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9 苏轼词两首(1)新人教版必修4
1练案9苏轼词两首(1)本练案共2页,满分为50分,用时40分钟。一、夯实语言基础(3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导学号41594098(C)A.纶.巾(lún)酹.酒(lèi)樵.悴(qiáo)卷.起(juǎn)B.华发.(fà)故垒.(lěi)毫.杰(háo)樯橹.(lú)C.狼狈.(bèi)雨具.(jù)吟啸.(xiào)蓑.衣(suō)D.料峭.(qiào)箫.瑟(xiāo)泠.然(léng)贬谪.(zhé)【解析】A.“纶”应读guān,“樵”应写作“憔”;B.“毫”应写作“豪”,“橹”应读lǔ;D.“箫”应写作“萧”,“泠”应读líng。2.下列词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41594101(D)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穿:直指。B.一尊还酹.江月酹:祭奠。C.何妨吟啸且徐.行徐:缓慢。D.一蓑烟雨任.平生任:担负。【解析】D项“任”的意思是“听任”“任凭”的意思。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41594102(C)A.①大江东去.②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B.①一尊还.酹江月②秦王还.柱而走C.①山头斜照却相.迎②儿童相见不相.识D.①竹杖芒鞋轻胜.马②东南形胜.,三吴都会2【解析】A项“去”:①动词,离去,流去;②动词,距离。B项“还”:①副词,还是;②动词,环绕。C项“相”,都是表一方对另一方的关系,有指代作用。D项“胜”:①动词,胜过,超过;②形容词,优美,美好。4.对“乱石穿空”三句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41594361(C)A.一个“穿”字,突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B.“拍”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波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D一个“惊”字既写出波涛之气势,更写出波涛给人的感觉。【解析】“卷”并非拟人手法。5.对开头三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41594362(C)A.是虚写。“大江东去”比喻千古历史,如同水里淘金一样,最后沉淀出历史人物。B.是实写。写出东去的长江,波涛冲刷,不见一丝旧迹,只有一些优秀人物还留在人间的传说中。C.从大处着笔,虚实结合,不仅给人以极佳的视听效果,写尽雄伟壮阔的长江气势,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写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叹转到对历史英雄的羡叹。D.概括写。概括长江的总体气象,用比喻概括整个人类历史。6.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41594363(B)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的开篇,即显示出词人的广阔视野,不仅描绘了大江的非凡气势,且囊括了许多古代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B.“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诗人直抒胸臆,由对古代英雄的神往,而去追寻他们的足迹;且将“赤壁”冠以“周郎”,则暗示出他所思慕的英雄乃是周郎。C.将“小乔初嫁”这一情节入词不仅在于要表现英雄美人璧合珠联,表现周瑜的雄姿英发,更在于揭示周瑜同孙权的密切关系,从而表现孙权对周瑜的信赖有加。透过诗句背后,则隐含着诗人不被信任、不被重用的叹息。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词人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正是内心苦闷和哀伤的外露。然而,可贵的是,词人并未由此而消沉、颓废、及时行乐;相反,他以酒祭江,所表达的正是对英雄的缅怀和景仰。【解析】本项引出“怀古”的内容,并非直抒胸臆;对古代英雄的景仰,只能说是含蓄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41594364(B)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段3在词中又叫“片”或“阕”。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B.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解析】把“苏轼”去掉。苏轼属豪放派,其余属于婉约派。8.调整下面画线语句的语序,使前后格式一致。(6分)导学号41594105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苏轼不断被贬流放,这也许是东坡的不幸,地方人民却从中得到了大幸。苏堤无言,默默铭记着苏轼的功绩;赤壁有字,惊涛拍击着东坡的诗篇。答:这也许是东坡的不幸,却是地方人民的大幸。【解析】画线语句表述的角度不一致,第一个分句陈述的对象是“这”,指苏轼不断被贬流放;而第二个分句表述的对象是“地方人民”,调整一致即可。9.根据例句仿写两个句子。(6分)密州出猎,“西北望,射天狼”,我看到了苏子的豪迈、狂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沙湖遇雨,“一蓑烟雨任平生”,我深味苏子的洒脱、从容__月夜怀人,“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我感受到苏子的缱绻深情。二、提高阅读能力(17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0~11题。导学号4159410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0.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B)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的开篇,即显示出词人的广阔视野,不仅描绘了大江的非凡气势,且囊括了许多古代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B.“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诗人直抒胸臆,由对古代英雄的神往,而去追寻他们的足迹;且将“赤壁”冠以“周郎”,则暗示出他所思慕的英雄乃是周郎。C.将“小乔初嫁”这一情节入词不仅在于要表现英雄美人璧合珠联,表现周瑜的雄姿4英发,更在于揭示周瑜同孙权的密切关系,从而表现孙权对周瑜的信赖有加。透过诗句背后,则隐含着诗人不被信任、不被重用的叹息。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词人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正是内心苦闷和哀伤的外露。然而,可贵的是,词人并未由此而消沉、颓废、及时行乐;相反,他以酒祭江,所表达的正是对英雄的缅怀和景仰。【解析】本项引出“怀古”的内容,并非直抒胸臆;对古代英雄的景仰,只能说是含蓄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1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句的作用是什么?(5分)答:“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两句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13题。导学号41594107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2.下列对《定风波》词句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词前小序,为后面表现自己不惧风吹雨打的精神张本。B.“穿林打叶声”是指风雨穿过树林在叶子上发出的沙沙声响;“莫听”是没有人听之意,风雨“穿林打叶”而“莫听”,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C.“何妨”是不妨的意思,“吟啸”是吟咏长啸的意思,“徐行”是慢步走。这一句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样徐步前行,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D.“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句作者运用了双关语,“雨”是既指自然风雨,也指政治风雨、人生风雨。这句写作者任由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表现了词人在潇洒镇静中的倔强、抗争之心。【解析】“莫听”是不要听之意。1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是怎样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的?(6分)答: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以小见大,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9 苏轼词两首(1)新人教版必修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406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