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整合与检测4(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单元达标检测(四)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5小题,共60分)1.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的基本特征是()A.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夺取霸权B.美国极力遏制苏联,苏联与美国相抗衡C.美、苏在处置法西斯态度上都一致D.苏联要争当霸主,但战后重建依靠美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但苏联可与之抗衡,因而形成以美苏两国为首的两极格局。A、C、D不符合史实。答案:B2.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由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到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的过程。其标志是()A.雅尔塔体系的确立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D.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出现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主要是靠美苏两个大国的推动,建立在两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B项是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标志,C项是冷战开始的标志,D项是冷战最终形成的标志。答案: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美国是鲨鱼,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凯南评述的是美苏()A.都成为超级大国B.进行冷战对峙C.共同对付法西斯D.军事实力接近解析:“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即不会发生热战。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此可排除C;A与题干意思无关,D只看到表面现象,未理解凯南评述的实质。答案:B4.下列关于“社会主义阵营”的说法,不准确的是()A.包括中国等13个社会主义国家B.地跨欧、亚、非C.在当时起到巨大的作用D.它是美苏对峙冷战的产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社会主义阵营成立的最初目的是抗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社会主义阵营各国通过条约、协定等形式加强团结、互相支援,在当时起到了巨大作用,它包括中国等13个社会主义国家,但社会主义阵营在非洲没有成员国。答案:B5.1945年12月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我感到毫无疑问的是,俄国意图入侵土耳其,攫取从黑海通往地中海的海峡。除非让俄国看到铁拳和听到强硬的语言,另一次战争就很难避免。我认为我们不应当再搞什么妥协了……我对哄孩子似的迁就苏联人感到厌倦了。”美国“不再妥协”开始的标志是()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提出欧洲复兴计划C.提出“杜鲁门主义”D.发表“铁幕演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题干“除非让俄国看到铁拳和听到强硬的语言,另一次战争就很难避免”说明美苏两国由过去的盟友转变为敌人,美国要与苏联全面对抗。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是马歇尔。“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故选C。答案:C6.下图为丘吉尔的画像。下列事件与之有关并直接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这一事件是()A.参加反法西斯战争B.铁幕演说C.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马歇尔计划解析: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加速了两极格局的形成,直接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A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不是直接因果关系;C、D是变化的结果。答案:B7.“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钞票,而不是子弹”。此观点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是()A.进行反共舆论宣传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约组织D.实施军事上的援助解析:材料体现了美国要用经济手段稳定西欧资本主义秩序,遏制共产主义,而不是依靠武力。A、C、D均与材料内容不符。答案:B8.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后改变斯大林的对外战略而提出的一套战略是()A.巩固战争胜利果实B.实现联华遏美政策C.实现美苏共同主宰世界D.独霸世界解析: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初,这一阶段苏联的综合国力与美国还有明显的差距,因此当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希望缓和冷战开始以来僵硬的美苏关系,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答案:C9.1967年10月,尼克松在《外交季刊》上发表的《越南战争之后的亚洲》一文,表达尼克松主义的主张。尼克松主义与杜鲁门政策的不同是()A.强硬政策B.对苏“缓和”政策C.全面收缩D.争夺的重点在欧洲解析: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后,鉴于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衰落,被迫改变对外政策,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这与对苏联强硬的杜鲁门主义形成鲜明对比。美对苏缓和不等于美国放弃争霸,故C错误,D是共同点。答案:B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苏争霸不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德争霸的特点是()①在世界范围内争夺霸权②核武器作为争霸的威慑力量③以军事集团为基础④反映出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较量A.③④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同样是争霸世界,以往的争霸斗争都是帝国主义之间的争夺,而美苏之间的争霸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较量,④是不同点;在美苏争霸中,世界被笼罩在核战争阴影中,这也是前所未有的。①③是共同点,故排除。答案:B11.下列四幅图反映出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基本特点是()A.既相互妥协又激烈争夺B.政治上妥协,军事上对抗C.两国关系逐渐走向缓和D.美国一直处于主动地位解析:四幅图片都反映了军事活动,依次体现了对抗——缓和——对抗——缓和的变化过程,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答案:A12.以下关于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是里根政府提出的“战略防御计划”B.大力发展高科技是该计划的核心C.拖垮苏联是该计划的目的D.它标志着美苏争霸开始从地球转向太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1983年,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准备建立多层次多手段的反弹道导弹系统,带动科技、经济发展,对苏联施加压力,进而在经济上拖垮苏联,D不符合“星球大战计划”的含义。答案:D13.20世纪90年代,中苏关系正常化时两国最高领导人的见面礼节曾引起世人关注,原来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见面时总会互相拥抱。结果中苏领导人的见面礼节采用了国际通行的“握手”。这表明()A.