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8课张居正改革温馨提示本课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没有明确的要求,对本课的知识只作一般性的要求。本课主要讲述了张居正改革的背景、措施及影响等内容。在学习时,要从明朝中期内外交困的社会现实着手,分析张居正改革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要特别引起关注的是一条鞭法的实行,该法适应了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中国赋税制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欣赏《张居正》,因为作者选择张居正这样一个“实事求是”,不顾个人成败,决心为了国家,反对特权,打击豪强,坚持制度与法治的人物,来抒写他的真实遭遇和感情……——金庸先生评《张居正》首辅张居正推行的改革,挽狂澜于既倒,一度使积贫积弱的明朝呈中兴之象。但是张居正的鞠躬尽瘁终究没能改变历史的步伐。扼腕叹息之余,我们对这位帝师和内阁首辅的敬意与好奇油然而生。让我们走进历史,走近500年前的张居正,感触其人其事。知识点1时代的呼唤1.改革的时代背景(1)明朝中期以来,陷入内外交困的危局。主要表现为政治腐败、边防废弛和社会矛盾尖锐。①内忧:嘉靖年间,蒙古贵族南下劫掠;□01嘉靖、隆庆年间,边费庞大,皇室开支膨胀,官吏侵盗,赋役紊乱,财政严重亏空。政府催征搜刮,阶级矛盾激化,百姓纷纷揭竿而起。②外患:东南沿海的□02倭寇猖獗,葡萄牙侵占澳门。(2)地主阶级□03改革派出现。2.“救时宰相”——张居正(1)嘉靖二十六年,张居正考中进士。“周行阡陌间”,考察“岁时之丰凶”和农民的疾苦,关注国计民生。(2)隆庆元年,张居正进入内阁,次年上□04《陈六事疏》,提出改革方案,未被采纳。(3)隆庆六年,神宗继位,张居正升任□05内阁首辅,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一场力挽狂澜的变法革新运动。知识链接内阁首辅明清两代的内阁是封建王朝中央政府的最高办事机构,明朝永乐年间,为了方便协助处理政事,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明中叶以后,由于政治腐败,皇帝不亲理政事,故事权下移,由内阁代替皇帝草拟诏命、敕诰,六部尚书凡事须请示内阁大学士,而且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内阁大学士有多人,地位类似前代的宰相。其中一人为首领,称“首辅”。首辅更是位极人臣,一切朝政归其调度,俨然成为实际的宰相。嘉靖时把持朝纲20年的严嵩和万历时主持改革的张居正,都是明后期影响很大的内阁首辅。知识点2整顿吏治1.指导思想首先从“尊主权、□06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入手,进行吏治改革。2.措施(1)倡导“□07尊主权”:强调“朝廷尊,而下有法可守”,提出治理天下须“悬法于众”,以法理政。(2)于万历元年创设颁行□08考成法。3.影响(1)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机构都由内阁控制,使张居正控制的内阁成为推行变法的中枢。(2)提高了办事效率,从而为全面推行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特别提示整顿吏治既是改革本身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关系到整个变法革新能否启动并取得成功的前提。张居正明确把“核吏治”当做“安民”“治理”的前提,从而加强集权,力振纲纪,革新法令,保障新法的畅行。做一做1张居正为了更好地推动变法,首先进行的改革是()A.整顿吏治B.实施边防新政C.丈量土地D.实施一条鞭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张居正改革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张居正首先从“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入手,进行吏治改革。最先进行的改革是整顿吏治,故选A项。知识点3实施边防新政1.政策倡行“□09外示羁縻,内修守备”的边防新政。2.措施(1)“内修守备”:张居正起用□10戚继光等著名边将,在积极操练兵马的同时,大力增修、加固长城,提高了长城防御体系的整体抗御能力。(2)“外示羁縻”:努力改善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友好往来。3.影响边防新政取得了巨大成功:(1)明朝每年节省大量军费,汉蒙间民间交易活跃。一些边塞重镇发展成为塞外明珠。(2)蒙古地区畜牧业兴旺,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3)经蒙汉居民共同努力,塞外古丰州屹立起一座□11归化新城。(4)蒙汉之间在思想文化、生活习俗上互相融合,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做一做2下列属于“外示羁縻”措施的是()①加固长城②操练兵马③改善汉蒙关系④加强互市往来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②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张居正实施边防新政的措施。①②属于“内修守备”的措施,排除。故选C项。知识点4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1.清丈田地(1)原因①明中期由于土地兼并、豪强瞒漏,大量徭役负担转嫁到户小力单的穷人之家,导致农民纷纷破产逃亡,使朝廷控制的田亩、人丁日益短缩,财源枯竭,入不敷出。②逃亡农民与土地分离,又直接导致生产力萎缩,社会经济陷入严重危机之中。(2)实施:张居正于1578年下令清查天下田亩以“□12均田税足民”。(3)结果:查处豪强地主隐瞒的大量土地,引起了豪强地主的强烈抗议。2.推行一条鞭法(1)实行①嘉靖年间,一条鞭法曾在局部地区试行过,但因触犯豪强地主利益,遭强烈反抗而停止。②1576年于□13湖广地区试行一年之后,逐步向北推广。③1581年将一条鞭法定为正规赋役制度颁行全国。(2)内容把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计亩征银。(3)影响①使政府从掌握大量田地的地主手中增加税收,又使无地、少地的贫民和工商业者减轻了负担。②简化手续的征收办法,限制了豪强地主舞弊瞒漏和胥吏里甲层层盘剥,减轻了农民额外的负担。③以银代役、□14计亩征银的规定,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并使得大量农产品流入市场,从而刺激了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和□1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特别提示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沿革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规律:①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以两税法为标志。②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以一条鞭法为标志。③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④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以“庸”为标志。⑤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以一条鞭法为标志。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这种演变说明,随着历史的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的相应反映。做一做3实行一条鞭法的最大阻力来自于大官僚、大地主,这主要是因为()A.