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IP信令网引入策略2008年1月30日10:47作者:邮电规划任正彦摘要IP化是核心网络发展的大趋势。随着媒体流的承载IP化,信令消息承载的IP化也成为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将以中国移动某省的信令网解决方案为例,阐述IP信令网的引入策略。1、IP信令网引入的驱动力信令网是为核心网服务的,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核心网IP化(R4阶段)对信令网的需求。此时MSC的功能分为控制与承载两部分,控制功能由MSCServer完成,承载功能由MGW完成。MSCServer通过H.248协议控制MGW。H.248协议属于点到点的协议,不存在路由和寻址问题,MSCServer上已经配置了MGW的地址信息,因此无需信令网进行路由查询。MSCSERVER间用于呼叫控制的信令不再是ISUP信令,而是BICC信令。BICC信令通过CMN转接而不经过信令网。MSCSERVER和HLR、SCP等设备间用于用户移动性管理和智能业务触发的仍然是MAP和CAP信令。从协议栈看,不论MAP和CAP采用TDM、ATM或IP承载,SCCP层都是必须的,也就是说MAP信令和CAP信令需要SCCP的GT寻址功能来实现路由查询,即仍然需要信令网进行集中的GT翻译和转发。这个信令网的承载可以选择TDM(MTP)或者IP(SIGTRAN)两种方式。如果SIGTRAN作为信令网的承载,必然需要组建一个结构同TDM信令网一样的分级的、具备网络层信令转接能力的信令网,该信令网的核心处理设备是IPSTP,而该信令网就是IP信令网。图1R4软交换中的信令IP信令网引入驱动力来自以下两点:(1)分组化要求分组化是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暨核心网IP化后,No.7信令网也采用IP承载,统一网络的承载方式,有利于简化网络结构和协议种类。(2)带宽要求传统的七号信令网带宽有限,两个信令点之间最大带宽是16*2M=32M。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以及新业务的发展,传统的TDM链路最终会出现带宽瓶颈。同时受物理资源的限制,点到点连接占用大量中继资源,这也使现有信令网扩容相对困难。而在采用IP技术承载后,可以方便灵活地扩展信令节点间带宽,可以降低传输资源管理的复杂程度,并可能打破TDM链路组支持链路数量的限制。2、IP信令网概念IP信令网是指利用IP作为承载技术,来传送No.7信令消息的网络。IP信令网由IPSEP和IPSTP组成。IPSEP(提供IP信令接口的信令点):具有独立的信令点编码。通过IP网络端口实现SS7信令消息的发送与接收。包括同时提供IP信令接口和TDM信令接口的信令点。IPSTP(提供IP信令接口的信令转接点):下一代STP根据信令点的地址(GT/DPC),完成SS7信令转接和路由的功能实体。通过IP网络端口实现SS7信令消息的发送与接收。对SCCP消息提供中继功能的实体。提供SG功能传统的No.7信令网使用No.7信令点编码作为消息传递的地址,利用MTP寻址或SCCP寻址进行信令路由的选择。当这些消息在IP信令网上传送时,将仍然利用MTP寻址或SCCP寻址进行信令路由的选择。也就是说,IP信令网并不直接采用IP地址寻址,而是首先映射成No.7信令网的地址(PC或GT),再将No.7信令网的地址与IP地址相对应。3、IP信令网引入策略IP信令网引入有两种方案:一是叠加组网,省际层面建设多对IPSTP,分区覆盖全国。IPSTP互连,独立组网,与TDM信令网为叠加关系;二是按需引入IPSTP,作为TDM信令网的补充。下面我们以中国移动某省(称为A省)的信令网建设方案为例来论述。A省信令网为三级结构。省内分为若干个汇接区,每个汇接区设置一对LSTP。同平面的LSTP之间网状相连(参见图2)。图2A省信令网组织结构图当前A省信令网面临两大问题:一是省会LSTP链路占用已接近设备的最大值,信令业务量仍在增长;二是A省HSTP到B省HSTP已开满16个2M链路,达到了No.7信令带宽的最大值。为解决这两个问题考虑引入IPSTP。按照叠加方式的网络组织如下:IPSTP与其它省IPSTP组建单独IP信令网,与目前省内TDM信令网互相独立。A省全省提供IP接口的网元(MSCServer,彩铃等)以IP链路接入IPSTP(参见图3)。图3叠加方式的信令网组织结构图按照混合方式的网络组织如下:作为TDM信令网的补充,IPSTP和TDMSTP共同承担省会汇接区的业务。IPSTP只接入省会汇接区的网元。IPSTP与现有省内的TDMSTP分别开通B链路(TDM),与1对省际HSTP开通D链路(TDM)。IPSTP兼做L/HSTP。IPSTP同时与B省HSTP开通B链路。省会汇接区到B省的省际长途业务直接通过IPSTP疏通,不再走本省HSTP。(这样减轻了A省HSTP的负担,解决了它到B省HSTP已开满16条2M的B链路,无法增开链路的问题)。图4混合方式的信令网组织结构图叠加、混合两种方式的比较见表1。表1为了简化流程,减少IP和TDM的转换,各种信令点应选择适当的接入方式。我们把信令点分为四类。一是无法改造,不能支持IP的网元。主要是2GMSC。二是可以升级支持IP信令,但是代价较大的网元。包括已有HLR、SCP、SMSC。三是同时支持TDM和IP信令的网元。包括新建HLR、SCP、SMSC。四是可以只支持IP信令的网元。主要是2G3GMSCServer。这四类网元和信令网的连接关系如下:2GMSC:只能接入TDM信令网。2GMSCserver、3GMSCserver接至IP信令网。不建议MSCserver同时接入TDM和IPSTP。原因是server根据HLR的GT寻址,无法区分接入技术。如果按照流量选择接入方式,信令流向不明确,监测较为困难HLR,SMSC,SCP现网运行的这些网元均只提供TDM接口。考虑到它们与MSCserver存在很多的信令交互,故将其也接入IPSTP(利用IPSTP兼容TDM的功能),减少TDM和IP之间不必要的转接。要求新入网设备同时提供TDM接口和IP接口。建议MSCserver分配新号段的ID,HLR等可以通过区分不同的GT选路到不同的STP。4、小结中国移动积极推动IP信令网的引入。在实验室对IPSTP充分测试的基础上目前正部署IPSTP在现网的试点。各省公司因为设备扩容或者机房搬迁需要新建STP时可参考本文的案例,从小范围应用推动安全可靠性、网络性能的成熟。
本文标题:IP信令网引入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41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