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心灵哲学中的功能主义划分与探索
龙源期刊网心灵哲学中的功能主义划分与探索作者:盛士涛何珊珊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06期摘要: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研究取得了进步,一直以来,与其有着紧密连接的心灵哲学的研究,在计算心理学家们看来,在人工智能和科学主义研究盛行的时代,其中对待心灵和智能,采用机能主义的方式,认为心理过程是能够被精确说明的过程,而心理状态则取决于它们与感觉输入、动作行为以及其他心理状态的因果关系,被认为是当前心灵哲学所要研究的4个核心问题。关键词:认知科学;心灵哲学;心理状态一、当代心灵哲学的科学主义研究当前,心理学的新的研究课题是通过关联的作用将人类的心理事件同整个神经系统有效地结合在一起。20世纪以前的心理学家们迫切地想要使自己从哲学的“阴影”中走出来,而心理学的研究在生理现象的基础上成功地完成并形成了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在继承了传统的经验主义实在论的哲学家们,把逻辑主义观点所衍生出的科学客观性,包括实在性等观点,也同样地得到了较之以往更大的发展,以一种更加灵活的方式凸显了科学实在理论的存在。恰恰证明了那些认为可以将科学和哲学相剥离的观点是不现实的。最近几十年里,心理学哲学的兴起极大地影响着哲学以及科学,甚至是更多的学科领域,都受到心理学以及心理学哲学的影响。20世纪中后期,随着世界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科学以及心脑科学等学科的发展,一种以科学主义倾向的心灵哲学,其主要研究探索心灵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基于科学发展之上,因此,也为心灵哲学探索出一条新的研究路径。心灵哲学中的科学主义在方法论的研究是多元化的,从费格尔、斯马特等人倡导的当代心身同一论,到普特南、福多等人的“心灵看作是大脑内的计算机”的功能主义的心灵研究,以及罗蒂、斯蒂克等人所带来的取消民间心理学的研究理论。无论是以突现论的观点来阐释心理想象的斯佩里、邦格等哲学家们的理论来源和出发点,还是支撑这些思想内容的形式各有不同或者说毫不相干,但是这些思想、理论却有着一些共同的倾向,其目的是想要寻求一种普遍的规律,一种能够使心灵哲学理论能够得以参考的普遍规律,所以,尝试运用一种科学的方法来阐述和解答心灵哲学中的某些现象是研究的最终目标。这种科学主义的渗透奠定了心灵哲学的基础和后来的发展,同样也是当前脑科学,包括当今认知科学、信息技术、信息科学等学科,从科学的研究出发从而揭开心灵的本质。二、心灵哲学中的功能主义功能主义,是用心灵的功能来定义的一种心灵状态。功能主义思想的形成与科学主义的兴起密不可分,当语言哲学的研究,并且伴随着人类思想史的发展而发展。然而,通过一种能够龙源期刊网直接受“压缩”语言的方式,也就是删除语言中的模糊混杂,进而能够解决心灵问题,这样的方式一时很难得到兑现。与此同时,众多的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和神经科学所提供的有价值的资料和信息,也在研究中都得到应用。因此,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加上科学主义倾向的心灵研究,被注入新的心灵哲学的研究之中,那么一种自然化的、自然主义的心灵哲学进入研究者的视线。此外,将人的大脑功能与计算机功能进行联系和比较得到广泛的讨论和研究。其中,心灵哲学中的功能主义是根据图灵机的工作原理,受其影响和启发,功能主义坚持在一个较为抽象的层次,即因果的或功能的角度去理解内部心理状态。普特南等人认为心理状态不单单是大脑或者整个神经系统的物理化学的反映状态,而是整个生物有机体的功能状态。这种功能状态指的是心理状态在与感官刺激、行为反应和其他心理状态之间扮演着因果或功能角色。功能主义揭示了人类的心理活动,不仅如此,心理作用下的不同状态、心理事件等心理事件,人们往往是将这些情况归结于大脑的功能,而大脑的功能恰恰是和机器以及机器人对于信息的储存到信息的加工、处理,再到信息的输出的过程和功能是相似的。信息的传递过程是大脑内部的封闭的、独立的过程,不受外界各种介质的影响,大脑的信息功能区分于心理状态。功能主义的出发点,不能依照本体论的问题用以解决心灵哲学的一系列问题,表现为外在的因果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心灵状态和环境输入之间的因果关系、心灵状态和行为输出之间的因果关系、心灵状态之间的因果关系。功能主义中的功能属性,涉及数学、信息等领域,还包括生物学等相关知识,功能的描述过程不仅遵循逻辑数学的运算规律,同样参照语言的规律。三、心灵哲学中的功能主义分类功能主义之所以被称为“功能”,主要因为其心理属性研究是建立在功能属性之上,也就是说,研究功能说明的同时也就间接地说出了功能主义理论层面的心理属性。