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0课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了解孙中山为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的斗争、为捍卫民主共和所作的努力。掌握同盟会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等史实,理解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分析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体会孙中山的革命献身精神和追求“民主”“自由”的人文情怀。一、从“医人”到“医国”1.改良主义思想:1889年,孙中山写了《致郑藻如书》,试图进行乡村改革,达到民富国强的目的。1894年写了《上李鸿章书》,希望清政府自上而下改良,发展近代民族资本主义。2.走上革命道路:1894年,孙中山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二、民族、民权、民生1.创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2.制定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民权主义,即推翻皇权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人民享有国家主权;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通过核定地价、土地国有的办法解决土地问题。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3.三民主义的发展:1917年孙中山以俄为师,并重新解释三民主义。4.意义:三民主义是包括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在内的一个完整的体系,描绘了孙中山心目中中国现代化的前景。[特别提醒]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是:民族、民权、民生。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权主义是核心,民生主义是保障。三民主义包括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核心,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核心。三、建立民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特别提醒]辛亥革命虽然终结了君主专制制度,但建立起来的中华民国徒具形式,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四、愈挫愈勇1.实业救国:民国成立后,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全力倡导民生主义,从事实业救国。2.二次革命:1913年“宋教仁案”发生后,孙中山掀起“二次革命”。失败后组建中华革命党,继续领导反袁斗争。3.护法运动(1)原因:1916年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2)经过:发动两次护法运动,都以失败告终。[特别提醒]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表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走到了尽头,也促使孙中山开始寻找新的革命道路,考虑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开始了人生中第三次伟大改变。五、《建国方略》1.“孙文学说”部分,提出行易知难理论,鼓动革命党人和广大国民继续革命,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2.“实业计划”部分,提出振兴实业、全面开放、充分利用西方科学技术来发展经济,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份系统完整的现代化规划。3.“民权初步”部分,旨在教育国民学会民主、集会、结社,以“会社”为阵地,参政议政,反映了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是改造中国国民性的初步尝试。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1.促成国共合作: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迅速兴起。2.创办黄埔军校:1924年,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培养了大批政治、军事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3.发表《北上宣言》:1924年11月,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重申国民党反帝、反军阀的立场,强调三民主义是解决国家问题的基础。4.逝世: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特别提醒]孙中山致力于民主革命的经验教训:一是必须动员和发动工农群众,依靠工农群众,革命才能胜利;二是必须将反对帝国主义与反对封建主义相结合,联合国际上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共同进行反帝斗争。(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在民族危亡之际,他高举三民主义的大旗,不惧个人安危,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推翻了专制腐败的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并制定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引发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2)辛亥革命后,为捍卫民主共和,孙中山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创办黄埔军校,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新局面。(3)孙中山百折不挠的进取和斗争精神,激励和鼓舞着先进中国人为实现中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学生用书P37])认识和评价三民主义史料“余之谋中国革命,其①所持主义,②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这是1923年孙中山概述他一生学行的话。——《中国近代史十五讲》①画线信息指三民主义。②画线信息说明三民主义吸取了中外思想精粹,并进行了创新。(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三民主义思想在近代中国产生了哪些重大成果?提示指导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思想进一步传播。(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三民主义的目标真正实现了吗?请从三民主义思想的角度分析其失败的原因。提示没有。失败原因:三民主义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认识和评价三民主义(1)民族主义①实质:反对满洲贵族统治。②进步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平等思想,超越长期以来“反清”口号狭隘的民族倾向;最大限度地打击了清朝统治者,加速了清朝的瓦解;反满带有反对满洲贵族和反帝的双重含义;把反满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结合在一起,集中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纲领中最有号召力、最有群众基础的一条。③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根源在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害怕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幻想帝国主义支持。(2)民权主义①实质:夺取政权。②进步性:把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紧密结合,把废除专制和建立民国联系在一起;指出了封建专制制度是封建上层建筑的核心,是中国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在理论上解决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中心问题——反对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专政。③局限性:主张民权,又不敢发动人民;只重视国家政权形式,忽视了人民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3)民生主义①实质:资产阶级的经济纲领。②进步性:主观上反映了对人民的同情;认识到了土地问题的重要性,并想解决这个问题。③局限性: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没有反映农民对土地的要求,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评价孙中山的历史功绩史料余致力国民革命①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②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①画线信息充分说明孙中山一生中大部分时间致力于从事革命活动。②画线信息指推翻清朝统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实现资产阶级共和国是目的,并为此提出三民主义理论。南北军阀如一丘之貉,依靠军阀进行革命是没有出路的,建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人们认为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有三次伟大转变,请结合史实说明。提示第一次是从“医人”到“医国”,弃医从政;第二次是从改良到革命;第三次是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确立三大政策。(2)鲁迅认为“中山先生的一生历史俱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结合孙中山的遗嘱分析,体现了孙中山的什么精神?提示终生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爱国思想,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与时俱进、不断进步等。评价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他系统提出了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和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终生。(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之后又为捍卫民主共和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3)孙中山顺应历史潮流,实现了一生中的伟大转变,改组国民党,制定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并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4)孙中山所著的《建国方略》是他的政治理想和建国思想的光辉结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一、孙中山一生的三次伟大转变——与时俱进三次转变时代背景革命思想时代影响弃医从政晚清腐败、民族灾难转向革命幻想破灭、甲午惨败三民主义推翻满清、结束帝制联俄联共共和屡败、十月革命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反帝反封建二、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大都失败的原因1.主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局限性。(1)政党:革命党组织涣散,缺乏凝聚力。(2)纲领:三民主义有重大缺陷。(3)军队:利用军阀打军阀,没有自己的武装。(4)群众:脱离工农,缺乏群众基础。2.客观: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勾结,力量强大。3.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三、“孙中山精神”的主要表现1.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2.为振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计个人安危,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的鞠躬尽瘁的民族精神。3.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4.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进取和斗争精神。教材答疑·名师指津自我测评(教材P49)结合史实,评价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提示(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他系统提出了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和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终生。(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之后又为捍卫民主共和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3)孙中山顺应历史潮流,实现了一生中的伟大转变,改组国民党,制定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并实现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4)孙中山所著的《建国方略》是他的政治理想和建国思想的光辉结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政治家 第10课 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学案 岳麓版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82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