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2.科技制作活动评价建议(三年级下册)
武昌区小学(3-6年级)科技制作活动学业评价建议(三年级下册)前言一、关于科技制作活动课程为落实《武汉市教育局中小学“十一五”科技(环境)教育工作指导意见》中的“义务教育阶段,在地方和学校课程中开设科技活动课程,各年级每周1课时;高中阶段,要将科技(环境)教育纳入选修课和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精神,武汉市教育局和武昌区教育局的课程计划安排,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课时打通使用。三至六年级每周6课时,其中科技制作活动每周安排一课时。根据武汉市教育局关于普通中小学教材选用和征订工作的通知,武昌区3-8年级科技制作活动课程教材和制作材料均采用湖北省编《中小学科技制作活动》教材及制作材料。(一)课程的主要目标科技制作活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三种意识”和“四种能力”——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以及观察问题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发明创造的能力。通过科技制作活动课程的实施,让学生开展力所能及的科学技术实践,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材料,学习使用一些基本的技术工具,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简易作品的设计、制作及评价,尝试性地开展科技小发明、科技小制作;体验并初步学会调查研究与访问、实验研究与观察、信息收集与处理等多种实践学习方式;初步具有技术意识、创新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和审美意识;加强与学科学习的联系,学会有效地应用各学科的知识。(二)课程实施的主要特点与学科课程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实践性。本课程是以探究体验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活动,把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强调做中学,重视直接体验和经验学习,重视知(识)行(为)统一,努力扩大学生的认识范围,丰富其认识方式,克服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偏向;在活动中学习,活动本身既是手段也是目标,因为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经验并提高能力。2、综合性。课程的内容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局限,常以涉及多学科的综合信息和直接经验为主。因此,它有助于弥补按知识体系分科学习的不足,有利于知识的整合运用和能力的均衡发展。3、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本课程强调学生是教育和学习的中心,强调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探索和创造精神,注重学生的自我组织和互相启发。由于活动学习不拘泥于统一的方法和同一种答案,因而也就给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为他们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三)教材分析1.教学主题的构成、小学三至六年级科技制作活动课程每册教材有十一个活动主题,每册一般包括有:科技制作类、科学实验类、游戏活动类、调查研究类、科普知识类及发明创造类等六大类主题。这些主题活动涵盖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由于每册教材安排的活动较多,不要求教师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所有主题活动的教学,建议每学期根据课时来安排适量的主题活动,活动内容要有一定的覆盖面,每学期的活动内容应尽可能包含上述六类主题活动,也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有所侧重。2.各教学主题的模块分析每一个主题的编排,开头用几十个字作引入语,引入学生进入活动情景,多以激发学习兴趣方式展开教学,整个主题活动又分“活动准备”、“活动方法”、“活动提示”、“活动评价”四大模块。(1)活动准备:告诉学生科技制作活动所需的主要工具和材料。(2)活动方法:为主题活动的核心部分。主要为学生提供与主题相适应的活动内容,具体操作方法和建议。活动方法具有具体性和多样性特点,注意了活动的拓展。是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教师适当指导,让学生掌握或了解这些制作(或活动)方法。教师要注意精讲,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活动中体验和创造。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时,要在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不得随意改变教学目标,违背学科教学的特点。注意“实”与“活”的高度统一。(3)活动提示: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本主题的背景知识或资料;注意事项;延伸项目学习活动的拓展性内容,为学生的创新和发展留有的空间。这样的编排,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动态中发展,真正做到了为学生提供亲历实践、手脑并用的平台,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扩大了视野。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对活动内容的延伸性作引导,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足空间。*(4)活动评价:通过对活动或作品的展示和评价,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应注意多以肯定的方式呈现,以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参与。进行活动评价,也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等。教材所附的活动评价可作为阶段性评价的方式之一来进行。二、《科技制作活动学业评价建议》编写意图本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不是十分成熟,还没有建立起像学科课程那样有系统的课程标准,更没有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用书,因此,教师的具体操作仍然十分困难。为了保证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保证课程改革深入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促进我区全学科评价体系的完善,使教师能更详尽地了解《小学科技制作活动》这套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以及评价标准,我们组织了一批优秀的一线教师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了这套《小学科技制作活动课程学业水平达成度评价建议》,供广大教师参考。由于缺乏经验,加之时间仓促,一定存在不少问题,恳请教师们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在听取更多一线教师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完善。三、使用建议(一)《小学科技制作活动课程学业水平达成度评价建议》导读教学内容列出教材中每一课题的主要活动内容。教学目标》根据每一课题的主要活动内容,列出学生在科学技术素养培养方面所希望达成的基本..目标,即学生应该学习或学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及通过体验而获得的态度、情感和意识。