什么是功能?从不同的功能主义研究者的研究中产生了不同的功能理论,将功能主義划分出了不同的种类。通常功能主义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以及不同的结论,划分为4种形式的功能主义:机器功能主义、常识功能主义、小人功能主义以及目的论功能主义。机器功能主义的观点最早是由普特南研究得出的,在他看来:人们的心灵就像是计算机,人的认知能力就是计算机最初拥有的计算能力,这样的能力可以看成是由输入到输出的功能映射。图灵机的模型是一台计算机装置,装置分别由输入、执行单元以及输出部分组成,根据执行单元的状态,也就是输入的状态决定了相应的输出状态。机器功能主义以图灵机为例,并参考机器表的模型,根据机器的输入、输出进而来解释心灵的状态。在普特南看来,图灵机所发出的每一个指令均是被设置好的,已经设置好的状态以及输入,同样决定了输出。机器功能主义者后期将观点进行了补充,特别是将随机自由的观点纳入原有的研究之中。常识功能主义是一种将因果作用作为研究对象的功能主义,这种研究将心理状态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常识功能主义把人的种种行为归结于信念的驱使,信念能够影响适当行为的发生。常识功能主义研究认为:不同的心理事件被另外不同的心理事件输入及输出条件产生的方式所影响,那么各种各样的心理状态取决于心理系统内部的结构以及输入输出与外龙源期刊网部世界的作用方式。因此,在常识功能主义者看来,人们的心理状态是根据因果关系和因果作用产生的,这些因果关系和因果作用来源于人们的欲望、信念以及直觉等各种各样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小人功能主义建立在对机器功能主义的研究基础上得出的一些观点。在小人功能主义看来,机器功能主义的研究不够清晰,尤其是在心理层面和功能之间的划分问题上有些模糊,并不是每一个自然等级都适用于机器式的结构和功能。小人功能主义是认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由无数个子系统组成,子系统具有完整的功能。所以,心灵被视为可以由不同的模块组成。目的论功能主义理论的研究是建立在对机器功能主义理论的研究基础之上,并得到了一定的完善和补充。该理论与小人功能主义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方向被认为是一致的。机器功能主义的研究源于将机器的机械运行方法归纳在一般规律和现象之中,这样一般的事物也具有心理能力,目的论的功能主义正是通过弱化功能来解决问题。目的论倡导在整个有机体组织的结构中展现有机体所具有的功能,以及有机体所产生的作用,另外,目的论的功能主义参照从生物学的研究,同时也通过目的论的研究视角去探索和发现功能。参考文献:[1]高新民,沈學君.“心灵就是大脑内的计算机”——福多的心灵哲学思想初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学科学版,2003(6).[2]毛华滨,高新民.意向性看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5).[3]高新民.感受性质:新二元论的一个堡垒甘肃社会科学[J].2009(5).[4]刘明海,高新民.当代科学研究意识中的“范畴错误”[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5]宋荣,高新民.思维语言——福多心灵哲学思想的逻辑起点[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6]高新民.唯物论的难题与取消式唯物主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2).[7]张亚旭,周晓林,闵宝权,等.范畴特异性损伤与人脑中一般知识的组织[J].心理科学,2003(4).[8]熊哲宏.心理模块概念辨析——兼评J.Fodor经典模块概念的几个构成标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9]熊哲宏.论认知“中心系统”的模块性——消除J.福多“心理模块性”悖论的一个尝试[J].襄樊学院学报,2001(6).龙源期刊网[10]朱新秤.进化心理学理论、意义与局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4).[11]普特南,姚申海,鹰子.美国半个世纪的哲学[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8(2).
本文标题:心灵哲学中的功能主义划分与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490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