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 鲁枢元版《文学理论》-课后问答
第三章1、简述文学言语与日常语言、科学语言的异同文学言语是指在文学作品中使用的具有艺术性和审美性的语言,包括作品中所有的书面语和口头语;它是作者在文学创作活动过程中生成的,并由读者在阅读中解读的具有审美意蕴的语言。文学言语与日常语言、科学语言有着共同的语言内核,即表达某种思想观念的表意功能。语言作为人类思想意识的体现物,具有指义性、指向性和语音特质,以及蕴涵于三者之中的情感性。无论是科学语言还是文学言语,都是以丰富的具有整体包孕性的日常语言为基础,日常语言是科学语言和文学言语的直接来源。文学言语是在日常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学言语采用了大量的日常生活语言,文学是用语言编织出来的事件,表现的是艺术真实。日常语言突出种种实用目的,文学言语则以审美功能为主要特征。这样,文学言语就要充分发展日常语言中音乐性、情境性、形象性和表现性等感性特征,使日常语言发生“形变”。日常语言一旦进入文学作品后,便与原本的现实话语失去了直接的联系,获得了特殊的性质,又强调文学是对语言的一种艺术认识,文学言语是具有自我意识的语言。文学言语与科学语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学言语与科学语言承载的思维方式不同,科学语言通过抽象思维从理性上来认识世界,而文学艺术是通过形象思维从情感上去认识世界。科学语言包括自然科学语言还包括社会科学语言,科学语言作为理论思维的工具,充分发展了认识性、概念性、逻辑性、精确性、目的性等方面的特征,并始终遵循着理论逻辑。其次,文学言语与科学语言的表现形式不同。科学是运用抽象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理论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要求准确严谨,严格遵守语法和尝试逻辑,采用规范的语言搭配,精确地描写、表述或推求真理。文学文本是为情造语,是追求语言美学功能和表情功能的语言形式,因此文学言语中蕴含着文学作品的意味。文学要担负起人类表达复杂情感的任务,决定了他必定要表现出多度的多义性和言不尽意的现象,要拓展出语义的新奇与独特,使语言符号的指义呈现出暧昧性、不确定性。再次,文学言语与科学语言的不同,还表现在主体传达与接受的态度上。科学语言作为一种推理性符号,旨在使用那些约定俗成的语言意义和语法手段来准确传达科学的内容。文学言语是一种表现符号,传达的是主体复杂的情感经验。为了言能尽意,就需要打破成规,创造性的使用语言,用心灵来对语言进行艺术加工,按照主体的情感流向和想象的逻辑来重新组织安排话语结构,2、简述文学言语的基本特征文学艺术的本质属性是审美,在此基础上,我们着重阐述其个体性、情绪性、形象性、音乐性、变异性和暗示性。文学言语的个体性,作家每一次用语言构筑的嗾使一个全新的世界,所有感性的事物之所以新奇独特,是因为它们都是创造主体心灵化、个性化的产品,为了使作品言语新奇独特,富有审美创造性。作家凭借着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受,对字词语句进行别出心裁的选择与组合,创造出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情境、氛围、场面、场面、人物与故事,以传达出个体独特的发现与感悟。文学言语的情绪性。文学创作起于创作主体的情感冲动,是情感激活了生活表象,唤醒了创作主体的艺术直觉,提供了进行艺术创造的可能,进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的全过程又始终伴随着艺术家的情感活动,作家自己的思想感情也必然渗透于表象之中。文学言语的形象性。文学形象性就是要求作家能够以形象化的言语,将千姿百态的事物的性质、情状和人物所处的环境、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及心理活动等,都能鲜明、具体的展示给读者,使读者能够充分地想象它们,从而展开对艺术形象的欣赏和再创造。为了凸显文学形象的具体象感,能在瞬间唤起读者对具象得人视听触嗅等感官印象,形象化的文学言语,还能促成多种感觉的沟通、挪移。文学形象的音乐性。指言语的声音层面不但和意义层面相联系,具有传情达意的作用,而且还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可以使读者在听觉上获得美的享受。文学言语的变异性。指在文学创作中,作家由于表现的需要而打破约定俗成的固定意义的语言符号和语法成规的限制,言语中凸显出非规范性、非逻辑性、无功利等超越语言常规的特性。从语音上看,文学言语常常利用谐音来制造某种艺术表达效果,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文学言语的暗示性。指文学言语注重语言的美学功能和表情功能,它追求含蓄,反对直露,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作品充满了“未定点”和“空白”,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和回味的广阔空间。