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实现可持续发展要转变的观念,理解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实例掌握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途径。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一、转变观念1.环境问题造成人地关系紧张的原因及人地和谐发展的措施(1)原因:主要包括思想观念层面和社会行为层面两方面的原因。(2)措施:创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新的消费方式、新的社会行为规则和新的发展方式。2.转变观念(1)发展观①传统的发展观:发展就是经济增长。②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环境质量的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的精神修养的提高社会风尚的改善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2)资源观①传统的资源观:资源是无限的,资源价格是资源开发利用所耗费劳动的体现。②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人类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界对人类的价值,并在经济核算系统中加以考虑。(3)环境观①传统的环境观:忽视自然环境的价值。②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重视能源和原料的使用方式,减少损失、杜绝浪费、减少废物排放。(4)伦理道德观①传统的伦理道德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和约束。②可持续发展的伦理道德观: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中心,而是自然界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人类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5)消费观①传统的消费观:鼓励消费,以刺激生产。产生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象。②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生产时尽可能少投入、多产出,消费时尽可能多利用、少排放。二、调整行为与加强国际合作1.调整行为(1)调整范围:依据社会的行为主体,社会行为可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①政府行为:国家的管理行为,政府的政策和规划行为,尤其是涉及资源开发利用或经济发展的规划行为,往往会对环境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②市场行为:主体一般是企业,是环境保护工作中关注的重点。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③公众行为: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诸如消费、居家休闲、旅游等方面的行为。如选用环保产品、实行垃圾分装、普及环保知识等。(2)保护环境的措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对废品进行回收利用;绿色消费,选购环保产品;珍爱生灵,万物共存。2.加强国际合作(1)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由传统模式向新模式——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转换。(2)加强国际合作的要求:建立真正的全球伙伴关系,坚持《21世纪议程》中保护地球“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一、判断题1.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把环境放在首位,停止一切对环境的开发利用。()2.我国面临着人口压力、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所以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3.人类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4.自然资源的高效与永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5.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答案:1.×2.√3.√4.√5.√二、选择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要保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就应更多地从环境中索取资源,满足生活、生产的需要B.近几年来,夏天越来越热,除了温室效应外,太阳高度也变大了C.保护环境最好的办法是依法办事,依经济规律办事,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D.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答案:D7.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________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A.经济B.环境C.社会D.生态答案:D《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农业要求不违农时,农作物必须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播种和收割。下表是某农机公司统计的某年我国部分地区小麦的收割时间,据此完成8~9题。地区收割开始时间地区收割开始时间山东5月26日北京6月12日湖北5月18日辽宁7月13日8.影响四个地区小麦收割时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B.热量C.地形D.劳动力数量9.材料中孟子的思想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A.公平观念B.发展观念C.环境观念D.权利观念答案:8.B9.B转变观念【合作探究】读人类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图(见教材P95图4-3-2),探究下列问题。人类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对环境造成了怎样的危害?提示:大量排放生产和生活垃圾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施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污染等;使用手机、电脑等造成电磁辐射污染;工矿企业、汽车等排放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乱砍滥伐森林,造成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核心归纳】转变观念传统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发展观发展就是经济增长,GNP成了衡量发展的一个标志追求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资源观自然资源是无限的,资源的价格只是反映了人们对这种资源开发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界对人类的价值,并在经济核算系统中加以利用所耗费的劳动考虑环境观只认识到自然资源的价值,忽视自身环境价值重视能源和原料的使用方式,以减少损失、杜绝浪费,并尽量不让废物进入环境,减轻环境压力伦理道德观人类是自然界的中心,是使万物臣服的精灵人类仅是自然界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消费观鼓励消费以刺激生产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生产时尽量少投入、多产出,消费时尽可能多利用、少排放【跟踪训练】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要求人们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形成可持续的发展观。据此回答(1)~(3)题。(1)片面追求单一的经济增长,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种观点()A.资源观B.环境观C.发展观D.消费观(2)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的特点是()A.自然资源随着科技进步将变得具有无限性B.资源的价格只反映资源开发所耗费的劳动C.自然资源是没有价值的D.人们必须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界对人类的价值(3)人类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A.发展观B.环境观C.伦理道德观D.消费观解析:(1)传统发展观认为发展就是经济增长,而可持续发展观认为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部分,并非全部。(2)传统资源观认为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无限的,资源的价格也仅指开发资源所耗费的劳动;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要求人们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界对人类的价值。