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期中模拟卷(B卷提升篇)(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2018·甘肃兰州十一中初二期中)某同学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下列记录的四个数据正确的是()A.1.8dmB.18.2cmC.182.3mmD.182.34mm【答案】C【解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测量结果准确到1mm,在1mm之后还应再估读一位;A、1.8dm,记录结果准确到1dm,故A不符合题意;B、18.2cm,记录结果准确到1cm,故B不符合题意;C、182.3mm,记录结果准确到1mm,故C符合题意;D、182.34mm,记录结果准确到0.1mm,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2018·湖北初二期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只写数字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的C.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跟测量的要求有关,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无关D.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面数字的位数越多,说明测量结果越准确【答案】D【解析】A、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单位越小,数值越大.故A正确;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应该记录数据和单位,只写数字毫无意义.故B正确.C、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是由要求有关决定的,跟人和工具没有关系.故C正确.D、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面数字的位数应根据所用刻度尺的精确程度来确定,不是位数越多就越准确.在刻度尺的分度值一定的情况下,小数点后面数字的位数越多,没有实际意义.故D错误.故选D.3.(2018·大庆市第五十一中学初二期中)甲、乙、丙三辆汽车在一条宽阔的马路上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每小时通过72km,乙每2s通过20m,丙4s内通过4800cm.若甲车通过某一路标后,丙车再经2s、乙车再经1s方能通过这一路标,那么在继续运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能与丙相遇,不能与乙相遇B.乙能与丙相遇C.甲能与乙相遇,不能与丙相遇D.甲能在不同位置与乙、丙相遇【答案】B【解析】甲车的速度v甲=st甲甲=721kmh=720003500ms=20m/s,乙车的速度v乙=st乙乙=202ms=10m/s,丙车的速度v丙=st丙丙=484ms=12m/s,甲车速度最快,甲车在前面通过后,永远不会与乙车、丙车相遇,故A、C、D错误,乙车经1s能通过这一路标,丙车再经2s通过这一路标,丙车在乙车的后面,但是丙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快,所用丙车能与乙车相遇。故B正确。故选:B。4.(2018·山东初二期中)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B.小车AC段平均速度大于BC段平均速度C.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D.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答案】D【解析】A.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小车是运动的,故A错误;C、图中所示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是6s,BC段运动所用时间是2s,即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小于BC段运动所用时间,故C错误;AB段和BC段路程相等,所以小车在BC段的速度大于在AC段的速度,小车通过整个斜面做的是加速运动,故BC错误;BD.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ACv=st=ss8,AB段的平均速度ABv=ABABst=ss26=s12s,BC段的平均速度BCBCBCsvt=ssss224,所以小车AC段平均速度小于BC段平均速度,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D正确。故选D.5.(2018·重庆市万州第三中学初二期中)一小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1s开始刹车,又经过3s滑行30m后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停车的平均速度是()A.20m/sB.12.5?m/sC.10m/sD.7.5?m/s【答案】B【解析】反应距离:s反=v反t反=20m/s×1s=20m,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汽车通过的路程为:s=s反+s制=20m+30m=50m,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所用的时间:t=t反+t制=1s+3s=4s,从发现情况到停车的平均速度:5012.5/4smvmsts。故选B。6.(2018·四川郫县实验学校初二期中)某同学坐在甲火车中,以甲火车为参照物看到乙、丙火车以相反的方向运动,那么以地面为参照物,关于三个火车的运动下列说法中不可能是()A.甲、乙火车同向行驶,丙火车反方向行驶B.甲、乙、丙火车都在同向行驶C.甲、乙火车反向行驶,丙火车静止D.甲、乙火车同向行驶,丙火车静止【答案】C【解析】某同学坐在甲火车中,以甲火车为参照物看到乙、丙火车在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有以下几种可能:(1)甲、乙火车同向行驶,丙火车反向,乙的速度大于甲;故A正确;(2)甲、乙、丙火车都在同向行驶,乙的速度介于甲和丙的速度之间;故B正确;(3)甲、乙火车反向行驶,丙火车静止;以甲为参照物,乙丙两列火车的运动方向相同,与题意不符,故C错误;(4)甲、乙火车同向行驶,丙火车静止,乙的速度大于甲,故D正确;故选C.7.(2018·江苏初二期中)通过观察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能得出()A.音调相同,音色不同B.音调不同,音色相同C.音调、音色都相同D.音调、音色都不相同【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音叉、钢琴、长笛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相同,即振幅相同,因此响度相同;它们的波形不同,所以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同。综上分析,只有A正确。8.(2018·重庆市万州第三中学初二期中)在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黄药师和欧阳锋听到人的长啸声越来越近,从而猜想发声人距他们越来越近,这是因为()A.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B.距发声体越近,音调越高C.距发声体越近,发声体振幅越大D.