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课程标准素养解读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从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角度了解孝文帝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孝文帝改革在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中的作用。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的历史意义。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对经济的影响1.农业(1)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重视兴修水利。(2)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提高,人口增多。(3)适应城市生活需要,城郊经济作物的种植发展起来。(4)畜牧也得到发展。2.手工业(1)丝织业发展,达到魏晋以来的最高水平。(2)制瓷业有很大发展,对后来唐宋时期北方制瓷业的繁盛有直接影响。3.商业(1)洛阳出现许多大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2)政府重新铸造铜钱,使长期战乱以来的实物交易,逐步为货币交易所代替。(3)对外贸易也有长足发展。[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41“学思之窗”,思考:北魏的贵族大都经商的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北魏商业繁荣,商品经济发展,鲜卑族逐渐封建化。[深度点拨]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从文化风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二、政权封建化的加速——对政权的影响1.内容措施表现尊儒崇经,兴办学校孝文帝在洛阳建立孔子庙,亲自祭拜;下诏兴办太学等学校,广招生员,教授儒家经典恢复汉族礼乐制度孝文帝亲自制定各种礼仪制度,废置鲜卑族的祭祀礼仪,改用汉族的祭祀礼仪,要求臣民按礼仪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模仿汉族官制,将北魏官制定为九品;修订律令,废除一些带有奴隶制成分的落后残酷刑律,适应中原地区的法律需要2.影响: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史认识]北魏政权封建化就是鲜卑族奴隶制统治模式向汉族封建制统治模式的转化。主要指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文化等方面的汉化,其中生产方式的汉化又是农业化的过程。所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来看,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农业化;从民族关系的角度来看,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汉化。三、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对民族关系的影响1.表现(1)鲜卑族①内迁的劳动者成为中原农民,贵族成为封建地主。②经济生活的变化促使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2)汉族①鲜卑族畜牧生产的经验和技能在北方汉人中广泛传播。②汉人从服饰或风度上深受鲜卑文化的影响。2.影响:加速了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国家统一。[深度点拨]孝文帝改革与当时的民族融合潮流是相互作用的,改革加速了各民族的融合,推动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而各民族的融合又巩固了改革的成果,进一步推动了改革的进程。1.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进步。2.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全面汉化,消除了民族隔阂,推动了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少数民族的大融合,为国家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3.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的一次改革,它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全面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史料一北魏迁都后“①洛阳大市,周围百里”“青槐荫陌,绿树垂庭,天下难得货咸悉在焉”“葱岭以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是以附化之民万有余家”。——《洛阳伽蓝记》史料二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孝文帝改革“②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①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后,北方的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商业也日趋活跃,《洛阳伽蓝记》描述的正是这方面的情况。②“不期然”表明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的不一致性。(1)据史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后的社会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提示社会情况:社会经济发展,都市繁华;民族融合;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原因:迁都洛阳,洛阳成为政治、经济中心;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等改革措施;各地商人往来的促进作用。(2)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黄仁宇这一观点的理解。提示孝文帝改革的主观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改变北魏落后局面,巩固统治。改革的客观效果是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全面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1)特点①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②分前后两个阶段进行,前期改革重点是建立各种新制度。后期改革重点是改革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2)作用①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发展。②接受了汉族的先进制度与文化,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③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3)成功原因①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②内容全面,措施得力。③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以身作则、信心坚定。④民族融合趋势的推动。(4)认识①先进必然战胜落后。②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③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④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的关系史料一史料二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②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①图一:少数民族服饰汉化;图二:汉人受到少数民族饮食的影响。②说明在民族融合过程中,汉族从少数民族文化中吸取了优秀成分,促进自身发展。(1)史料一图中所示的现象出现于北魏时期,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图中哪一现象最能体现民族融合?提示北魏孝文帝实行的移风易俗的改革。汉人使用叉子吃肉。