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考卷-高考理综押题卷(一)
1陕西省西安市2017届高考理综押题卷(一)本试题卷共26页,38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般来说,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更高B.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生物膜仅缺少了核膜这一组成成分C.B淋巴细胞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中,线粒体的数目会增多D.光合作用是能量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反应的场所都在叶绿体【解析】真核细胞较原核细胞大,细胞越大,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A错误;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生物膜不仅少了核膜,还少了细胞器膜,B错误;浆细胞也称为效应B细胞,由B淋巴细胞分化而来,它的主要功能是分泌抗体(免疫球蛋白),故而细胞内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增多,C正确;生态系统能量输入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在叶绿体,部分原核生物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场所在细胞膜上,D错误。【答案】C2.下面4幅是植物激素的相关示意图,表示错误的是()【解析】根比茎对生长素敏感,A正确;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敏感,B错误;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会抑制种子萌发,所以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赤霉素增加,脱落酸减少,C正确;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生长素促进生长,D正确。【答案】B3.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血糖平衡调节是个典型的激素调节过程,没有涉及到神经调节B.胰岛素分泌量的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说明两者之间具有拮抗作用C.只有在血糖升高时,胰岛B细胞才会分泌胰岛素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可以遍布于全身【解析】血糖的平衡即受激素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下丘脑是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A错误;2胰岛素分泌量增加说明血糖浓度较高,这时机体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但不能说明两者之间具有拮抗作用,B错误;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量增加,血糖浓度正常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量减少,但也处于一定的水平,C错误;内分泌腺因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随着血液流到全身,但只在特定的部位发挥作用,D正确。【答案】D4.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洋葱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都需要滴加清水B.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可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液来检测底物变化情况C.选取经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制成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联会现象D.酵母菌呼吸方式为兼性厌氧型,改变培养液氧气供应对酵母菌种群的K值没有影响【解析】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向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而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滴加的是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A错误;斐林试剂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所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不可用斐林试剂,否则会干扰实验,B错误;洋葱根尖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联会现象,C正确;改变培养液氧气供应会影响培养液的pH,从而影响酵母菌种群的K值,D错误。【答案】C5.1980年5月18日美国西南的StHelens火山灾难性爆发。火山灰形成了低营养、剧烈干旱、地表运动频繁的景象。在火山口附近的森林线上选取几个地点分别设立了永久样地,以检测火山爆发后物种数量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山爆发杀死了森林线上的所有生物,所以1980年开始的演替是初生演替B.1980年到1982年期间不存在种间竞争,种间竞争在1982年以后才出现C.从图中可看出本地区物种的环境容纳量(K值)大约为20D.此生态系统早期的能量来源于火山灰【解析】虽然原有的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错误;种间竞争关系一直都存在,只是在1982年以后更加剧烈,B错误;环境容纳量(K值)是针对某一种群数量而言的,不是物种的数量,C错误;火山灰内有营养,是早期植物获取能量的来源,D正确。【答案】D6.一对夫妇生了个基因型为XBXbY的孩子,已知父亲正常,母亲为色盲携带者。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问题可能来自父亲,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出现了问题B.问题可能来自父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出现了问题C.问题一定来自母亲,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出现了问题D.问题一定来自母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解析】父亲基因型为XBY,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有可能是Xb来自母亲,XBY来自父亲,即在减数3第一次分裂后期,X染色体和Y染色体没有分离;也有可能是Y来自父亲,XBXb来自母亲,即在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条X染色体没有分离。【答案】A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B.实验室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保存氢氧化钠溶液C.工业生产玻璃、水泥、漂白粉,均需要用石灰石为原料D.可以利用氯化铁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解析】A.为了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在包装袋中常放入还原剂还原铁粉,错误;B.实验室用带软木塞的试剂瓶保存氢氧化钠溶液,错误;C.制玻璃的原料:石英砂、石灰石、长石、纯碱、硼酸等;制水泥的原料:石灰石和黏土;制漂白粉的原料:用石灰石可以制得氧化钙进而得到消石灰,用氯气与消石灰反应得到漂白粉,因此工业上生产玻璃、水泥、漂白粉,均需要用石灰石为原料,故C正确;D.氯化铁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盐酸,生成的盐酸与铜锈反应促进盐类水解,产生的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附着在铜镜表面,故D错误。