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1.1979年初,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是()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政治挂帅,提高觉悟,争取更大的跃进”D.“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B解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符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故B项正确。2.“58年运动脱轨后最后明确下来的东西,就是‘队——大队——公社’的三级所有体系……直至80年代,它在亿万农民中完好的发挥着作用。”率先取消“队——大队——公社”的三级所有体系的是在()A.安徽凤阳B.四川广汉C.广东深圳D.辽宁大连答案B解析改革开放以来对农村地区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取消了原来的公社体制,率先取消人民公社的是四川广汉,故B项正确。3.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多次变化,其中20世纪50年代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七八十年代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的相同之处是()A.都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B.都有利于个体经济的发展C.都改变了中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都使农民获得了自主生产的权利答案A解析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家庭联产承包合同书都是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产物。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使农民个体土地私有转变为农村集体所有,所以B、C、D三项均错误。故选A项。4.有学者在评述20世纪一段中国农村制度变革史时说:“在生产管理上,由‘大兵团作战’转变为‘各自作战’,农村社会实现了生活单元与生产单元的统一。”该制度变革的主要特征是()A.建立人民公社B.“包产到户”C.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D.“耕者有其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20世纪”“在生产管理上,由‘大兵团作战’转变为‘各自作战’”,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制度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主要特征为“包产到户”,故B项正确。5.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情况,图中城乡差距扩大是因为()A.浦东的开发和开放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D.经济特区的广泛建立答案C解析图中的数据变化是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1985年以后,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结合所学可知,导致城乡差距扩大的因素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它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提高了经济效益。故C项正确。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是()①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③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④关键是改变了所有制形式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B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改变所有制形式,所以排除含④的选项,故选B项。7.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走势图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B解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1984年以后中国进出口总额有了明显的增长,可以判断这个年代是1984年。B项是1984年发生的重大事件,符合题意,故选B项;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排除A项;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是在1990年,排除C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排除D项。8.19世纪末的对外开放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对外开放最本质的区别是()A.开放的对象不同B.开放的方式不同C.开放的地区不同D.开放的前提不同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的开放是在外国列强的侵略下被迫进行的,而新时期的开放,是在平等交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在坚持国家主权独立的前提下进行的,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工资条”是用手写的,工资条上只有工资总额一项。……到了上世纪90年代,工资条上有了“绩效工资”“菜篮子”、高原补贴、艰苦补贴、高温补贴、取暖补贴等项目。以前发工资最大面值是十元,1987年开始有了50元和100元。——新华网《工资条里的新中国六十年》材料二西北油漆厂工人强玲工资表(月工资,单位:元)197419771979198019811984198529.54661666872247——新华网《工资条里的新中国六十年》(1)依据材料一、二,归纳改革开放前我国职工工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改革开放后职工工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答案(1)特点:①工资项目单一;②工资低;③涨幅小;④工资面值小。原因:①生产力水平低,物资匮乏;②实行计划经济体制;③实行平均主义分配方式。(2)变化:①1985年后工资总额剧增;②工资项目种类多(工资项目多样化);③社会保障不断健全;④出现了绩效工资;⑤工资面值大;⑥改革开放初期工资变化不大。原因:①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稳步发展;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③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④平均分配方式打破(企业自负盈亏,职工按劳分配);⑤市场经济发展,货币贬值加速。解析第(1)问,本题以工资为切口,考查了新中国不同时期人民收入增长的状况。首先明确改革开放以前,即1949~1977年,再分析工资的特点及原因。“特点”可多角度分析,如:工资构成种类、高低、增长幅度、面值等。分析“原因”可从当时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状况、物资的丰匮情况、经济体制、分配制度等方面来归纳。第(2)问,根据材料归纳工资收入的新特点。“原因”可从改革开放的政策、经济和生产力水平发展状况、体制变化、分配方式、市场发展状况等方面来归纳。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后课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725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