文学作品中需要有“未定点”和“空白”,推动、诱发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3、简述叙事作品中人物言语的表达特点。叙事作品无论采取什么叙事策略来叙事,最终总是围绕一个核心因素即人物展开,总是要通过叙事来展现和刻画人物。人物言语既是塑造人物个性化性格的主要手段,又同叙述者语言一样,担负着展开情节、塑造形象和表现主题的艺术使命。叙事作品人物言语的表达方式主要可以分为对话和独白两种,对话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相互交谈,独白式人物的自言自语。叙事文学的人物言语具有灵活自由的特点,以小说的对话同戏剧的对话相比,这一特点便会凸现出来,戏剧中绝大部分是人物对话,只要人物在台上,就必须写出一些对话,小说则不然,只要与主题关系不大,就可以省略不写,它可以从众多人物长时间的谈话中挑出几段或几句写进作品,省去其中一部分或大部分它还可以只写问话不写答话,从而突出某个人物或某种内容,追求独特的艺术效果。小说大的人物言语不仅可省可简啊,而且可以将人物言语转变为叙述人语言,由叙述人转述人物的话,从而达到结构的简洁、紧凑、匀称、富于变化。叙事文学的人物言语还具有神肖之美,意思就是人物语言应该是人物内心微妙活动的自然流露,人物说的都是自己的话,是具有独特个性的语言。人物言语要达到神肖美的境界,一是人物言语要切合人物自身的经历、教养、职业等身份特征,符合其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二是人物言语还要表现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显出人物特有的精神、气质;三是人物对话要力避千部一腔,每个人说话都要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不同的音容笑貌。4、简要说明抒情性文学言语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策略。抒情文学指的是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写事、写物都是为抒发作者情怀服务的,常常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文学抒情的语言表达方式一般说来有两种类型:一是直接抒情,一是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有感而发,直接宣泄某种情绪或情感,直接剖析人物内心世界的抒情方式。具有浓郁强烈的主观性和还不含糊的鲜明性,运用得当则坦诚显豁、痛快淋漓,能形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郭沫若是一个性格外向、激情澎湃的诗人,诗集《女神》便直接喷发着诗人追求社会主义理想的磅礴诗情。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直接诉说自己的内心情感,二是把情感寓于艺术形象的塑造之中,寓于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使主观情感客观化、形象化,以此间接地暗示或烘托出自己的某种感受或体验,收到含蓄隽永、余味无穷的艺术审美效果。间接抒情可以分为三种:托物言情、以景结情、意象传情。托物言情是指借助于对具体事物的某些特征的描述,寄托、映衬作者的强烈情感,或表达某种情怀、精神,使抽象的情感依托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而变得生动可感。以景结情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创造出融入真挚感情的、鲜活美好的艺术形象,使自然染上浓厚的感情色彩,形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王维的“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春归”。意象传情指借助审美意象传达出作家的内在生命体验和审美情感的抒情方式。文学抒情的语言策略主要有以下五种,含情描述式抒情,作者对事件的叙述或事物的描写融进了浓烈的情感因素,使其塑造的艺术形象中,特殊的情感成分占了优势,事物的特征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异。复沓咏叹式抒情,为了酣畅淋漓的倾吐某种感情,或加强所抒发情感的浓度和力度,用完全相同或大体相同的语句来反复吟唱的抒情方式,例如《诗经》中《周南.芣yi》。谈心呼告式抒情,抒情主人公在描述某人或某物的时候,由于感情过于激动,突然撇开读者,直接向描写对象倾诉衷肠,亲切的呼唤有关的人物,通过谈心、召唤等形式,以倾吐情感或情绪。象征寓意式抒情,通过某种具体可感的事物形象,借助于联想或想象,去暗示相关的情感、精神或哲理的抒情方式。