造了中国第一颗原4子弹;刘庆峰的人生最美丽,因为他身为中科大的研究人员,实现了人机对话;袁隆平的人生最美丽,因为他培植出了超级杂交水稻。他们的人生都是创造的人生,无疑是最美的。排比的运用不仅使文章文采飞扬,而且增强了论辩力度,三个事例的巧妙运用,也避免了叙述事例的枯燥。3.巧用排比之法结尾明代谢榛曾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结尾也可巧妙运用排比,使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例如:如果你只看到太阳的黑点,那你的生活将缺少温暖;如果你只看到月亮的阴影,那么你的生命历程将难以找到光明;如果你总是发现朋友的缺点,那么你的人生旅程将难以找到知音;同样,如果你总希望自己完美无缺,假设你的这一愿望真的能如愿以偿,那么你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多个假设句构成一组排比,文采华丽,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功效。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文艺评论和随笔 9 说“木叶”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402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