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一、选择题1.(原创题)“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喀秋莎》),1941年7月苏联近卫第三师奔赴前线,一所学校的女生们为他们唱起了这首俄罗斯民歌。1个月后该师全体殉国,更多的师团唱着《喀秋莎》走向前线,终于赢得胜利。此后“喀秋莎”的名称响遍了苏军,但德国军队听到“喀秋莎”这个名词便吓得魂不附体,因为“她”确确实实能给他们带来灭顶之灾。德国士兵所说的“喀秋莎”是指()A.苏联一位美丽的姑娘B.苏联一首美丽动听的歌曲C.苏联一支英勇无敌的军队D.苏联研制的一种杀伤力极大的火箭炮解析:“喀秋莎”是苏联一首民歌中的一位美丽勇敢的姑娘;由于这首歌、这位姑娘能激励苏联人民勇敢战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军中广为流传,深受广大苏军官兵的喜爱,因此他们将苏联新研制的火箭炮命名为“喀秋莎”,德国人并不了解这些,只知道“喀秋莎”是一种非常厉害的武器。故选D。答案:D2.(原创题)下图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出的一个谜语,谜底猜世界近代史上的一次著名战役,它可能是()A.凡尔登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C.马恩河战役D.中途岛战役解析:看懂漫画的意思是解题的关键:在百米比赛中,中途摔倒了,暗寓“中途岛”,故选D。其余各项均不具备此谐音。答案:D3.中国成为《开罗宣言》的签字国最重要的原因是()A.英、美对中国的支持B.中国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C.中国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大国解析:应从对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上分析,首先排除A;然后比较其余三项,在三个选项中,D项最能体现出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答案:D4.英美盟军从法国北部登陆,直接参加对德作战,称为第二战场,那么第一战场应为()A.太平洋战场B.苏德战场C.北非战场D.意大利战场解析:欧洲第二战场与德军作战,是相对于同样与德军作战的苏德战场而言的,因为德国是法西斯国家欧洲战场的主力,而苏军抗击着绝大部分德军,故称欧洲第一战场。答案:B5.德黑兰会议是在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根本好转的形势下召开的,“根本好转”的表现有()①德军陷入东西两线夹击之中②法西斯阵营开始瓦解③北非德意军队投降④苏德战场德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A.①④B.③④C.②③D.②③④解析:德黑兰会议是在1943年11月举行的。此前,1943年,北非德意军队投降;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阵营开始瓦解;1943年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苏德战场德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而德军陷入东西两线夹击之中是在1944年6月,美英等国盟军成功在诺曼底登陆后。故“根本好转”的表现是D项。答案:D6.观察下面漫画,通过这幅漫画作者主要表达出()A.苏联必将战胜法西斯的乐观主义精神B.德军是一群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C.苏联存在过分轻敌的战略错误D.德国法西斯惧怕苏联的心态解析:漫画中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将德国纳粹头子希特勒当作盘中的烤猪,这说明作者坚信苏联一定能够打败法西斯德国,表明作者具有战胜法西斯的乐观主义精神。答案:A7.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B.一份“1940~1944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C.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D.一张布雷顿森林会议场景的照片解析:注意题干信息“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B、C两项体现的是反法西斯国家合作的一面,D项不属于军事上的内容,排除B、C、D三项。A项体现了苏、美、英盟国围绕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斗争与合作,故A项正确。答案:A8.“完全毁灭纳粹的一切形式和制度,迫使和平与民主的敌人永难卷土重来。”这一材料最初出处应为()A.开罗会议决议B.雅尔塔会议C.德黑兰会议决议D.《大西洋宪章》解析:雅尔塔会议通过彻底摧毁德国军国主义与纳粹制度、战后德国民主化等决议,故选B。答案:B9.1944年戴高乐在巴黎成立法国临时政府的主要原因是()A.参加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军事行动B.戴高乐率领法国赶走侵略者C.戴高乐推行与德国合作态度D.得到法国人民的支持解析:戴高乐始终坚持代表法国进步力量反对法西斯德国,他领导的“自由法国”参加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诺曼底登陆,得到世界反法西斯战线国家的认可。答案:A10.1941年,希特勒骄傲地打开“戈培尔唱机”,鼓吹闪电战的丰功伟绩。1943年,希特勒颓丧地坐在唱机旁,疲惫不堪的戈培尔也累得脱了形。1943年,导致希特勒颓丧的事件有()①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②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③北非阿拉曼战役的失败④诺曼底登陆成功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①结束于1943年2月,②发生于1943年9月,且都对希特勒造成重大打击,故选B。③发生于1942年10月底至11月初,④发生于1944年6月,故排除③④。答案:B11.日本狂热分子把台湾战事纳入“周边事态”加以对待,实际上早在国际公约中明确日本必须归还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最早的文件是()A.《雅尔塔协定》B.《德黑兰协定》C.《开罗宣言》D.《波茨坦公告》解析:1943年的《开罗宣言》明文规定日本窃取中国的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故选C。答案:C12.(原创题)飞机、坦克、大炮是现代战争的主要武器,在二战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可是在一次特殊的战役中这些先进的武器却没有丝毫的用武之地,这场战役可能是()A.莫斯科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C.中途岛战役D.库尔斯克战役解析: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德双方进行的是争夺每一街道、每一楼房、每一间房屋的反复而激烈的巷战,已分不清彼此的战线,双方犬牙交错,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因此双方的飞机、大炮、坦克等重武器由于害怕伤害到自己人而不敢使用,只能用轻武器或冷兵器进行肉搏战,其他A、C、D战役则不具备这个特点,故选B。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要求盟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兵力不足和气象条件对渡海作战影响较大为由,一再推迟。材料二:1943年,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转折。1944年,苏军在苏德战场发起一连串进攻战役,收复大片西部国土,向国境线以西挺进,这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但也引起某些西方政治家的担忧。同年6月,美英最终开辟第二战场。请回答:(1)丘吉尔一再推迟开辟第二战场的原因是什么?(2)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原因?(3)第二战场的开辟有什么重大意义?答案:(1)以兵力不足和气象条件不利于渡海作战作为一再推迟开辟第二战场的原因。(2)英国热衷于在北非行动,以控制中东和地中海地区,维护其生命线;也希望苏德两败俱伤,从中渔利。(3)第二战场的开辟使盟军从东西南三面围攻德国,二战进入最后阶段,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的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州、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日本亦将被逐出其以暴力或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我三大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我三大盟国抱定上述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家目标一致,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作战。”——《二战全景纪实》材料二:请回答:(1)材料一中“我三大盟国”是指哪些国家?根据材料指出文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材料二中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什么?(3)材料一文献的发表和材料二中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影响?答案:(1)美、英、中。剥夺日本一战后在太平洋上所占领的一切岛屿;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恢复朝鲜的自由独立。(2)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问题。(3)对于维护和加强盟国团结、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都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3 第二次世界大战 四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练习 人民版选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714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