比兴比拟式抒情,指相关事物为先导,通过起兴、比喻、比拟等自觉地象征手法,来显露作者的情感或情绪的抒情方式。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第四章1、为什么说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创造活动?因为文学创作的主体——作家,是具有特殊精神的结构的人。作家必须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精神气质,即天赋、气质、才情等,现代人成为有机天性。人的有机天性不全是由生物性遗传机制决定的,还必须考虑到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在人的深层心理的沉淀,它既有生理器质、神经类型方面的因素,也有民族血统、社会遗传方面即文化无意识的因素。作家的有机天性对创作的作用很早就被人类所认知,作家们自己对此也有清醒的认识。无数作家、艺术家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禀赋、气质天性之类作为一种特殊的潜能是存在的,它是作家、艺术家成才的必要的前提条件。先天的有机天性经过后天的熏陶,发展成为作家的创作个性。创作个性是作家在生活和创作实践中所形成,并在艺术创作中呈现出来的个性特点。创作个性的形成既有社会的影响也有个体的原因,从社会角度看,每个人都是无限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上的一个小结,受网络的影响和制约,这是人的本质,人的共性。另一方面,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认识,又总是从自身单独具备的特殊状况中进行的。创作个性规定着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角度选择对象,以独特的方式处理对象,规定着作家按照自己的审美观点审美态度对对象作出独特的解释和评价。文学常识告诉我们创作的对象是生活,文学写生活主要是写人,写人归根结底的是写人的心灵、人的精神。人的心灵、人的精神是文学的直接源头,文学是人类心灵的忠实记录。文学创作既然是对人的心灵的捕捉,而人的心灵又是无限丰富、无比奇妙的,因而文学创作也就是一种无限丰富、无比奇妙的精神探索和精神创造。文学创作作为特殊的精神创造还在于作家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事实上文学创作绝非简单的加减法,文学创作必然是文学家的实践活动、生命活动、心理活动的结晶,在文学创造过程中,作家把自己的精神个性掺和进生活素材化成了“第二自然”,这是一种生命创造的奇迹,理论家们把它叫做艺术创造的“生物学”原理,这种创造艺术形象的思维方式叫做艺术思维。2、作家的思维方式有什么特点?文学创作绝非简单的加减法,文学创作必然是文学家的实践活动、生命活动、心理活动的结晶,在文学创造过程中,作家把自己的精神个性掺和进生活素材化成了“第二自然”,这是一种生命创造的奇迹,理论家们把它叫做艺术创造的“生物学”原理,这种创造艺术形象的思维方式叫做艺术思维。艺术思维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始终不脱离活生生的感性材料,总是与事物的感性形象、与人的观察和感受相连接,联想、想象幻想具有特殊的意义;常常伴随着主体强烈的情感活动,且渗透着主体的精神个性;思维的结果与思维所用的材料想比,已有本质的区别。3、简述文学创作的过程文学创作的过程大致分为艺术发现、创作冲动、艺术构思、艺术传达。艺术发现,就是作家对已熟知素材中所蕴含的精神意味的突然悟皆,既可以说是主体心灵突然对材料的照亮,也可说是材料的意蕴突然向主体的开放。艺术发现看起来是突然发生的事,但实际上与作家长期积累长期思考相关,与作家整体精神准备、精神水平相关。作家以一颗敏感的心灵体验生活,以同情开放的心态对待生活,生活中任何有审美价值的精神信息都可能引起他的注意,给他启示。让他发现人人眼睛看见而心灵没看见的东西。创作冲动指由心理或外界触发而引起的强烈的创作激情和创作欲求,它是长时间郁积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欲望的情绪表现形式,是创作过程中一种积极的情感准备,创作冲动是客观社会生活与创作主体心灵高度契合的产物。艺术构思是作家在创作冲动的驱动下,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孕育具体作品的思维活动和思维过程,包括选取提炼题材,构筑形象体系,确立主体思想,安排结构布局,设计表现形式等。完成阶段的艺术构思,意象由模糊到清晰,由零散到整一,由不确定定到确定,纷乱的想象就有了较为确定的轨迹和方向,意象的组合已排除了多
本文标题:鲁枢元版《文学理论》-课后问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537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