距发声体越近,发声体频率越高【答案】A【解析】A、因为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大,故A正确;B、音调的高低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无关,故B错误;C、振幅是由物体本身发出的,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无关,故C错误;D、频率决定音调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无关,故D错误。故选A。9.(2018·甘肃初二期中)关于乐音和噪声,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优美的乐曲对某些人可能是噪声B.舞台上演出的震撼人心的安塞锣鼓声对观众来说是乐音C.同一个声音对一些人是乐音,对另一些人可能是噪声D.所有的噪声响度一定很大【答案】D【解析】A、乐曲声对周围的人群可能造成噪声污染,故A正确。B、舞台上的声音响度很大,但对观众来说是欣赏的过程,属于乐音,故B正确。C、同一个声音对需要的人来说可能是乐音,但如果影响到他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就是噪声,故C正确。D、声音的响度不一定很大,如果影响到他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就属于噪声。故D错误。故选:D。10.(2018·江门市第二中学初二期中)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答案】C【解析】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发声体的振幅不同,从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A正确;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则发声的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因此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正确;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使声音放大,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此时对听到的人来说是乐音,故D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共30分)11.(2018·甘肃兰州十一中初二期中)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刻度尺A、B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A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cm,测得物体长度是______cm,B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cm,测得物体长度是______cm。【答案】12.70.12.70【解析】(1)刻度尺A的分度值即相邻两刻线间的距离是1cm,测量时是从2.0cm(最后的那个零是估计值)开始测起的,末端示数4.7cm,物体的长度为4.7cm2.0cm2.7cm;(2)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1cm,即1mm,左侧对应刻度为13.00cm,末端示数为15.70cm,物体的长度为15.70cm13.00cm2.70cm;从这两次的测量结果,可以说明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与分度值有关。12.(2018·泉州市第九中学初二期中)如图所示秒表示数为_____min_____s;【答案】34.4【解析】如图所示秒表,中间小圈的单位为min,指针位置在3min刚过一点;大圈单位为s,指针位置在4.4s,将两指针位置结合起来,则示数为3min4.4s。13.(2018·安徽初二期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物体运动的速度之比是4:3,若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2,则甲乙两物体所用的运动时间之比是___;若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相同,通过的路程之比是_____。【答案】9:84:3【解析】已知v甲:v乙=4:3,s甲:s乙=3:2,由v=st可得,甲乙两物体所用的运动时间之比:t甲:t乙=svsv甲甲乙乙=ss甲乙×vv乙甲=32×34=9:8;若已知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相同,即t′甲=t′乙,由v=st可得,通过的路程之比:s′甲:s′乙=vtvt甲甲乙乙ˊˊ=vv甲乙=4:3。14.(2018·重庆市綦江区城南中学初二期中)如图所示,向右做直线运动的小车,每隔0.4s拍摄一次汽车的位置,则小车做的是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答案】变速25【解析】由图知AB之间的距离:3×2m=6m,BC之间的距离:5×2m=10m,CD之间的距离:7×2m=14m,小车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车做的是变速运动。由图知,小车从A点运动到D点的路程s=15×2m=30m,小车从A点运动到D点有3个时间间隔,则小车运动的时间t=3×0.4s=1.2s,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3025/1.2smvmsts。15.(2018·重庆市綦江区城南中学初二期中)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1)甲速度为______m/s。(2)当甲与乙步行15s时,甲与乙的距离为______m。【答案】15【解析】(1)由图象可知,s=2m时,t甲=2s,t乙=3s,则甲的速度:2=1/2smvmsts甲甲,乙的速度:22/33smvmsts乙乙;(2)当甲与乙步行15s时,甲运动的路程s甲=v甲t=1m/s×15s=15m,乙运动的路程2/15103svtmssm乙乙,甲与乙的距离:s甲-s乙=15m-10m=5m。16.(2018·重庆市涪陵第十八中学校初二期中)骑自行车的人与跑步者在平直路面上向东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跑步者的速度为______km/h,15s时两者相距______m在运动过程中,若以跑步者为参照物,骑车者是向______运动的(选填“东”或“西”)。【答案】14.440东【解析】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跑步者的时间为50s时,对应的路程是200m,则跑步者的速度:v===4m/s=14.4km/h;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骑车者骑完200m时,所用的时间是30s,则跑步者的速度:===m/s;15s时两者相距s=(m/sm/s)15s=40m;骑车者的速度比跑步者的速度大,则以跑步者为参照物,骑车者是运动的。17.(2018·安徽初二期中)公路上常用超声波测速,这种仪器还能测距。某次测车速时测速仪发出至接收超声波信号用了0.4s,当汽车遇到超声波信号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中模拟卷单元双基双测(B卷提升篇)(含解析)教科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08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