帮助教师理解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为教学提供方向。检测目标将每一课最重要最核心的教学目标具体行为化,它比教学目标更具体、更详细,以帮助把握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向、可使用的依据,以及可采用的评价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特点。参考建议有针对性地为教学提供参考性策略,或对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提示,尽可能提供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有关该课题的背景、工具、材料、方法、课时等方面的建议。(二)因地制宜,充实教材内容。在使用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中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增加让学生探索创造的活动。(三)重视反馈,收集和保留教学资料。—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针对每一教学活动进行简单小结和反思。针对学生作品成功率,分析成功和不成功的原因;验证教材的使用,反馈教材的编写,为教材的修订提供有力依据;每一教学活动还可保留一二个学生作品(如学生制作作品、小报、量表等),真实反映教学过程,同时也可作为学生评价的重要依据。(四)在课时设计上可按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小学科技制作活动课程学业水平达成度评价建议》只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参考建议,而不是唯一的依据,大家在使用的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课题:第一课全软风筝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检测目标(含样题)纸折风筝1、认识全软风筝的特点,知道左右对称对风筝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认识风筝的基本组成:骨架、蒙面、尾巴、提线、放飞线等。3、在装饰风筝图案纹样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4、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制作不同式样的风筝。按照教材上的步骤和方法做成没有骨架的简易风筝。*根据全软风筝的特点正确判断各种类型的风筝。放飞风筝1、初步掌握放飞全软风筝的技巧。2、知道风筝飞行的平衡主要是靠长长的尾巴。3、培养学生在处理放飞风筝活动中与其他同学风筝交叉情况时的谦让精神。对自己的风筝进行调试使它能顺利飞上天。%参考建风筝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风筝在空中靠风力与拉力共同作用克服风筝的重力后升空飞行,升力的大小与风压、风筝线的拉力及提线与风筝面的夹角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当风筝在某一提线角放飞,风对风筝的升力面产生的压力和风筝线的拉力的合力大于风筝的重力时,风筝升空,拉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议角增大,风筝飞行陡度增加,随着风筝的上升,风筝在空中的姿态的改变,其升力有效面积不断减少,当升力等于重力时,风筝处于平衡,这时滑翔在空中某一高度。每只风筝在合适的风力、合适的提线角、合理地运用放飞技巧,使风筝飞行在最佳陡度。而放风筝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但是平时他们放的风筝都是在外面买的,样子大多会有些重复。如果能拥有一支自己制造的,独一无二的风筝,应该是件快乐的事情。但是有骨架的风筝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选择制作全软风筝。一、学习制作简单的风筝,1、出示风筝,让学生观察风筝的形状,颜色、构成。2、小结有关风筝的基本情况(对称)及构成,了解我国民间的风筝艺术。3、做一做:你想拥有自己的风筝吗让我们一起动手做一个属于自己的风筝吧。4、按照书上要求及步骤制作风筝。(教师指导,学生制作)(重点强调安装和校准风筝的提线:指导学生采用“悬挂法”来确定物体的重心。将风筝悬挂,并使其平衡,这时重力的作用点一定在悬线方向上,再换一个悬挂点,新的悬线也一定通过重心,前后两线的交点就非常接近重心位置。确定了风筝的重心,就可以以此为基准,来安装和校准风筝的提线了。)5、你搜集的资料中,还有什么样的材料可以制作风筝。二、试飞大行动。—要求:各小组既要有良性的竞争又要友好的互助。要领:1、注意风筝在迎风时的角度,对放飞有成败之关键。2、风向和风速的强弱、稳定性对风筝放飞也是很重要的条件。3、在试飞的过程中要及时调好提线的长度与上下提线的比例。4、如果出现打转,或倾斜时要及时调整好尾部的长度与左右平衡。三、课堂小结说一说这一节课的感受与体验。、四、课外拓展同学间相互合作进行制作,看看能不能做一个别样的风筝。课题:第二课吸管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检测目标(含样题)穿土豆1、能把吸管从土豆中间穿过去。2、初步认识到用并不坚硬的塑料吸管能将土豆穿过,是借助大气压的作用。3、通过多次实践操作,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1、能用吸管顺利从土豆中间穿过去。提饮料瓶1、[2、能想办法用一根吸管把饮料瓶提起来。3、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索的乐趣。1、能用一根吸管把饮料瓶提起来。参考建议吸管穿土豆的正确且有效的做法是:一手把稳土豆,一手握紧在肯德基或麦当劳随处可以找到的吸管,并将其高高举起,以最快的速度向下插向土豆,在“嗨”的一声喷薄之中,即刻将土豆洞穿。这里有个动作的细节要注意,吸管的顶端要用所握之手的大姆指堵严。吸管在穿透土豆的过程中,管内的空气被快速压缩而产生对管壁侧向的压力,因而保持吸管后端应有的强度,在整个洞穿过程中始终起到支持作用。另外,吸管要被握实,且又不能变形,以保证作用力的有效传导。原理:并不坚硬的吸管能将土豆穿过,这里也是借助大气压的作用。用拇指按住吸管的上端,也就把空气留在了吸管里,再往下插的时候,空气封在里面,使得软弱的吸管就变得坚硬起来,所以就能插进土豆,】课题:第三课硬币与纸的比赛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检测目标(含样题)硬币和圆纸片的下落比赛1、能按课本要求做硬币和圆纸片的下落的实验。2、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尝试对实验现象进行合理解释。。3、初步认识到重的物体不易受空气阻力干扰直线下落;轻的物体容易受空气阻力干扰,缓慢下落。4、意识到对比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变量。5、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推理能力。1、正确做两个物体同时下落的实验。2、判断两个物体下落的快慢。让硬币和圆纸片同时落地1、能想办法做让硬币和圆纸片同时落地的实验。2、体验到不同的实验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现象。.3、意识到多次实验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1、想办法让硬币和圆纸片同时落地。2、在月球上,硬币和纸片会同时落地。这种说法对吗参考建议关于落体运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仅仅凭借直觉和观感,曾经作出过这样的结论:重的物体下落速度比轻的物体下落速度快,落体速度与重量成正比。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得出了重量不同的两个铁球同时下落的结论,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
本文标题:2.科技制作活动评价建议(三年级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754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