【答案】C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L0.5mol/LNaHCO3溶液中含有的数目小于0.5NAB.11.2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电子数一定为0.6NAC.25℃时,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D.46g甲苯含有C=C双键的数目为1.5NA【解析】A.由于碳酸氢钠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发生了水解和电离,导致数目减少,1L0.5mol/L的NaHCO3溶液中含的小于0.5NA,故A正确;B.11.2g铁粉与硝酸反应,由于参加反应的硝酸的量不确定,所以失去电子数0~0.6NA之间,不能确定一定是0.6NA,故B错误;C.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含有的氢氧根的个数无法计算,故C错误;D.甲苯中的苯环不是单双键交替的结构,故甲苯中不含碳碳双键,故D错误。【答案】A9.吲哚-3-乙酸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发生银镜发应B.分子式为C10H10NO2C.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5molH2反应D.吲哚-3-乙酸可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解析】A.根据结构简式,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故A错误;B.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0H9NO2,故B错误;C.1mol该有机物能与4molH2,故C错误;D.可发生酯化反应,苯环可发生加成反应,故D正确。4【答案】D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解析】A.稀硝酸溶液里加入过量铁粉,只能生成Fe2+,滴加KSCN溶液不可能显血红色,故A错误;B.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生成银氨溶液,因此B错误;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酸性越强,其非金属性越强,HClO不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非金属性是Cl的非金属性强于S,故C错误;D.向含有NH4+的溶液里滴加浓NaOH会有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NH3逸出,故D正确。【答案】D11.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M(g)和N(g),发生反应M(g)+N(g)2P(g)+Q(s),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①中,若5min时测得n(N)=0.050mol,则0~5min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P)=0.015mo1/(L·min)B.实验②中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M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不变C.6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0D.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时,x0.10【解析】A.实验①中,若5min时测得n(N)=0.05mol,则N变化物质的量为0.20mol-0.05mol,M的变化物质的量为0.15mol,0~5min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P)=2v(M)=2×[(0.15mol÷2L)÷5min]=0.03mol/(L·min),故A错误;B.实验②中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因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因此平衡不移动,M的转化率不变,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也不变,故B错误;C.600℃该反应平衡时,M的物质的量为0.20mol-0.12mol=0.08mol,N的物质的量为0.30mol-0.12mol=0.18mol,此时平衡常数K=c2(C)/[c(A)×c(B)]=(0.12)2/(0.04×0.09)=4.0,故C错误;D.依据上述方法可计算出实验①中平衡常数K=12,可知升高温度时,反应正方向进行,实验③若仍为600℃时,结合平衡常数K=4,可知平衡时P的物质的量为0.10mol,温度升高平衡正5向移动,750℃时,达到平衡时x>0.10,故D正确。【答案】D12.常温下,用0.1mol/LNaOH溶液滴定10mL0.1mol/LH2X溶液,溶液的pH与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电离出来的c(OH-):D点B点B.C点存在关系式:c(Na+)=c(HX-)+c(X2-)-c(H+)C.B点:c(HX-)c(H+)c(X2-)c(H2X)D.A点溶液中加入少量水:增大【解析】A.20mL的NaOH溶液中溶质为Na2X,D点盐类水解促进水的电离,B点是抑制水的电离,因此D点大于B点,故A正确。B.在C点处,根据电荷守恒,c(Na+)+c(H+)=c(OH-)+c(HX-)+2c(X2-),有c(Na+)=c(HX-)+2c(X2-),故B错误;C.加入10mLNaOH溶液,溶质为NaHA,溶液显酸性,说明HX-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因此微粒浓度是c(Na+)>c(HX-)>c(H+)>c(X2-)>c(H2X),故C正确;D.0.1mol·L-1H2A溶液的pH>1,说明是弱酸,存在平衡:H2XHX-+H+,HX-H++X2-,加水促进电离,c(OH-)增大,c(H2X)减小,因此比值增大,故D正确。【答案】B13.短周期主族元素X、Y、Z和W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且在同一周期,四种元素所在族的族序数之和为18,X和Z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比3:4,X的最高正价是W的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氧化物的熔点比Y的氧化物的熔点低B.X的氧化物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化合的产物中有共价键和离子键C.简单离子半径:W>Z>Y>XD.Z的氢化物比W的氢化物更稳定【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和W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且在同一周期,X和Z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比为3:4,那么X、Z原子序数不可能是连续的即不可能是3和4,也不能是分属于两个周期,所以也不6可能是9和12。如果X的原子序数为6,则X、Y、Z和W的最外层电子数只能为4、5、6、7,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而且X的最高正价是W的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的4倍,不符合题意;如果X的原子序数为12,X和Z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比为3:4,Y的原子序数应为16,由于X的最高正价是W的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的2倍,且第三周期中S元素后面的主族元素只能是Cl,则W的原子序数为17,这就更加验证了前面的推导。四种元素所在族的族序数之和为18,Y只能是13号元素,所以X、Y、Z和W以此为Mg、Al、S、Cl元素。A.MgO比Al2O3的熔点更高些,能做耐火材料,A错误;B.X的最高价氧化物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化合的产物为硫酸镁,属于含氧酸盐,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B正确;C.简单离子半径大小关系是:S2->Cl->Mg2+>Al3+,即Z>W>X>Y,C错误;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则氯
本文标题:高考卷-高考理综押题卷(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19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