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15 寡人之于国也 新人教版必修3
1练案15寡人之于国也(1)满分43分,时间40分钟一、打牢语言基础(24分)1.找出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25894109(D)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数罟不入洿池【解析】A.“无”同“毋”;B.“涂”同“途”;C.“颁”同“斑”。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25894110(A)①填然鼓.之②树.之以桑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④谨.庠序之教⑤然而不王.者⑥王无罪.岁⑦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A.①②③⑤⑥/④/⑦B.①②③/④⑤⑦/⑥C.①②③⑥/④/⑤⑦D.②③⑤⑥/④/①⑦【解析】①②③⑤⑥名词作动词④形容词作动词⑦动词作名词。3.“以”的意义与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25894262(C)①请以战喻②以五十步笑百步③受命以来,夙夜忧叹④申之以孝悌之义⑤树之以桑⑥七十者可以食肉矣⑦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A.①③⑤/②/④/⑥⑦B.②④/①⑥/③/⑤⑦C.①②④⑤/③/⑥/⑦D.③④/⑤①/②/⑥⑦【解析】介词/连词/语素,与“可”组成一个词/动词。4.下列句子和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25894263(D)例: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非我也,岁也。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鸡豚狗彘之畜。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解析】A判断句,BC宾语前置,例句和D都是介宾结构后置。5.下列对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25894264(C)A.嘲笑梁惠王的不明大义。B.说明梁惠王同“五十步而后止”的人是一样的。C.孟子明知其意,先隐而不说,令对方入我彀中,然后让对方自己去领悟。D.孟子设圈套让梁惠王就范。26.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25894265(B)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解析】“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不当。7.下列对课文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25894113(C)A.《孟子》中的文章感情强烈,气势充沛,善于雄辩。B.课文在论述中先破后立,以立为主,破立结合,并将自己的主张逐层深入地展示出来。C.结尾一段关于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情况的概述,是一种反面假设,目的是用以对比突出“王道”的正确性。D.孟子认为“养生丧死无憾”是王道的基础。既要发展生产以养民,又要重视庠序以教民,才是王道的实现。【解析】不是假设而是事实。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25894114(A)A.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孔伋(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B.孟子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C.《孟子》共七篇,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D.南宋时,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解析】孟子是孔伋的再传弟子。二、提高阅读能力(1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导学号25894117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3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②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放旧罪,修旧宗,立无后,则民殖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岂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于是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笔。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使税者百一钟,孤幼不刑,泽梁时纵,关讥而不征,市书而不赋,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注: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②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已:停止B.泽命不渝.,信也渝:坚持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修:治理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济:渡过【解析】渝:改变,违背。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C)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故燕王欲结于.君B.拱手而.问曰朝济而.夕设版焉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三人行则.必有我师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孔子云:何陋之.有【解析】C.都表假设;A.表地点,在;表对象,和;B.表修饰;表转折;D.主谓之间;提宾标志。11.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4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义。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解析】管仲对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并没有“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而是提出了如何称霸天下的政治主张。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5分)译文:(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禁止。(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5分)译文:(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意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参考译文】桓公问管仲如何治理百姓。管仲回答说:“凡治理人民,必须知其疾苦,厚施德惠,(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禁止。注意这四点,就可以治理好了。”桓公说:“好。不要停止。既然如此,又该怎样具体实行呢?”管仲回答说:“诚信而极仁,严肃而有礼,认真注意这四点,就可以实行。”桓公说:“请详细加以说明。”管仲回答说:“守信用,人民就相信;行仁政,人民就感怀;严肃,人民就敬畏;有礼,人民就赞美。常语说:舍掉性命而不肯食言,就是信;不是他所想要的不强加于人,就是仁;内心坚定而仪表端正,就是严;诚信而谦让,就是礼。”桓公说:“好啊!”桓公又问道:“我想修明政事以谋求定时会盟天下,可以做到么?”管子回答说:“可以。”桓公说:“从哪里做起呢?”管子回答说:“从爱民做起。”桓公说:“爱民之道如何?”管子回答说:“诸侯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卿大夫治理好自己的领地,使他们事业互相关连,俸禄互相补助,人民就相亲了。宽放旧罪,救助旧宗,为无后者立嗣,人口就增殖了。减少刑罚,少收赋税,人民就富裕了。各乡选用贤士,使之施教于国,人民就有礼了。(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这些就是爱民之道。”桓公坐在座位上,管仲、隰朋觐见。站了一会儿,有两只鸿雁飞过。桓公叹息说:“仲父,那些鸿雁,时而南飞,时而北飞,时而去,时而来,不论四方多远,愿到哪里就到哪里。是不是因为它们生有羽翼,所以才能把它们的意向通达于天下呢?”管仲和隰朋都没有回答。桓公说:“你们两位为什么都不回答?”管子回答说:“君上您有成就霸王之业的心愿,而我则不是成就霸王之业的大臣,所以不敢回答。”桓公说:“仲父何必这样自谦?为什么5不进直言,使我有个方向呢?我有仲父,就像飞鸿有羽翼,过河有船只一样。仲父不发一言教导我,我虽然有两只耳朵,又怎么听到治国之道和学得治国的法度呢?”管子回答说:“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事情做起。”桓公在坐席上挺直身子,向前挪了挪,拱手而发问说:“敢问什么是它的根本?”管子回答说:“齐国百姓,便是它的根本。百姓很怕饥饿,而当前收税很重;百姓很怕死罪,而当前刑政严酷;百姓很怕劳役,而上位的人不顾农时,随意征发民夫。您若能轻征赋税,百姓就不必忧虑饥饿;宽缓刑政,百姓就不害怕死罪;能根据时令,坚持在农闲时兴役,百姓就不愁劳役了。”桓公说:“我听到仲父说的这三点,算是懂得了,我不敢私听这些话,要告诉给先君才行。”于是命令百官有司,削好木板并备好墨笔。第二天,众人都在太庙的门庭朝见,为百官确立了法令。使纳税者只出百分之一,孤幼不准处刑,水泽按时开放,关卡只查问而不征税,市场只书契而不深税,对近处示以忠信,对远处示以礼义。这样实行了几年,人民竟好像流水一样归附。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15 寡人之于国也 新人教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405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