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绪论(发展过程、功能)
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2013年9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配送中心的发展历程第二节配送中心的功能及特征第三节配送中心的主要类型第一节配送中心的发展历程一,配送与配送中心的含义(一)配送的含义一)配送的定义配送是一种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是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于一身,具有独特运作模式的物流活动。《物流术语》将配送定义为: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二)配送的特点:1配送是从物流据点至需求顾客的一种特殊的“中转型”送货形式。2配送时配和送的有机结合形式。配是送的前提和条件,送是配的实现和完成。3配送时一种门到门的服务形式。4配送活动受地域和空间限制。(二)配送中心的含义对于“配送中心”一词国内外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一)国内外对配送中心的定义1《物流术语》对配送中心的定义:接受并处理末端用户的订货信息,对上游运来的多品种货物进行分拣,根据用户订货要求进行拣选、加工和储备等作业,并进行送货的设施和机构。”2物流手册对配送中心的定义:“配送中心是从供应者手中接受多种大量货物,进行倒装、分类、保管、流通加工和情报处理等作业,然后按照众多需要者的订货要求备齐货物,以令人满意的服务水平进行配送的设施。”3日本《市场用语词典的定义:“配送中心是一种物流节点,它不以储藏仓库这种单一的形式出现,而是发辉配送职能的流通仓库。配送中心的目的是降低运输成本,减少销售机会的损失,为此建立设施、设备并开展经营、管理工作。”4物流专家王之泰对配送中心的定义:“配送中心是从事货物配备和组织对用户的送货,以高水平实现销售或供应的现代流通设施。”以上这些定义主要体现了配送中心在市场中带来的效率,突出强调“点”的作业而忽视了配送中心“桥梁”和“辐射”作用。二)本书结合以上观点对配送中心的定义:以组织或从事货物配送为主要职能的现代流通型经济实体。它以盈利为目的,通过构建产商和客户之间紧密、高效的枢纽网络,直接或间接向社会供应货物或劳务,以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性经济组织。定义要点:1“集货、配货”是配送中心主要的、独特的工作,是全部由配送中心完成的,是配送中心的核心盈利点。2“送货”对配送中心而言主要是承担组织管理,其职能范围可视配送中心的实力情况,或自主承担送货或利用社会运输企业完成送货,以降低物流成本,实现资源共享的最优化。3定义中“流通”,“服务”强调了配送中心活动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属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流通阶段。4“经济实体”、“经济组织”突出了配送中心经营活动的目的是获取利润,追求利润最大化。5“现代”更着重于和以前的贸易中心、仓库等区别。6“枢纽网络”是指配送中心应具有强大的桥梁、纽带、衔接和辐射功能。二,配送中心的发展历程一)生产制造企业工作流程阶段主要是采购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其中生产制造阶段是企业相对独立的专业行为,而采购和销售都属于流通阶段。1采购阶段生产企业在购买原材料或者是半成品时,他所面对的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在采购阶段所包括的作业主要有装卸搬运、入库保管、分拣包装和运输送货等作业。2销售阶段生产企业根据销售预测或客户订单将生产出的产品送往分布在各地的分销商或最终客户,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作业主要包括:搬运装卸、入库保管、包装加工、出库装车等作业。生产制造企业为了突出专业强项,挖掘成本潜力,以期大幅度的降低流通费用,必然会寻找从事流通业务的专业组织——配送中心进行。因此可见配送中心是社会发展。社会分工以及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历史证明配送中心的发展是伴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二)配送中心的发展阶段1形成阶段(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背景: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恢复与发展,建立起社会化大生产体制,发展了市场经济。但由于流通的落后问题,使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形成原因:由于落后的流通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将二战中的“军事后勤”引用到企业管理中,不少企业设立了新的流通机构,将独立、分散的物流统一、集中,推出了新型的送货方式,成立配送中心。到6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逐步加快以及由此带来的货物运输量的急剧增加和商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配送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特点:配送中心数量少、配送范围小、配送货物种类不多。2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背景:工业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往来日益增多,以及第一次石油危机。发展原因:第一次全球石油危机使利率和能源价格飞速上涨,导致运输业经营成本大幅度上升,普遍超过了企业的承受能力,迫使企业开始致力于运费和服务质量的谈判,物流进一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推进了配送中心向合理化进程的发展。特点:配送中心数量急增、配送范围扩大、配送货物种类繁多、物流费用居高不下3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背景及成熟原因:各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法案,运输业解除了管制,运输市场全面实现了市场化、自由化。这些使配送中心走向成熟。特点:集约化、规模化、综合化、高效化、物流成本逐年递减。三,我国配送中心的发展一)我国配送中心的发展历程1雏形(20世纪60—70年代)在这个时期“物资部门”是我国配送中心的最早雏形。背景: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体现:在一些大中城市的物资部门设立一个或几个集中供货点,按指标备货、配货和送货,并实行相对集中库存、集中送货、集中供应的物资流通方式。2发展阶段(20世纪80—90年代)背景和发展原因:改革开放的进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废除。