(3)可持续发展的伦理道德观认为,人只是自然界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答案:(1)C(2)D(3)C调整行为【合作探究】读可持续发展公众行为的调整示意图(见教材P98图4-3-6),探究下列问题。(1)公众行为的调整包括哪几个方面?(2)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有哪些?提示:(1)思想观念、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文化修养等。(2)不使用不可分解的饭盒和一次性木筷,减少或不使用塑料袋,使用清洁能源,少使用或不使用对人体有害又污染环境的物品等。【核心归纳】1.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三种社会行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公众行为含义概念国家的管理行为各种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在市场规律的支配下,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为公众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行为主体国家及其各级组织机构市场主体,如企业、个人等公众行为举例制定政策、法律、法规、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商品生产、商品交换消费、居家休闲、旅游环境效应其政策和规划行为,尤其是涉及资源开发利用或经济发展的规划行为,往往对环境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企业的生产活动一般会直接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公众造成的环境问题比重增大,加剧了固体废弃物污染调整行为目标依靠政策、法规、机制保障全面推进清洁生产调整价值观和生活习惯举例落实环保法律;建立环境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完善各种环境税费的征收;计算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加强对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预防为主,严控污染发生;加强对产品的环境监督管理;发展环保产业变末端治理为全过程清洁生产;科学管理;兼顾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目标;统一策划企业发展战略;减少流通领域的浪费,环境行为标准融入员工的考评、奖惩机制选用环保产品;垃圾分装;减少过度包装,倡导俭朴生活;参与环保活动,普及环保知识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项目含义循环经济实现循环经济的途径工业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模式。它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清洁的能源,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三是清洁的产品农业生态农业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以生态经济效益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3.“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1)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发展中国家一般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力量进行环境保护,一旦出现了环境问题,不能及时、充分解决;同时,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严重。(2)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大的责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但发达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更大,至今依然是世界有限资源的主要消耗者和污染源。因此发达国家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承担更大的责任。【跟踪训练】现代拆解与再利用产业,几乎100%对回收废弃物资源进行了利用。下图为江苏扬州某产业园产业链基本构架,读图回答(1)~(2)题。(1)该产业园区可以减轻()A.工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B.资源利用中的环境污染C.消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D.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该园区从国外输入废弃物资源,主要考虑的是()A.经济效益B.社会效益C.环境效益D.国家间利益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该产业园区主要是对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再创造价值,所以主要是解决消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第(2)题,该园区从国外输入废弃物资源,经过现代拆解与再利用产业,再生产、创造,获得经济效益。答案:(1)C(2)A地理关联图的判读【典图示例】结合上图分析,请填写:(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增加就业(促进文化交流等)(2)增加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3)改善环境质量等【判读技巧】关联图的判读一定要注意图中信息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关联、两图之间的关联、图中已知信息与未显示信息之间的隐性关联等。判读时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1.关键环节突破法(1)浏览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示意图的地理事物的主题。(2)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点。(3)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4)将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信息。(5)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检查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2.直接代入尝试法有些表示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选择题,可以使用直接代入法进行尝试,求解答案。【针对练习】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红土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材料二下面是“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1)完成“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上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等条件,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2)“红色荒漠”的形成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哪些?(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地区。简要说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的不同措施。解析:(1)根据图中内容,结合南方丘陵地区情况正确分析得出结论。(2)“红色荒漠”的形成对生产和地理环境都有影响,主要是使表层土壤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等。(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南、北方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不同,荒漠化防治的措施也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正确作答。答案:(1)人口增加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2)表层土壤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当地地表变得崎岖不平;下游易淤积河道和湖泊。(3)干旱和半干旱北方:植树造林、种草,防止过度放牧等。南方:控制人口增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三节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31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