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六单元水平测试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从牛顿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展,说明了()①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②科学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③科学成就往往是否定前人的理论④人类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微观世界认识客观规律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①②正确。相对论是对经典力学的继承和发展,③错误。量子理论使人类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微观世界认识客观规律,④错误。故选A项。2.《量子》一书称量子论为关于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理论,“简单说,量子就是自然的一种本性——分立性或非连续性”。量子论逐渐成为20世纪物理学中的“唯一思想模式”。然而量子论创立者普朗克却说“量子论只不过是一个走投无路的做法”。量子论的困境与辉煌都源自()A.它挑战并打破了绝对时空观B.它是微观世界研究的一场革命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和推动D.人们对新理论新知识的接纳度答案B解析A项说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理论的提出,使人们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进步,故B项正确;量子论提出于1900年,而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排除C项;D项明显不符合题意。3.爱因斯坦和普朗克是20世纪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分别创立了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它们的共同之处有()①揭示了时间空间的可变性②深刻改变了自然科学的观念③突破了近代物理学的传统④构成现代物理学的理论框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相对论揭示了时间空间的可变性,量子理论没有,①错误;相对论提出新的时空观,颠覆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量子力学用量子态的概念表征微观体系状态,二者改变了自然科学的观念,故②正确;经典物理学不适用于高速运动的物体和微观领域,相对论解决了高速运动问题,量子力学解决了微观亚原子条件下的问题,故③正确;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故④正确。故选D项。4.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在生产领域的广泛深度应用,将改变长期以来靠人力操作机器完成生产过程的传统生产模式,将大幅度提高机器设备的运行速度和自动化水平,形成强大的生产力。这能说明()A.人类劳动将来可以被计算机取代B.人工智能和基层员工的矛盾会随着人工智能的愈发完善而降低C.人工智能在所有领域已经超过人类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产业对社会生产产生的重大意义,但并不代表人类劳动将来可以被计算机取代,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人工智能和基层员工的矛盾,故B项错误;C项说法太绝对,排除;材料中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产业对社会生产产生的重大意义,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故D项正确。5.据史料记载,“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攻击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A.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B.战争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C.战争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结束答案C解析在20世纪的科技发展史上,科技和战争的关系密切。材料中涉及的原子弹、计算机和火箭技术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成果,这些技术在二战期间得到初步发展,这反映了战争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故选C项。A、B、D三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6.毛泽东在1958年先后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虽然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十分艰苦,但不少科学家还是投身到这些开发计划中。这主要说明()A.发展“两弹一星”是受国内外形势所迫B.“大跃进”运动有利于我国国防现代化的发展C.我国完全有能力在短期内实现国防现代化D.应该将发展国防科技作为一切工作的重心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是在当时美苏争霸和中国国防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制定的,故A项正确;B项表述明显错误,排除;根据材料“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十分艰苦”可知,当时我国没有能力在短期内实现国防现代化,故C项错误;中共八大已经指出当时中国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不是发展国防科技,故D项错误。7.新华社电:“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社电反映了()A.苏联对中国科技的大力支持B.冷战时期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C.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D.“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取得了巨大成就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材料强调“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反映出冷战时期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故选B项。材料当时中苏关系恶化,排除A项;当时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的探索才刚刚开始,排除C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是错误的,巨大成就的取得依靠的是科研工作者辛苦付出,排除D项。8.2010年是袁隆平先生80华诞,下面是温家宝给他的贺信(节选):由此可知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A.解决了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B.使中国人民生活由温饱走向小康C.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D.为中国农业科技赢得了世界声誉答案D解析“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表明袁隆平在科技上的贡献赢得了世界声誉,故D项正确。杂交水稻有助于解决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故A项错误;B项夸大了杂交水稻的作用;C项过于绝对。9.中国社会科学院从1980年夏季到1981年夏季的一年中,连续举办了三个大型讲习班,分别是:“数量经济学讲习班”、“国外经济学讲座”和“发展经济学讲习班”。同时期大批高校的优秀毕业生由政府派遣留学,去了英国、美国、欧洲和日本的高等院校做研究生。由此可知当时()A.经济发展渴求专业人才B.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接轨C.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D.改革开放已取得重大成果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80年夏季到1981年夏季”、三个经济学讲习班和留学生留学欧美日,再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需要经济人才,故选A项;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应该是2001年中国入世,排除B项;材料提及的是教育事业的发展,且1980年改革开放刚刚拉开序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快,也并未取得重大成果,排除C、D两项。1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由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之后经过2006年、2015年两次修订。这表明()A.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C.教育立法保障了基础教育的发展D.“科教兴国”战略得到很好贯彻答案C解析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及修订,不能说明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也不能说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故A、B两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主要是保障基础教育的发展,故C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发展科技和教育的计划,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无关,故D项错误。11.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两个“八字方针”。它们的相同点是()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B.直接促进我国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C.促进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D.推动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顺利完成答案A解析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目的是调动文艺和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为调动各民主党派的积极性,所以选A项。B项不能体现“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作用,排除;C项不能体现“双百”方针的作用,排除;D项与两个方针都无直接关系,排除。12.某同学上网搜集了一些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1956年提出的“百家争鸣”的部分观点,其中符合史实的是()A.两者都涉及政治主张B.两者都强调不受约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C.两者都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D.两者都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者都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道:“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惟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材料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材料三现代科学技术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随着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源泉,成为建设现代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石。——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1)根据材料一,概括爱因斯坦关于科学技术的主要观点。(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论述科学技术作用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发挥科技优势,减少科技的负面影响?答案(1)观点: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是造福人类,还是给人类带来灾难,关键取决于人类本身。(2)侧重点:爱因斯坦侧重于科学与战争的关系(或科学对战争的影响);邓小平侧重于科学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原因:20世纪30年代人类面临战争的威胁;20世纪70~80年代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3)坚持科教兴国,大力发展教育,培养科技人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合理利用科技。(其他言之有理亦可)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可以得出爱因斯坦的观点。第(2)问,第一小问侧重点,根据材料一“我们的惟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可以得出爱因斯坦侧重于科学与战争的关系;根据材料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可以得出邓小平侧重于科学与生产之间的关系。第二小问原因,结合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言之有理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国1830年以后,出现了少年儿童涌入小学的高潮。美国马萨诸塞州于1852年颁布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法令美国1870年后又出现了青少年涌入中学的高潮。到1898年美国实行普及义务教育的32个州已有17个州把义务教育限定为9年。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初级中学的程度法国于1959年把义务教育延长为10年,英国从1969年起延长为11年,美国多数州延长到12年,苏联从1984年延长到11年——整理自《中国义务教育学制改革大思路》材料二随着新兴技术领域的开发和应用,知识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只有普及义务教育,使青少年从小就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才能适应祖国的“四化”建设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是科学技术应用程度的决定因素,而基础教育则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重要基础。理论工作者强调,不普及义务教育,不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只能是纸上谈兵。法律工作者指出,法盲和文盲有很大的相关性,不普及义务教育,真正的法制是难于实施的。——整理自杨海榕《试论普及义务教育的意义》(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以来世界主要国家义务教育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普及义务教育对我国的重大意义。(3)综合上述分析,如何认识经济与教育的关系?答案(1)趋势:义务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义务教育的年限延长。原因: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要求;近代民主政治发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水平测试 岳麓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77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