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单元检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52、3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6、7、89、10宋明理学11、1312、14、15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6、17、1819、20综合21、2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8·湖北武汉期末)“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亦称为“相礼之儒”。春秋时期,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其目的是()A.巩固专制统治B.和谐人际关系C.维护社会秩序D.确立儒学独尊解析:C春秋时期,孔子的学说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其目的在于稳定社会秩序,C项正确;B项是手段;春秋时期没有形成专制制度,“巩固”之说错误,A项错误;确立儒学独尊地位是董仲舒的主张,D项错误。2.(2018·山东临沂期末)《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账似的记录的总称。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一部后人所谓的“断烂朝报”,但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原因在于其()A.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B.具有了伦理教育的功能C.起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D.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解析:B《春秋》原书仅仅是对事件的记录,并无评价类内容。孔子在修订整理《春秋》过程中,对历史事件根据儒家的思想观点进行了评判,反映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要求,这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这样就给社会树立了道德评价标准,B项正确。3.孟子将人民、社稷和君主排定了位次。人民排在第一位,社稷排在第二位,而一国之君则排在最后一位。这一排名()A.是当时社会的真实体现B.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C.说明孟子反对君主制度D.反映了社会民主化倾向解析:B战国时期社会的真实体现是一国之君排在首位,故A项错误;人民排在第一位,一国之君排在最后一位,体现的是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不是反对君主制度,故B项正确,C项错误;社会民主化倾向是在近代,故D项错误。4.先秦诸子理论着眼的角度和论述的根据虽然各有不同,但都认为应该由独一无二的君主来治理天下。这反映出()A.只有君主专制才能维护社会的安定B.结束分裂实现集权已成为诸子共识C.先秦诸子阶级属性没有本质上区别D.诸子希望恢复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解析: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乱,列国纷争,人们希望出现一个统一的国家,所以结束分裂实现集权成为诸子的共识,B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说法错误,先秦诸子阶级属性有本质区别,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5.(2018·河南南阳期中)“少则得,多则惑”“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这些观点出自先秦()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少”与“多”、“得”与“惑”、“损”与“益”之间的一种相互转换,这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观点,A项正确;先秦儒学的主要观点是孔子的“仁”和“礼”、孟子的“仁政”以及荀子的“礼法并施”和“君舟民水”,并没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B项错误;先秦法家的主要主张是“中央集权”和“今必胜昔”,同样没有辩证法的观点,C项错误;先秦墨家的思想观点是“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节葬”等,也没有辩证法的思想,D项错误。6.董仲舒曾说:“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拜天地的典礼),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董仲舒此言的主要目的是()A.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B.说明等级礼仪的重要性C.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D.阐述君主专制需要神学解析:A据材料“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拜天地的典礼),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董仲舒此言的主要目的是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而不是阐述君主专制需要神学,故A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等级礼仪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也没有关于儒学地位的信息,故C项错误。7.(2019·江苏南京调研)萧公权说:“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书‘天文’‘五师’两志所述,足知‘天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师。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他认为该学说()A.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B.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C.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D.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解析:C“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表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重在限制君权,而非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重灾异并以警示统治者自省,而非表祥瑞,故C项正确;B项错误,A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D项为近代思想。8.(2019·百校联盟摸底)从汉武帝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断染儒风,最终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主要是由于,汉代儒学()A.