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主要历程
2015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问题概念的历史演变学科建设的主要历程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历程划分前奏曲(1980-1983)正式建设1984年发展期(1984-1999)新世纪的前行2000年至今前奏曲1、1980年5月27日至6月6日,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和全国机械工会联合召开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要成为一门科学”。8月11日,《光明日报》以“思想政治工作要科学化”为题开展专门讨论。2、1982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召开政治理论教育座谈会,一致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3、1983年7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的《国营企业职工政治工作纲要(试行)》的通知明确提出:“中央和地方要筹办以培养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干部为目标的政治院校。现有的全国综合性大学、文科院校,各部、委、总局所属的大专院校,有条件的都要增设政治工作专业或政治工作干部进修班”。正式建设1984年,教育部召开了学科专业论证会,确定学科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初步拟定了专业的课程设置,并连续发出三个文件,决定从1984年开始招收专科生、本科生和第二学士学位生。1984年暑期后,首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和第二学士学位的新生在全国13所高校入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设立并纳入学科专业目录,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行系统建设和规范发展阶段。发展期1、1986年5月29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有关院校要认真办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好第二学士班,并创造条件培养这方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造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开辟一条新路”。2、1987年9月,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硕士研究生实施意见》,决定从1988年开始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3、1988年9月,全国有10所高校招收首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4、1990年,又有部分高校获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5、1997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颁布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把原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专业整合,在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下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并开始招收博士生。新世纪的前行1、2004年,中央先后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科建设的任务。2、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新世纪的前行3、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2005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将思想政治教育确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所属的5个二级学院之一,从根本上解决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问题,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进入新阶段。新世纪的前行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和社会各界引发积极反响和学习热潮。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事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遵循,是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纲领性文献,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未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思想)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真善美爱的培养)价值观的树立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起始于1957年建立的华南师范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改革开放后发展成为思想教育管理学系(思教系),2000年整合德育教研室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2012年正式挂牌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主要负责全校本科生、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政治与行政学院共同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博士后流动站,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一级学科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拥有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学术带头人王宏维刘卓红陈金龙王宏维1977年恢复高考后成为第一届大学生,198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1995年升任哲学教授。曾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哈佛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进修及从事合作研究。现为华南师范大学政行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点负责人,华南师范大学学术仲裁委员会委员,政行学院党委统战委员。现在主要研究方向1、马克思主义理论;2、女性主义理论;3、伦理学;4、价值哲学。刘卓红“九五”和“十五”“十一五”期间主持多项科研项目。1996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地位研究》,2000年主持国家社科项目《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研究》,2007年主持《和谐理性与价值重建——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的新话语》,2002年主持广东省“十五”规划项目《新时期群体矛盾与社会公正研究》,2004年主持广东省重大招标课题《科学发展观与广东“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唯物史观新形态研究》;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参与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委托项目《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五个如何”认识新课题研究》等。陈金龙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共党史的研究。近年来,已主持国家社科规划基金资助项目5项,出版个人专著3部,合著多部,在《民族研究》、《中共党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求是》、《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国内权威学术刊物和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有多篇文章为《新华文摘》转载。2003年获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5、2007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现任广东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且被广东省委宣传部确定为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十百千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广东省教育厅“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我院学科发展规划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强化学科特色,争取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加强学术交流,特别是增进与国外学术团体、研究机构的联系,扩大学术影响。建好博士后流动站,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院学科建设特色学院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广东省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程。学院下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社会实践、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等七个教研室。奔跑吧,思政!历经风雨,奋发图强。在“忠于信仰,奋力前行”的精神鼓舞下,在“教书育人、善待学生”的理念引领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广大教职工,将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事业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文标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主要历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550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