体现:配送方式进一步发展,库存管理、配送质量有很大提高。3进一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背景及发展原因:政府开始有计划有组织的推动物流配送工作,进行配送中心试点建设。特点:a各地政府积极培育物流配送业。b出现了各具特色的不同类型的现代物流企业。c连锁企业的规模扩张导致企业配送中心在硬件设施、管理水平及管理信息系统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d现代物流技术的研发取得显著成果。二)我国配送中心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瓶颈”1物流配送中心基础设施薄弱,利用率低,发展缓慢2配送中心现代化程度低,信息化水平不高3配送中心规模较小,分布不均,发展不平衡4配送中心功能不健全5配送中心选址不够合理6配送中心工作人员素质较低三)加快我国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对策1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配送中心的配送能力2提高配送中心的现代化、信息化技术水平3大力推动“共同配送中心”的发展4完善配送中心的功能5合理选择配送中心的功能6更新传统观念,为我国配送中心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第二节配送中心的功能及特征一、配送中心的地位及作用配送中心作为物流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完善整个物流系统一个完整的物流运输系统是由干线运输和支线运输组成。干线运输:是利用铁路,公路的干线,大型船舶的固定航线进行的长距离,大数量的运输,是进行远距离空间位置转移的重要运输形式。支线运输:支线运输是相对于干线运输来说的,是在干线运输的基础上,对干线运输起辅助作用的运输形式。特点是距离短、小批量、多品种。随着经济的发展,干线运输由于路线比较固定、单一,如今取得了比较高的发展水平,但由于支线运输运力不合理、成本过高反而成为物流系统的薄弱点。通过建立配送中心可以使其成为链接支线与干线的桥梁和枢纽,从而使运输过程得以优化和完善。2.降低了物流成本物流组织目的是利润最大化,而降低成本是变相的增加利润。而配送中心的建立,可以合理的利用各种资源,通过越库直运,选择最佳路线等方式,降低库存和运输费用,提高作业效率。a采购阶段:如图,生产企业可以通过配送中心一次采购自己所需的的物品,减少了接货频率,大大减轻了工作量和负担,节省了物流成本。b销售阶段:供应商A供应商B供应商C配送中心生产企业b送货阶段:配送中心可以采取jit准时配送、越库直运等方式,使生产企业不需要保持自己的库存,可以实现零库存,从而解放出大量的库存占用资金,改善企业财务状况。越库直运:是指货物从收货过程直接“流动”到出货过程,穿过仓库,其间用最少的搬运和存储作业,减少了收货到发货的时间,降低了仓库存储空间的占用。同时也降低了货物的保管成本。近些年一些企业为降低库存成本所采用的一种策略,不同供应商的各种货物到达仓库后,对货物加以分拣与组配后,直接送至货车装载区,省去其问上架入储位、存储等物流程序,立刻把货物转运至下游的不同消费点,如零售商、大卖场,如此可缩短前置时间及减少货物流通成本,降低库存量。3.改善了物流服务质量a保证合适的库存,防止缺货的发生:竞争加剧,替代品威胁,要尽可能的保持畅销品。b满足顾客个性化、品味化需求:通过配送中心,可以保证对顾客的需求快速反应,处理订货及发货。总之,通过配送中心,可以提高交货频率,降低交货时间和缺货率、误配率,实现紧急配送,假日配送,增强服务质量。二,配送中心的功能要素配送中心作为物流中心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功能应基本涵盖所有物流功能要素,即:1.备货:是配送中心根据客户需要,为配送业务的顺利实施而从事的组织商品的活动。备货工作包括:采购订货、集货进货、合理配货,以及一些质量检查、结算等活动。配送中心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集中用户需求进行规模备货配送中心功能备货分拣流通加工包装储存装卸搬运运输退货信息处理2.分拣:是依据顾客的订货要求或者是配送中心的送货计划,迅速、准确的将商品从其存放区域拣取出来,并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分类、集中,等待配装送货的作业过程。分拣方式:一般分为播种和摘果两种方式。重要性:分拣作业是完善送货、支持送货的准备性工作,是配送是否成功的一项重要支持性工作,分拣技术水平也是决定整个配送系统的关键要素。3.流通加工:是延伸到流通领域的各种形式的加工作业。其一般取决于客户要求,是为了弥补生产不足或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促进销售等一些辅助性加工活动。如:剪板加工、集中开木下料、产品分装等。作用:通过流通加工,可以大大提升用户满意度,实现配送中心的增值服务。4.包装:是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按照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的总体名称。按照功能不同,包装可大体分为两类:一是商业包装,或叫销售包装、小包装;另一类是工业包装,或叫运输包装、大包装。商业包装的主要目的就是吸引消费者,促进销售,特点是造型美观大方,适合购买和柜台摆设要求。工业包装以满足运输储存要求为主要目的,具有保障产品安全,方便储运和装卸,加速交接,点验的作用,强调实用性和廉价性。包装既是生产的终点,又是物流的起点,在整个物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实现合理包装,将会大大提升配送中心的综合效率和效益。5.储存:产品在离开生产线后到最终消费之前,一般都要有一个存放、保养、维护和管理的过程,这就是储存。又称保管。配送中心的储存分为:储备和暂存。配送储备:按一定时期的配送经营要求,形成的对配送的资源保证。特点是:储备数量大,储备结构也比较完善,有计划性。暂存:是具体执行配送时,按分拣配货要求,在理货场所做的少量储存准备。特点:储存数量少,按订单要求。6.装卸搬运:是物流过程中的“关节”,是对运输、储存、配送、包装、流通加工等活动进行连接的中间环节,若没有装卸搬运,物流就会中断。在配送中心,装卸搬运作业占很大比重,因为经常要接货,以及提供门到门的送货服务。装卸搬运合理化:a实现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b运用科学合理的装卸搬运方法,比如日本的“六不改善法”(不让等、不让碰、不让动、不让想、不让找、不让写)因此配送中心应该配备专业化机械,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作业对商品造成的损害。六不改善法不让等----闲置时间为零,即通过正确安排装卸搬运作业流程和作业量使作业人员和机械连续工作,不发生闲置现象。不让碰----与物
本文标题: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绪论(发展过程、功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6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