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时分层作业(三)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建议用时:35分钟)[基础达标练]1.嵇文甫先生在评价某一思想家时说:“他居然敢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什么圣贤榜样,道理格式,都不放在眼里。这种大胆的言论,正可和当时西方的宗教革命家互相辉映。他们都充满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精神。……他使道学中兴,使道学更加精练。”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B.王阳明C.李贽D.朱熹C[根据材料“他居然敢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什么圣贤榜样,道理格式,都不放在眼里”可知,他反对对孔子唯命是从,四位思想家中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的人是李贽,故答案为C项。]2.明朝万历年间,李贽在私塾讲学。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他专教一些实用的东西,还让学生猜谜语:“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谜底竟是“君不君,臣不臣”。这体现了李贽()A.以“异端”而自居,倡导唯物思想B.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C.注重学以致用,挑战正统思想权威D.“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C[工商皆本是明代黄宗羲鉴于社会的变动,面对现实提出的学说;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排除A、D两项;李贽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和“君不君,臣不臣”,这些言论反映了李贽揭露明朝政治的黑暗,对封建的三纲五常礼教是极大的挑战,故选C项。]3.黄宗羲提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顾炎武认为:“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这些言论()A.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B.反映了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C.说明了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D.秉承了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D[材料的言论无法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排除A项;B项属于对材料的误读,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黄宗羲和顾炎武的言论反映了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是对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继承,故选D项。]4.黄宗羲的“新制”无疑是一种“革命”,但并不是资产阶级式的近代“革命”,而是始终没有超出古代或封建社会的范畴。黄宗羲的“新制”思想()A.完全突破了原有的儒学范畴B.催生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变革C.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新要求D.是对宋明儒学新的反思与总结D[黄宗羲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此思想是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和继承,D项正确;A项中“完全突破”说法绝对,错误;黄宗羲思想并没有催生新的社会变革,B项错误;明清之际思想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思想体现,C项错误。]5.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说:“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下列观点与此相悖的是()A.“天之立君,本以为民”B.“受命于天,既寿永昌”C.“君臣友朋,相为表里”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B[根据材料中“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可知用古代的民本思想来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而“天之立君,本以为民”也体现的是民本思想,“君臣友朋,相为表里”反映的是对君主专制的反感,“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反映的是反对空谈义理,A、C、D三项均与题意观点一致,但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反映的是君权神授的思想,与材料信息相悖,故B项正确。]6.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B[材料是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典型的社会责任感,即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B项符合题意;材料的思想影响力有限,并不能起到动摇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的作用,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中的思想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而不是该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和材料中的思想并无直接的关系,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7.王夫之是我国明清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他认为“天下惟器”“无其器则无其道”,这里的“器”是指()A.客观存在的事物B.人们感知事物的器官C.万物发展的规律D.进行科学实验的仪器A[王夫之认为主观认识都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故“天下惟器”“无其器则无其道”,说明了人们认识事物要以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研究的依据,故A项符合题意。]8.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对其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彻底否定B.完全拘泥于传统儒学的藩篱C.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C[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在批判传统儒家思想的同时,均与传统儒家学派之间亦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9.李贽是晚明中国“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具有强烈的反正统意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李贽的思想语录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仁者”以天下之失所也而忧之,而汲汲焉欲贻之以得所之域。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李贽《焚书》材料二他是中国社会刚刚开始其内发原生的近代化转型初期所出现的一位思想巨人,一位走在时代最前列的有着最为孤绝的理性的先知先觉者,是晚明中国早期启蒙运动的思想旗帜。在中国,他的后继者们赋予了他如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的文化象征意义。在世界上,他被中西文化交流的伟大先行者利玛窦称为“中国人中罕见的典例”。——许苏民《李贽评传》材料三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主要观点。据此分析其思想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李贽是晚明中国早期启蒙运动的思想旗帜”这句话的理解。(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李贽悲剧”这一现象的社会因素。(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思想发展的态势。[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可得出反对迷信孔子,根据材料“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可得出李贽反对以儒家思想束缚人的自由;第二小问结合李贽所处的时代背景可知,李贽思想主张特点是反传统、反权威(反封建)。第(2)问,解读材料二,可将问题转换为李贽思想的历史影响,结合史实论述即可。第(3)问,解读材料三可知,李贽的悲剧是由社会环境造成的,故结合当时明清时代特征即可回答造成“李贽悲剧”这一现象的社会因素。第(4)问,从三则材料可知,明清时期开始出现新思想,但理学占据主导地位。[答案](1)观点:反对迷信孔子(认为不应以儒家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追求个人自由(抨击儒家仁义道德束缚个人自由)。特点:反传统、反权威(反封建)。(2)李贽的反正统思想,冲击了迂腐的纲常名教,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3)君主专制强化,人性遭到压抑;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缺乏新思想发育传播的土壤;理学日益僵化,束缚思想自由。(4)理学占据主导地位,新思想开始滋生。[能力提升练]10.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这样评论李斯关于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A.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B.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C.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B[依据材料“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可知李贽认为焚书乃是势之必然,即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所以本题选B项。A项不是题干的主旨;C、D两项题干没有体现。]11.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C[根据材料,“在这个时期(明清),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发生了重大的反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黄宗羲等思想家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因此选C项。]12.黄宗羲认为,上古君王“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后世君主则“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古之君王,受到人们爱戴,“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而今之帝王,则人民“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据此可知,黄宗羲()A.反对中国古代的封建君主制度B.认识到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危害C.反对脱离物质生活而空谈义理D.认为保卫国家是天下人的责任B[根据“而今之帝王,则人民‘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故选B项;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不反对封建君主制度,排除A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项也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1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C[“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大意是说先要让百姓生活富足,然后才能推行教化,移风易俗,说明顾炎武主张在改造社会风俗上把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结合起来,因此选C项。]14.文化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二2010年,中国邮政发行了《朱熹诞生880周年》纪念邮票,由著名国画大师范曾先生设计。邮票主图为站在松柏之下、头戴儒巾、身穿儒服、眼神和悦的朱熹和童子在游学传道,背景是朱熹亲手创建的“武夷精舍”以及武夷山局部风光。朱熹是继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他的新儒学思想,远承孔孟,吞吐诸儒,吸收佛老哲理方法,融入儒学,故能“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形成儒学思想的成熟理论体系。材料三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晚周时期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2)根据材料二,探究说明朱熹的“新儒学”主要“新”在何处。分析其积极影响。(3)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提出了哪些新的思想主张。其对儒学发展有何影响?[解析]第(1)问关键是晚周时期和儒家学者即孔、孟、荀,结合他们的各自主张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朱熹的新儒学的含义以及吸收的佛道思想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从理学思辨化角度思考回答。第(3)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天下之大害”“学应求务实”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学批判继承与发展角度回答。[答案](1)孔子:仁和礼;为政以德。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用。(2)“新”: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积极影响:使儒学吸收佛、道有益成分,发展成为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成熟理论体系。(3)主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影响: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3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95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