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时分层作业(四)(建议用时:20分钟)[合格基础练]1.《越绝书》记载,楚王请欧冶子和干将“凿茨山,泄其溪,取铁英”,铸成“龙渊”“泰阿”“工布”三剑,“作铁兵,威服三军,天下闻之,莫敢不服”。这反映了当时楚国()A.水利事业发达B.青铜铸造业发达C.铁器应用于军事D.铁农具普遍使用C[根据题干“取铁英……铸成……三剑”可知,所铸为铁制兵器,故C项正确;A项与题干所述内容不符,故排除;题干反映的是冶铁,故B项错误;题干所述为兵器而非农具,故D项错误。]2.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C.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C[根据材料“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棉纺织业发展,棉布成为主要的衣被原料,故C项正确;明朝中后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故A项错误;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在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丝织业的产品是丝绸,不是人们主要的衣被原料,故D项错误。]3.4世纪时,马塞林努斯不无夸张地说,在罗马,这种轻薄柔软、光鲜亮丽的衣料,以前只限于贵族,而今已经推广到不分贵贱甚至最低的各阶层。这种衣料应该是()A.麻B.葛C.丝D.棉C[根据材料中“4世纪”“罗马”“轻薄柔软、光鲜亮丽”等信息判断:丝织品早在汉代远销罗马,且丝织品符合“轻薄柔软、光鲜亮丽”的特征,故C项正确。]4.秦汉时期,盐铁等官营手工作坊中劳动者的主要来源有:官府奴婢、犯罪刑徒、官府征发的服役者。由此可知,秦汉时期的官营手工业()A.不计劳动力成本B.效率极其低下C.产品与市场无关D.工艺水平不高A[根据材料可知,盐铁等官营手工作坊中劳动者的主要来源有奴婢、刑徒及服役者等,这些人大多属于无偿劳作,可见其劳动力成本极低,可以忽略不计,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官营手工业的效率问题、产品与市场关系问题以及工艺水平问题,故B、C、D三项均错误。]5.乾隆年间的《棉花图》中附有简要说明和清乾隆帝题诗:“每当新棉入市,远商翕集,肩摩踵错,居积者列肆以敛之,懋迁者牵车以赴之,村落趁虚之人,莫不负挈纷如。”材料从侧面可以反映出()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C.棉花种植由边疆向内地扩展D.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D[材料信息“远商翕集”“肩摩踵错”,描述了当时棉花交易市场的盛况,棉花交易市场的盛况从侧面反映了棉布已经取代麻布,成为大众衣料,故选D项;清乾隆帝题诗说明A项错误;B、C两项材料没有涉及。]6.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来发达,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长期保持领先地位。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质量也上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工匠优秀,积极性高B.生产不计成本C.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D.国家权力的支持D[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所以主要原因是国家权力的支持,因此选择D项。][等级过关练]7.明万历时王世懋在《二酉委谭摘录》中记载:“(明中后期江西景德镇)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戏目之曰‘四时雷电镇’。”这一记载直接反映了景德镇制瓷业()A.从业人员多,生产规模大B.官营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D.机器生产已经形成并发展A[材料没有体现手工业与市场的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材料没有体现;景德镇仍旧采用手工工场的生产方式,故B、C、D三项表述均不准确,故排除;材料中“万杵之声殷地”“戏目之曰‘四时雷电镇’”,说明了景德镇制瓷业从业人员众多和规模巨大,故选A项。]8.元朝立国,将民间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服务,编入“匠籍”。清初宣布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乾隆帝说:“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使小民实授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这一变化()A.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C.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促进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D[清代手工业者法律地位得到提高,并不能说明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被打破,故排除A项;手工业者法律地位的提高与小农经济的发展无关,故排除B项;手工业者法律地位的提高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手工业者法律地位的提高有利于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9.制瓷业被称为“土与火的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奋、智慧和创造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唐五代时期,越窑生产的“秘色瓷”)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飘世界各地。——浙江博物馆青瓷馆前言材料二万历时王世懋《二酉委谭摘录》说是“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因而他戏称之为“四时雷电镇”。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浙江制瓷业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制瓷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特点?这能否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什么?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绵延千年,盛烧不绝”“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种类繁多”和“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飘世界各地”概括制瓷业发展的特征;其“影响”从制瓷技术、商业和城市、中外经济交流方面思考。第(2)问“特点”根据材料二“其民繁富,甲于一省”“(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归纳;“根本性的变化”不能反映,“原因”从自然经济地位来说明。答案:(1)特征:历史悠久;工艺技术不断发展,产品精美;产品种类繁多;走向世界。影响:推动了制瓷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2)特点:景德镇制瓷业繁荣发达(或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业中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民营手工业者占据主导地位。不能说明。原因:在全国范围内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95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