(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社会的影响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提示孝文帝改革使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或“中华民族的大融合”),为国家重新走向统一(或“为隋唐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正确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的关系(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时,北方已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要稳固北魏的统治,就必须进行社会改革,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2)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措施。采用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采用封建国家的俸禄制;迁都洛阳,改革社会习俗,接受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3)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将北方民族的融合推向高潮。北魏时期民族融合的表现和作用1.表现(1)社会经济方面:北魏通过实施均田制、租调制、三长制等制度,把鲜卑劳动者改造为占有少量土地进行农业生产的封建农民,把占有大量土地的鲜卑贵族改造为封建地主和官僚。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则进一步促使他们习惯定居生活和城市生活。(2)政权建设方面:政府机构的设置、名称的制定、官僚的选用、官僚队伍的建设均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还修订律令,以适应中原地区的法律需要。(3)社会风俗方面:迁都洛阳后,通过改姓、易服、说汉话等措施使鲜卑人全面认识汉族风俗习惯。提倡鲜卑族与汉族尤其是汉族士族地主的政治联姻,加强了民族联系。通过设孔庙、祭孔子、崇儒学及恢复汉族礼乐制度等措施,进一步使鲜卑人从深层次认同和接受汉族文化。(4)鲜卑族原来生产、生活方面的文化精华,也在汉人中传播,为汉人所学习和接受,对汉族生产、生活的进步也起了重大作用。2.作用(1)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北魏统治。(2)促进了鲜卑等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3)有利于加强民族融合,为结束长期动荡、分裂,重新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经济得到了发展,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整地碎土工具更加复杂B.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C.丝织业发展尤其显著D.实物交易越来越频繁解析:选D。本题考查基础知识。D项应为货币交易。2.下图反映的信息是()敦煌壁画中的北魏商队A.北魏农业发展B.北魏手工业发展C.北魏商业发展D.北魏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解析:选C。抓住图片名称的关键词“商队”即可排除A、B两项,而D项与史实不符。3.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表现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迁居洛阳的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B.鲜卑贵族占领良田,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C.汉族人民学习了鲜卑族的游牧经验D.“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描写了鲜卑女子的汉化结果解析:选D。D项所引诗歌反映出汉族女子受鲜卑文化的影响。4.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A.佛教的传入B.疆域的扩大C.民族的融合D.全国的统一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能力。佛像造型的变化产生在迁都洛阳后,说明孝文帝推行汉化的措施效果明显,这体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故C项正确。5.孝文帝曾说:“礼乐之道,自古所先,故圣王作乐以和中,制礼以防外。”为此他()A.模仿汉族官制,将北魏官制定为九品B.恢复汉族的礼乐制度C.继承鲜卑族的祭祀礼仪D.推广汉族的音乐和礼仪解析:选B。孝文帝认识到礼乐制度对北魏政权封建化的巨大作用,一方面废置鲜卑族的祭祀礼仪,另一方面恢复汉族的礼乐制度。6.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文帝”“孝武帝”“孝明帝”等。这充分反映出()A.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B.鲜卑族具有尊宗敬祖的优秀传统C.北魏统治者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D.只有讲求孝道才能巩固封建统治解析:选C。“孝”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之一,它的大量使用表明北魏统治者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7.下面表格所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之一,这一改革措施产生的作用是()鲜卑姓氏改为汉姓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赖贺丘穆陵穆独孤刘步六孤陆贺楼楼A.为消灭其他割据势力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B.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往、交流、交融C.结束了国家的分裂割据局面D.促成了北方民族的大量南迁解析:选B。材料信息反映了孝文帝改汉姓的措施,这一举措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故B项正确。8.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的()A.均田制B.三长制C.新租调制D.汉化政策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民族融合趋势的全面认识与评价。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之后,随着服饰等生活习惯的改变,历史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民族似乎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中,因此,有人说孝文帝是历史罪人。但孝文帝的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大趋势,推动了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鲜卑族及鲜卑文明在一个民族大家庭里也得到了永生。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凝聚力就是来自历史上无数次的民族融合,从这个角度看孝文帝是盖世英雄。9.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值得肯定,主要是由于()A.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B.顺应了时代潮流C.加快了民族融合D.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解析:选D。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推动历史前进,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为标准。最主要的是要站在今天中华民族的高度上来思考这一问题。D项概括全面,符合题意。10.观察下图,你认为这两次改革具有的共同本质特点是()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A.都促进了封建化的进程B.都促进了民族大融合C.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及分析、辨别能力。商鞅变法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正式废除了井田制,推动了封建地主统治的发展;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则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1.(2019·潍坊高二测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拓跋宏从小受到的是汉文化的熏陶与教育,围绕在他身边的大臣是一批具有极高文化修养的汉族士大夫。《魏书·高祖纪》说他“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冯太后还亲自将儒家的忠孝、仁爱、礼义等道德思想传授给拓跋宏。材料二孝文帝改革为中华民族在隋唐时期以青春焕发的面貌和绚丽多彩的文明行进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打下了基础。(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79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