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B.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C.美苏争霸导致苏联即将解体D.中苏关系还待进一步改善解析:新时期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不再依据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来决定外交关系的亲疏。所以中苏两国领导人见面时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握手”礼节。A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的;C与材料无关;D本身说法正确,但是无法体现材料的中心思想。答案:B14.美国一位总统曾发表电视讲话说:“40年来,美国领导西方同共产主义及其对我们最珍视的价值观的威胁进行了斗争。这种对抗现在已经结束。”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对抗”主要根源于两种社会制度的不同B.“对抗”结束的主要背景是苏联的解体C.“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军事威胁与冲突D.“对抗”的结束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美国领导西方同共产主义……进行了斗争”“这种对抗现在已经结束”和所学史实可以判断,这种对抗是指冷战,1991年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也随之结束,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史实不符。答案:B15.从美苏对抗到苏联解体,我们可以看到()A.对抗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B.对抗导致苏联解体,也削弱了美国C.苏联争霸和美国争霸有着本质区别D.社会主义运动全面失败解析:美苏对抗导致苏联经济畸形发展,成为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同时美国也遭到削弱,故选B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排除A项。美苏争霸都是推行霸权主义,二者没有本质区别,排除C项。苏联解体只能说明苏联模式的失败,中国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成就说明社会主义运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答案:B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4小题,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从1948年下半年起,鉴于整个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美、苏冷战不断加剧,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美国重新调整了它的远东战略,以日本代替即将垮台的蒋介石政府,迅速地改变了它的对日占领政策,由限制、削弱、打击改为积极帮助、扶植、支持日本复兴经济,解散财阀半途而废;被捕战犯被大批释放;完全中止战争赔款,转而限制各种进步群众运动,默许右翼政客重返政界;支持日本政府加强警察力量;直接出面禁止工人罢工,等等。——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1)据材料简要说明1948年前后美国对日政策有何不同。(4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948年前后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6分)解析:(1)根据材料关键词“……由限制、削弱、打击改为积极帮助、扶植、支持日本……”说明概括1948年前后美国对日政策的不同。(2)根据材料关键词“鉴于整个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美、苏冷战不断加剧,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解散财阀半途而废;被捕战犯被大批释放;完全中止战争赔款,转而限制各种进步群众运动,默许右翼政客重返政界;支持日本政府加强警察力量;直接出面禁止工人罢工,等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美苏冷战、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战后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等角度评析。答案:(1)不同:以日本代替蒋介石政府;对日本由制裁转向扶植。(2)评析:由于美苏冷战加剧,遏制共产主义的需要,美国中止了对日本的制裁;使日本的军国主义残余浓厚,导致日本未能真正深刻反省战争责任;使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国。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柏林墙大事记1948年6月24日:前苏联军队构筑封锁线把柏林一分为二,使柏林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的最前沿。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达165公里,通称“柏林墙”。1989年11月9日下午6时57分,民主德国宣布从即时起开放边境。聚集在柏林墙附近的德国人很快就拆除了这个横在德国人中间的高墙,史称“柏林墙倒塌”。(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与“柏林墙”建立相关的国际形势。(4分)(2)试归纳“柏林墙倒塌”对欧洲局势产生的影响。(6分)解析:(1)“国际形势”即冷战前期,美苏对抗的种种史实、表现。(2)“影响”主要从政治、经济以及对德国、对欧洲、对世界等角度展开分析。答案:(1)形势:美苏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对立;美苏争夺霸权激烈;德国分裂;两德是美苏对峙的前沿。(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2)影响:加速了德国的统一;有利于德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有利于缓和欧洲的紧张局面;加速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加快了冷战结束的步伐。(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得满分。)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所承认之单独或集体自卫权力之行使,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此等武装攻击及因此而采取之一切措施,均应立即呈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安全理事会采取恢复并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必要措施时,此项措施应即终止。——摘自《北大西洋公约》材料二北约在冷战后不断扩大自己的“维和范围”;组建的快速反应部队具备相当的行动能力;在东扩的同时与和平伙伴关系国加强合作,并拟与亚太一些国家建立合作机制,将自己的“触角”伸向更远地域。北约高官一再声称,北约要发展在世界任何地点展开行动的能力。由此可见,北约早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集体防御机构,它主动出击的一面日显突出。——《“全球伙伴关系”剑指何方》(新华网2006年4月9日)(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大西洋公约》的性质,比较二战后美国谋求全球霸权的方式与历史上的英国有何不同。(4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北约”及其机构性质与成立初期相比有何变化?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6分)解析:(1)第一小问北大西洋公约的性质,根据材料信息“武装攻击”,可得出它是军事盟约,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它是一个以美国为主导,联合西欧国家对抗苏联的军事政治同盟协定;第二小问,比较美国和英国谋求世界霸权的方式的不同点,结合所学得出英国是直接采取武力征服领土、奴役人民、掠夺资源等方式确立殖民霸权,然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整合与检测4(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56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