讲究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B.崇尚天人合一C.倡导大一统的政治伦理观D.主张君权神授解析:C“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断染儒风,最终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体现的是大一统的伦理观,故C项正确。9.(2018·河南周口期末)汉武帝时,《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据此可知,两汉用儒家思想判案()A.否定了先秦以来以法治国的理念B.标志着儒家独尊的封建正统地位确立C.使法律丧失调整社会矛盾的作用D.有利于发挥以法促善的社会教化功能解析:D两汉用儒家思想判案,反映出儒法的融合,有利于发挥以法促善的社会教化功能,故D项正确。A项“否定了”表述绝对;B项是在汉武帝时期,而材料为“两汉”;C项法律仍为调整社会矛盾的工具,材料体现的是以礼入法。10.有学者说:“儒家思想自先秦到汉代是一个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过程,完成了一次从‘山中客’到‘朝上臣’的转变。”导致这次转变的最关键因素是()A.汉初实行了“独尊儒术”B.“百家争鸣”局面的结束C.董仲舒新儒学的创立D.太学教育体系的建立解析:C材料中“这次转变”是在汉武帝时,而非汉初,故A项错误;“百家争鸣”局面的结束是“这次转变”的结果,而非“导致这次转变”,故B项错误;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并付诸实践,故C项正确;太学是“这次转变”的表现之一,故D项错误。11.“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下列对这一“哲学智慧”理解最准确的是()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吸收佛老思想使儒学注重宇宙本体与个人修养相结合C.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解析:B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取佛教和道教思想,从万事万物的本原出发来解释儒学,使儒学逐渐思辨化和系统化,使儒学具有“哲学智慧”,B项正确。A、D两项都属于儒学的内容,但无法体现儒学的“哲学智慧”,故错误。C项是汉代董仲舒的思想内容,不属于宋明理学,C项错误。12.(2018·福建厦门期中)《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断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解析:A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理学居于统治地位,从题干中“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可以看出,“四书”更受重视,故选A项。明清时期,儒学仍是官方的正统思想,孔子的权威地位不可能动摇,故B项错误;C项“四书”倍受重视,正因为其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故C项错误;《红楼梦》是清代小说,不能反映宋代生活,故D项错误。13.学者蔡仁厚提出:“(理学)复活了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使天道性命(心性义理)之学,内圣成德之教,重新光显于世。”这表明他认为理学()A.以先秦儒学重塑社会道德价值观念B.使先秦儒学发展为人性修养的学说C.以先秦儒学来对抗佛道学说的冲击D.在佛道学说体系之中发展先秦儒学解析:A根据材料“(理学)复活了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使天道性命(心性义理)之学,内圣成德之教,重新光显于世”可知其认为理学以先秦儒学重塑社会道德价值观念,A项正确;理学并不是使先秦儒学发展为人性修养的学说,而是“复活”,B项错误;理学本身目的并不是来对抗佛道的冲击,C项错误;理学并不是在佛道学说体系之中,而是在儒学体系中,D项错误。14.(2018·陕西西安期中)清人戴震说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批判了清政府刑罚吏治的严酷B.看到了宋明理学压抑扼杀人性C.主张日常生活应遵循理学观念D.肯定宋明理学维护了清朝统治解析:B“酷吏以法杀人”指酷吏利用法律进行刑罚处置,并未明确朝代指向,故A项错误;“后儒以理杀人”“死于理”反映了宋明理学对人性的束缚,故B项正确;材料主体是对理学的批判,并未强调对理学观念的遵守,故C项错误;题干强调理学对人性的束缚,不是肯定其有利于维护统治,故D项错误。15.学者郭齐勇指出,王阳明“知行合一”是建立在“心即理”的思想基础上的。所以,我们要联系王阳明“心即理”的思想,来分析和讨论他的“知行合一”说。这表明()A.王阳明没有冲破宋明理学的藩篱B.“心即理”思想构筑起陆王心学C.郭齐勇批判王阳明思想的局限性D.“知行合一”现实价值非常突出解析:A根据材料“王阳明‘知行合一’是建立在‘心即理’的思想基础上的”看出王阳明的思想仍然是理学的范畴,A项正确;“心即理”思想是陆王心学的基础,而材料强调王阳明“知行合一”与“心即理”思想的关系,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涉及王阳明思想的局限性,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知行合一”现实价值,D项错误。16.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意在于()A.维护封建礼教B.反对思想教条C.重塑孔子权威D.反对儒家思想解析:B材料反映了李贽对盲从孔子的批判,体现了其反对思想教条,故B项正确,A、C两项错误。李贽只是反对儒家思想中的某些部分,并不是反对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17.(2018·广东清远期末)明末清初,有学者认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据材料可知()A.学者提倡经世致用之学B.学者提倡君主应以文学救世C.学者主张“心性空谈”D.学者主张从根本推翻宗法专制制度解析:A由材料中“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可以看出该学者主张经世致用,A项正确;材料主张知识分子做学问在于对国家社会有益,而非指“君主文学救世”,B项错误;材料中学者反对空谈,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推翻宗法专制制度,明末清初的思想家还只是对儒家思想的弊端或者君主专制抨击,D项错误。18.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大将杀人,非大将杀人,天子实杀之……官吏杀人,非官吏杀之,天子实杀之。杀人者众手,实天子为之大手。”其言论主要立足于()A.倡导经世致用哲学B.批判道学家们虚伪的说教C.抨击君主专制制度D.建立自由平等的新型社会解析:C经世致用主要强调研究学问要和实际相结合,与材料无关,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道学家的虚伪说教,B项错误;根据材料“大将杀人,非大将杀人,天子实杀之……官吏杀人,非官吏杀之,天子实杀之。杀人者众手,实天子为之大手”尤其是“天子实杀之”可以看出,顾炎武的目的在于抨击君主专制制度,C项正确;明清时期的思想家还没有提出建立自由平等的新型社会的构想,D项错误。19.西方科学的传入,使“明清之际的知识分子从一种传统封闭的状态中摆脱出来,突破陈旧保守的思维模式,为中国的知识和文化带来了一场前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92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