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情节课件81张PPT
理解小说文体知识知识梳理(大一轮P199)1.小说种类表小说种类按篇幅分: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科幻小说、动物小说、武侠小说等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等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按国别分:中国小说、外国小说2.小说四要素关系图3.小说常见主题表1.小说与散文的文体区别(1)小说,散文写实。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是在的基础上进行剪裁加工,写意式描绘的。(2)小说重在表达作者对人、人生、生活、世界的看法,散文重在作者的表达。(3)小说的主体是,就不能不讲究讲故事的技巧以及结构的安排。而散文,所谓“形散神聚”也只是它结构上的特点之一。(4)写景状物对于小说而言,是小说的。散文则是突出景物的特点,表达对景物的赞美以及自身感情。虚构真人真事情感讲故事不讲究情节安排环境描写2.高考所选小说的文体特征(1)小小说也叫,其特点是:①篇幅;②立意;③选材____;④情节、;⑤结局。阅读小小说,重点品读其,它往往是小说情节的匠心之处,主题的集中表达之处。(2)散文化小说也称小说,是介于与之间的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这类小说情节,结构,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3)阅读历史小说,要善于抓住与的关系;阅读科幻小说,要善于抓住与的关系;阅读魔幻小说,要善于抓住与的关系。微型小说短小奇特小中见大紧凑集中新奇结尾抒情散文小说淡化散化自然状态历史现实科学幻想魔幻真实返回特别阅读:读懂小说要有新视角历年选入高考的小说多数属于传统的写实主义作品,所以普遍地形成了以“故事”和“人物”为基本的解读思路。然而,近几年的选文如2018年全国卷Ⅲ科幻小说《微纪元》、2019年全国卷Ⅰ历史小说《理水》、2017年浙江卷《一种美味》,如果以读情节、读人物的方法去读,虽然有的能读懂,但读不透,甚至有的读不懂。因为选了一些现代小说,仍然用旧的读法,难免会在复杂的小说世界里“迷路”。因此,要想读懂、读好小说,还必须了解、理解小说,要有新的阅读意识和视野。最基本、最重要、难度比较大、频率也比较高的阅读视角主要有写意、心理、象征、反讽、荒诞等几种。“写意”,这一类中国化的小说,以沈从文、汪曾祺的作品为代表。这一类小说人物性格单一、类型化,情节上也无新奇可言,有大量的风物描写,而且粗看之下,这些描写与人物、情节等关系不大。倘若没有“写意”的意识,则很难理解。现代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所谓的“内向转”——心理。不同于传统小说以心理活动辅助人物行动和情节发展的处理式,现代小说把心理世界本身作为对象,极其重视内心世界的展示。如2014年江苏卷《安娜之死》选段着重描绘了安娜复杂的内心活动。有的现代小说,如果不抓住小说中的象征,并破解其象征意义,就会很难理解。读是读了,却仅仅只是读了故事而已,好像没有读透。除此之外,还有“反讽”,反讽不同于讽刺,它的基本特征是字面意义和深层意义不一致,所以,有的小说反讽隐藏得很深,如果没有这种阅读视野,很可能把小说要表达的爱憎情感给理解反了。如契诃夫的小说《摘自脾气暴躁的人的札记》。“荒诞”是作者以荒诞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如卡夫卡的小说《村子里的诱惑》,如果以日常生活的逻辑来读,会难以理解。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情节结构情节是小说的框架和脉络,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高考考查情节的题型有3种:情节概括题、情节手法题、情节作用题。解答小说情节题的关键是理清行文脉络,只有在理解小说内容的基础上,理清小说的行文线索和发展脉络,才能整体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才能很好地解答以上3种情节题。第一步:划分层次,初识情节全文以为线索,可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开端)(1~7段):写。第二层次(插叙)(8~10段):交代。第三层次(高潮)(第11、12段):写。第四层次(结局)(第13段):写。第五层次(尾声)(第14段):写。第二步:依托情节,初识人物六安爷是一位(身份),(形象),(职业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格特点)。六安爷给百亩园庄稼锄草六安爷去百亩园锄地百亩园的变迁六安爷最后一次给百亩园锄地六安爷融入黄昏的暮色中乡人对六安爷锄过的地表示震惊老农民眼睛不太好使精通农事勤劳朴实,温和固执,热爱土地和劳动,对传统的农耕生活充满眷恋结合大一论P201.2016.全国1第三步:抓住时空,初识环境根据文中相关信息推测,故事发生的时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际,其时代特点是,发生的地点应是土地肥沃而被征用的。第四步:提炼整合,初识主题小说以抒情的笔调描述了六安爷一天的锄地生活,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的热爱,的留恋,展现了中国农民在_________、的茫然、创痛和决绝,反映了时代变迁中,引发的无奈的叹惋和深刻的思考。(大意对即可)20世纪与21世纪交替(或本世纪初)大规模工业化、城镇化运动,大量征用农民土地百亩园以六安爷为代表的传统农民对土地对农作生活即将失去土地和世世代代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传统农耕文明逐渐消逝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寥寥几句对话,六安爷这个勤劳而孤僻的老农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同时,他与村人的分歧也开始显露,并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B.西湾村人与煤炭公司“惊心动魄的谈判”,是小说中隐约可见的叙事背景,也是深刻的社会背景,巧妙地将六安爷的个人感受跟时代的变化连接起来。C.小说中写到百亩园将要变成焦炭厂,往日的田园风光将会为“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景象所取代,深化了作者关于生态问题的思考及小说的环保主题。D.综合全文来看,六安爷的“平静固执”,说明他作为一个老人,一方面已经饱经沧桑,看透世事变迁,另一方面也难免思想保守、无法与时俱进。做题验证.(约10分钟)√返回2.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案①强调百亩园是西湾村人安身立命的物质基础;②将百亩园抽象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③与下文百亩园的一朝被毁构成鲜明尖锐的对比。3.概括六安爷的形象特点。答案六安爷是一个眼睛快要失明、态度温和、固执于农事、热爱土地、勤劳的老农民。一情节三大题型逐点突破1.情节概括题2.情节手法题3.情节作用题题型一:情节概括题情节概括就是要求考试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高考对于这一考点,往往立足全文设题,考查对全文故事情节的梳理。