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B.须把一切税役折成银两上缴C.一切税役统一按田亩数核算D.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少来征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张居正一条鞭法的措施。一条鞭法指的是把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计亩征银。使政府从掌握大量田地的地主手中增加税收,又使无地、少地的贫民和工商业者减轻了负担,但限制了豪强地主舞弊瞒漏和胥吏里甲层层盘剥,触及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因此答案为C项。知识点5身后毁誉1.改革失败(1)失败情况:万历十年,张居正病逝,保守派怂恿明神宗下诏削夺张居正官秩,抄没全家;□16戚继光、潘季驯被削职,考成法和限制官员特权等制度、法令被废除。(2)失败原因:变法触动豪强权贵及腐败官吏的权益,遭到他们的反对。2.生前感悟对身后毁誉荣辱,张居正早已料到。万历九年,张居正把自己看作是“□17孤焰”,加快改革的步伐。3.平反昭雪(1)张居正执政的十年,为明中后期最有生气、最为光辉的时期。(2)明末天启、□18崇祯朝统治濒临瓦解之际,朝廷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特别提示张居正改革减轻了当时的社会积弊,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持了封建统治的短期稳定。但改革是在整个封建政治经济体制框架下的一种微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体制的弊端。这就是张居正改革的历史局限性所在。做一做4张居正去世后,明神宗下诏削夺张居正官秩,抄没全家,考成法和限制官员特权等制度、法令被废除,十年改革毁于一旦。究其主要原因是()A.明神宗后期反对改革B.改革取得的收效甚微C.损害了豪强权贵利益D.张居正为官专断暴戾答案C解析张居正整顿吏治、实行一条鞭法,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大地主、大官僚对新法的破坏,使得变法失败。故选C项。核心解读[问题1]一条鞭法是中国税收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我们应如何认识这一重要法令?[教你一招]注意从背景、内容和意义三个方面全面深入地分析研究。[名师点拨](1)背景:①明朝中期,土地兼并盛行,豪强瞒漏,大量徭役负担转嫁到户小力单的穷人之家,导致农民纷纷破产逃亡,朝廷控制的田亩、人丁日益短缩,财源枯竭,入不敷出。②大量农民与土地的分离,直接导致了生产力的萎缩,社会经济陷入严重危机之中。(2)主要内容:把田赋、徭役、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计亩征银;官府用取代力役的丁银雇人服役;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3)历史影响:首先,明代中叶后,由于官绅地主的剧烈兼并,各里之间的土地多寡日益悬殊,原来以里甲为编审单位的徭役制使民户的负担越来越不平均,不少农民破产逃亡。改行一条鞭法后,役银编审单位由里甲扩大为州县,对里别之间民户负担畸轻畸重的现象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使由赋役问题产生的阶级矛盾暂时缓解,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其次,明初为保证赋役征发而制定的粮长制和里甲制,对人户实行严格控制,严重限制了人民的行动自由。一条鞭法的实行,使长期以来因徭役制对农民所形成的人身奴役关系有所削弱,农民获得较多的自由。另外,相对明初赋役制而言,一条鞭法较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商品生产的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赋役的货币化,使较多的农业产品投入市场,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为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问题2]张居正是个不凡的政治家,他从寒微中奋起,当了十年首辅,领导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大的一次改革运动。他所领导的改革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教你一招]认识改革的作用,要注意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认识失败原因,首先要考虑“改革受害者”的态度。[名师点拨](1)历史作用:张居正的改革,是统治者为摆脱社会危机而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整顿吏治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实现了“事权归一,法令易行”。通过实施新的边防政策,北方边防得到巩固,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汉蒙关系得到了改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一条鞭法不仅改善了明政府的财政状况,而且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使得大量农产品流入市场,从而刺激了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促进了城市手工业雇佣劳动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2)失败原因:张居正改革的失败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首先,与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有关。改革的措施触动了豪强权贵和腐败官吏的权益,引起了他们的强烈反对。这是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其次,随着明神宗年龄的增长,帝权和相权本身的矛盾日益加剧。张居正去世后,反对派的发难首先得到皇帝的支持,祸延所有支持改革的官员,不到一年,改革派被清洗殆尽。十年新政,毁于一旦。好题精讲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征收)。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材料二《通鉴》:“自嘉靖以来行一条鞭法,颇称简便,然诸役冗费名罢实存,有司追征如故”。万历十五年六月,户部覆礼科右给事中袁国臣等题奏:“条鞭之法,有司分外又行增派,挠民殊甚”。《续文献通考》:“大抵历代立法各有因时制宜之深意,而奉行不善率以病民,吏胥纵其奸,而闾阎受其困,虽复处除之诏屡颁,其及于民者能几何矣?苟无治人,虽以三代之良法,不足以致治。”(1)结合材料一概括一条鞭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虽以三代之良法,不足以致治”的原因。[解析]第(1)问本题考查的是一条鞭法的特点,学生从材料中“总括一州县之赋役”“皆计亩征银”“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征收)”“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概况即可;第(2)问考查的是一条鞭法的弊端,学生通过材料中“然诸役冗费名罢实存,有司追征如故”“而奉行不善率以病民,吏胥纵其奸,而闾阎受其困”等概括即可。[答案]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8课 张居正改革导学案 岳麓版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73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