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学生用书P137(单独成册)][基础达标]1.(2019·江苏徐州高二期末)下列关于物种和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A.同一种群一般不存在地理隔离B.同一物种可包括多个种群C.同一物种不存在隔离D.不同物种一定存在隔离解析:选C。同一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区域中的同种生物的总和,一般不存在地理隔离,A正确;同一物种可分散在不同区域,形成多个种群,B正确;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但可能存在地理隔离,C错误;不同物种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2.马与驴为两个不同的物种,交配产生的后代骡是不育的,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A.突变B.基因重组C.生殖隔离D.地理隔离解析:选C。马与驴属于不同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3.(2019·江苏扬州高一期末)家住荷花池小区的卞大爷,栽种的一株21年的琼花开花,朵朵琼花花瓣均为双层,极为少见。运用生物多样性的原理对这种现象的正确解释是()A.遗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生态系统多样性D.个体多样性解析:选A。一株琼花开花,朵朵琼花花瓣均为双层的性状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体现了遗传多样性。4.(2019·海南中学期末)下列关于捕食者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少的物种B.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捕食者的存在往往导致被捕食者的灭绝D.捕食者的存在可导致部分被捕食者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解析:选B。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A错误;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B正确;捕食者的存在一般不会导致被捕食者的灭绝,否则捕食者失去食物来源也将灭绝,C错误;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可避免部分被捕食者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D错误。5.(2019·江苏南通中学期末)下图表示小鼠原种进化为某种小鼠新种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某个小鼠有利变异的产生一定能引起该小鼠种群发生进化B.X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它们与环境共同影响生物的性状C.Y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Z表示隔离,阻断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进而形成了新物种解析:选A。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当某个小鼠产生有利变异,则该有利变异可能会逐渐积累,但不一定会引起该小鼠种群发生进化,A错误;因为小鼠原种通过X过程后表现出不同性状,说明X代表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可遗传变异与环境共同作用影响生物的性状,B正确;生物进化的3个环节是: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所以X表示可遗传变异,Y表示自然选择,Z表示隔离,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隔离阻断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进而形成了新物种,D正确。[能力提升]6.(2019·湖北荆州中学期中)调查发现某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与普通蜣螂相比,这种蜣螂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内脏。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从进化的角度看,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存在生殖隔离B.从变异角度看,这种蜣螂后腿卷曲的出现是因为突变C.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类型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解析:选A。该蜣螂与普通蜣螂还是同种生物,说明它们之间没有出现生殖隔离,故A错误;由于突变的存在,蜣螂种群中存在普通蜣螂和“生活品味”提高的蜣螂,由于自然选择的定向选择,使“生活品味”提高的蜣螂基因频率提高,故B、C、D正确。7.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实质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D.共同进化仅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解析:选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环节,是物种形成的标志;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随机发生的,所以即使环境没有改变,也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而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同时个体的迁入和迁出同样会影响基因频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均会相互选择,共同进化。8.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下图表示当环境发生改变时,自然选择对基因A或a有利时,其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A的基因频率变化曲线B.乙表示当自然选择对杂合子不利时A的基因频率变化曲线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D.有利基因的频率变化如曲线甲时,该种群已进化成新物种解析:选C。如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因为有杂合子的存在,A的基因频率不可能为1,A错误;自然选择对杂合子不利时,原本A与a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B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个体的表现型,进而可能影响到种群中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D错误。9.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类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B.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解析:选C。由于鸟类位于两个不同的岛上,所以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甲岛的环境变化大,从而选择出较多的适应环境的鸟类;由于一个岛上的鸟类不属于同一物种,所以每个岛上均有较多的基因库;由图可知两岛上的鸟类数量最终趋于相同。10.(2019·河南八市测评)研究人员对生长在山区中的某二倍体植物种群进行了两次调查,结果见下表。已知控制植株红花、黄花和白花性状的基因依次为R、r+和r,且R对r+、r为显性,r+对r为显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红花植株白花植株黄花植株初次调查64%36%0二次调查36%25%39%A.基因突变是该植物花色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之一B.该种植物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共同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C.初次调查时种群中R的基因频率为40%,二次调查时为20%D.基因r+的产生与遗传为该植物基因多样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解析:选C。基因突变是该植物花色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之一,A正确;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B正确;由于不知道红花植株中RR、Rr和Rr+各基因型的具体比例,所以不能确定种群中R基因的基因频率,C错误;基因r+的产生与遗传为该植物基因多样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正确。11.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解析:选C。在生存斗争中,病毒与兔之间相互选择,感染病毒后,抗性较强的兔被保留下来,抗性较差的个体死亡,故A项不符合题意;病毒必须寄生在寄主细胞内,兔感染强毒性病毒后会很快死亡,强毒性病毒失去寄主,寄生关系难以维持,故B项不符合题意;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使中毒性病毒的存活时间长,繁殖代数多,导致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故C项符合题意;蚊子能传播兔病毒,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故D项不符合题意。12.(2019·湖北荆州一检)江汉平原盛产油菜,科技人员非常注重油菜品种的选育。下图表示油菜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数的变化情况。选择育种对高含油量油菜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A.定向诱导了控制含油量基因的自由组合过程B.改变了控制产油的这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C.改变了油菜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D.淘汰了部分表现型,使高含油量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解析:选D。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是定向诱导的结果,A错误;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为1,是不变的,B错误;新物种出现的标志为产生生殖隔离,从每一代的变异个体中选育出含油量高的油菜品种进行繁殖培育,必然淘汰许多产油量低的类型,进而使高含油量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改变了油菜的基因库,但不一定出现生殖隔离,因此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产生,C错误,D正确。13.某地一年生的某种植物群体,其基因型为aa,开白色花。有一年,洪水冲来了许多基因型为AA和Aa的种子,开红色花。不久群体基因型频率变为55%AA、40%Aa、5%aa。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该地所有的某种植物群体属于一个________,其中全部的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________。(2)洪水冲来了许多基因型为AA和Aa的种子后,该群体的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3)若这一地区没有给这种植物传粉的昆虫,所有植物一般都是自花传粉。在3代自交后,群体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在这3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没发洪水前的群体,和洪水冲来的群体的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这两个群体属于不同的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种群基因库(2)75%25%(3)72.5%5%22.5%否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4)物种生殖隔离已经形成14.(2019·福建八县一中期末)下图表示地球上的哺乳动物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不同的种类在形态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异,据图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该现象体现了生物的进化规律为:生物朝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发展。(2)试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解释E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物种C的某种群中,基因型AA占46%,aa占20%,5年后,该种群中基因型AA占48%,aa占22%,该种群是否发生进化_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由图示可以直接看出,原始的哺乳类动物可以演化成很多种生物,朝着多样化和复杂化的方向发展。(2)原始的哺乳类生物产生不同的变异,其中适应水环境的变异个体被水环境选择而生存下来,这样代代选择、积累,经过漫长的年代而形成了水栖的E动物。(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型AA为46%,aa为20%,Aa为34%,则A%=AA%+Aa%2=63%,5年后,AA为48%,aa为22%,Aa为30%,则A%=AA%+Aa%2=63%,则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生物没发生进化。答案:(1)生物多样性(2)原始的哺乳类生物产生不同的变异,其中适应水环境的变异个体被水环境选择而生存下来,这样代代选择、积累,经过漫长的年代而形成了水栖的E动物(3)否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15.达尔文发现在南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735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