这种试题分为明考题(题干直接明确概括情节或梳理情节、脉络)和暗考题(题干要求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态度变化、情感变化等)两种。1.什么是情节概括(理在书中)相关知识掌握牢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模式答案:小说以“我”的见闻为线索,采用倒叙手法,依次写了鲁镇的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序幕)、祥林嫂寂然死去(结局)、祥林嫂初到鲁镇(开端)、祥林嫂被卖改嫁(发展)、祥林嫂再到鲁镇(高潮)、再写鲁镇祝福景象(尾声)。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对全文情节的概括,属于明考型。本答案根据情节发展按照“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的顺序梳理。回扣教材:教材联想1.请梳理《祝福》一文的故事情节(明考题)答案:桑地亚哥在与鲨鱼的搏斗中,心理变化的过程是复杂的,时而消极,时而积极,消极与积极相伴;结果是最终走向积极。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概括,属于暗考型。先找出和鲨鱼搏斗前后描写桑地亚哥心理的句子,抓住其心理活动中的积极因素或消极因素来分析心理变化的过程特点和最终结果。2.请概况《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心理变化的过程和结果(暗考题)类型题干示例审题定向明考型(1)(2013·重庆高考)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枪口下的人格》)(2)(2011·安徽高考)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概括”“梳理”等作答动词和“情节”“脉络”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暗考型(2018·全国卷Ⅲ)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微纪元(节选)》]即题干不是明确要求概括或梳理情节、脉络,而是要求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态度变化等。这类题目实际上也属于情节梳理题,只是答题方向不同。2.怎样考情节概括(题在书外)暗考题:2020.全国1.《越野滑雪》8.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6分)3.怎么答情节概括(学考贯通)对小说情节梳理概括的考查,主要是从分析作品结构来入手的。这要求考生既要注意小说的整体构思、贯串线索,又要注意各个段落以及各段内部层次之间的关系。具体说来,解答时,我们应该根据具体题型、具体的文章,灵活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类型解题方略明考题暗考题1.结构连贯法: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小说的叙述顺序、情节发展中“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脉络梳理。如:回扣教材《祝福》2.场面连贯法:小说中的场面时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有些小说中一个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仇人—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3.线索连贯法:线索是串联小说人物、事件的人、事、物、感情、时间或地点等,勾画关联线索的语句。抓住线索,就可以围绕线索概括出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内容。(如:《项链》的情节构成: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识项链))4.细节连贯法:围绕人物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抓住对情节推进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勾画关键词句,并进行提炼、概括。(如2018.全国3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分析:心情复杂纠结—孤独绝望—重燃希望)(1).“4大解题技法”(1)把握小说线索的关键点有5种方法:①标题判“线”;②以物求“线”;③反复出“线”(反复出现的事物或语句);④以情寻“线”;⑤时空缀“线”。至于找出多条线索,可以依不同的人物寻找,或者按人物的外部行为与内心活动区别。(2)小说的明线与暗线。明线:就是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暗线:就是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由事件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暗线能够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2)情节概括题答题“3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即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题目时明考型还是暗考型,从而确定答题的方向。第二步:易内容,理层次即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采用结构连贯法,或采用场面连贯法,或采用线索连贯法,或采用细节连贯法,划分段落,理清层次结构。第三步:巧概括,规范答抓文章的关键词句,提炼组合,规范概括当堂训练:2013.重庆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机有人大声命令道:“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靠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己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此刻,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自豪地说:“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冲上去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霍夫曼不动声色的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揍他,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
本文标题: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情节课件81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464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