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时分层作业(二十四)(建议用时:35分钟)[合格基础练]1.学者徐松岩指出,新的“轴心时代”,世界文化将不是各自独立发展,而是在相互影响下形成多元共存局面,跨文化和跨学科的文化研究将会成为21世纪文化发展的动力。这主要得益于()A.政治多极化的影响B.区域集团化的推动C.贸易自由化的促进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21世纪世界文化将形成“多元共存局面”,说明世界已经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而这主要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故选D项。]2.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直接源自()A.交通和通信工具的不断革新B.各国的生产和销售连为一体C.世界市场的日益扩大D.世界各种文明的交流更为频繁A[现代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各地之间的交往更加便捷,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故选A项。]3.美国一家公司为打开日本市场,对芭比娃娃玩具作了改进。有日本人说:“我认为这些洋娃娃不应该像以前那样被认为是美国娃娃。现在的孩子玩的洋娃娃是利卡(一种日本女孩喜欢的娃娃)和芭比的结合。”这一现象反映了()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大国B.日本经济对美国的依赖程度很深C.发达国家始终主导着世界市场D.经济全球化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D[美国一家公司为打开日本市场对芭比娃娃作了改进,而日本人认为这些洋娃娃是日本本土的利卡和芭比娃娃的结合,这反映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美日两国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故选D项。]4.历史漫画往往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从而揭示历史现象或事件的本质特征。下图漫画《追不上了》反映了()A.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资本主义的新一轮扩张B.经济全球化下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C.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次机遇D.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B[从漫画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距离越拉越远,也就是经济全球化下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故选B项。]5.某一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曾说,“一个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出口利益的中国绝不能没有可靠地、更多地进入全球市场的机会,而这种可靠性只有在多边体制中才能找到。”中国“找到”“多边体制”是在()A.1971年B.1991年C.1995年D.2001年D[“只有在多边体制中才能找到”可以得出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成功加入的时间是2001年,故D项正确。]6.它被认为是中国从“市场开放阶段”过渡到“规则或制度开放阶段”的重大的战略举措,是中国的第二次“改革开放”。它是指()A.开放浦东B.中国加入APECC.中国加入WTOD.成立上海合作组织C[20世纪70年代末开放主要是引进西方技术,学习西方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而加入WTO是进一步学习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东西,接受国际贸易发展的普遍规则,并以此克服自身传统的、特殊规则的缺陷,故选C项。]7.“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高速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旨在说明全球化()A.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利益B.导致英美两国走向衰落C.对各国都是机遇与挑战D.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在近现代不同历史时期对不同国家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这表明经济全球化对各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故选C项。]8.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G20)峰会在杭州召开。有专家指出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G20)将取代七国集团首脑会议(G7)。这表明()A.二十国集团成为新的世界领袖B.发达国家经济总量逐渐下降C.国际政治格局发生质的变化D.全球治理需发挥新兴国家作用D[七国集团会议主要是由发达国家组成,二十国集团取代七国集团反映出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发展中国家有更多的发言权,全球化发展需要更多的国家共同发挥作用,故选D项;其他三项材料均没体现。]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摘编自《2005中国现代化报告》材料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作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邓小平文选》材料三由于发展资金匮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水平的落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1)中国错失1842—1860年、1957—1976年两次机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是如何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外开放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面临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危机的中国企业如何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解析]第(1)问要看清题中的时间,扣住主要原因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提取信息回答;第二小问,联系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史实回答;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三中企业出现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即可。[答案](1)主要原因:1842—1860年,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西方列强的侵略;1957—1976年,西方国家封锁围堵新中国,同时国内“左”倾错误严重泛滥。(2)原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闭关自守导致中国的长期落后;吸收外国资金、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史实:20世纪90年代逐步确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影响: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外国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和生活。(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发展自主产业;积极学习并吸收外国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警惕世界金融风险。[等级过关练]10.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追根溯源,经济全球化开端于()A.新航路的开辟B.工业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A[经济全球化开始于新航路开辟,故选A项;B、C、D三项均排除。]11.拉德哈克瑞什南在其《全球化、欲望和代表的政治》一文中认为,“全球性……试图一劳永逸地将整个世界当作一件价值连城的奖品,一些民族国家(发达民族国家)以全体名义得天独厚地占有这件奖品”。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②全球化是发达国家资本的新一轮扩张③全球化巩固了发达国家的优势地位④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政治多极化的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A[“一些民族国家(发达民族国家)以全体名义得天独厚地占有这件奖品”表明,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巩固了发达国家的优势地位,故①③正确;②指出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正确;④与材料内容无关。]12.G20由美英法等八国集团和中国巴西等十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及欧盟于1999年6月建立,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二十国集团会议当时只是由各国财长或各国中央银行行长参加,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开始举行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扩大各个国家的发言权,这反映了()A.区域合作成为国际发展趋势B.合作协商日益被国际社会重视C.制度化、体系化成为历史潮流D.不平等的国际旧秩序仍然存在B[材料信息表明国际社会间的协商与合作,B项表述与之相符,故选B项;G20并非区域组织,故A项错误;C项与材料信息时间不符,二战后制度化、体系化已经成为历史潮流;D项与材料无关。]13.“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已触动许多人的切身利益。无论富国还是穷国,全球化提供了巨大机遇、潜力与可能,但也产生了人类必须面对的新挑战与新威胁。对大多数人来说教育、就业、收入、健康、文化、环境等事关人类切身的问题都变得更不确定与不安全。”由此说明经济全球化()A.经济发展同时带来新问题B.发达国家资本新一轮扩张C.不利于各国经济深度合作D.违背了各国人民共同意愿A[根据题干材料“全球化提供了巨大机遇、潜力与可能,但也产生了人类必须面对的新挑战与新威胁”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新问题,故A项符合题意;B项虽是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但不符合题意;C、D两项表述错误。]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在1950-1973年间比以往任何时候增长都要快。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黄金时代……这个黄金时代反常的有利的经济表现是有原因的。首先,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其次,这种经济力量也得益于发达国家自觉地推动高水平的需求和就业的国内政策。——麦迪逊《世界经济千年史》材料二下表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国家类别\年份1970年1992年32个发展中国家108美元279美元21个发达国家3129美元22185美元——摘编自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材料三从全球治理体系来看,目前在经济发展领域主要由美国、部分西欧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所主导。……筹建亚投行是中国首次以规则制定者的身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不仅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也是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一个体现。——摘自国际在线网(2016年1月14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初期,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创造出新型“自由国际秩序”的举措。(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0—1992年期间世界经济发展特点,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治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从二战中以及二战后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关贸总协定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表格不难归纳出答案;第二小问“实质”,从发达国家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回答。第(3)问属于开放题型,根据所学知识从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参与经济规则制定以及承担应有的大国责任等角度思考回答。[答案](1)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稳定世界经济秩序;建立关贸总协定,促进自由贸易。(2)特点:世界经济整体发展迅速;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贫富差距拉大。实质:发达国家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3)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参与经济规则制定;承担应有的大国责任;推动互利共赢的多边合作。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24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北师大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710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