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2013年上海市历史中考试题(带答案)
2013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Ⅰ.闭卷部分(共40分答题时间2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图像是历史的产物,在反映历史的同时也透露出作者的思想。(共10分)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图片下的字母分别代表图中所示事件发生的朝代(时期)。请将字母填入“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中相应的空格内。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得分评卷人A张骞出使西域B交子C商鞅变法D郑和下西洋E文成公主入藏(1)A为唐朝壁画,能作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这一说法的直接证据·····()(2)B图中有“除四川外……”等文字,可以说明交子流通的地理区域·····()(3)C为连环画封面,其描绘商鞅变法的历史场景反映了创作者的认识·····()(4)D为剧照,其所呈现的郑和下西洋场景是否可信有待其它史料佐证·····()(5)E为西藏大昭寺内的壁画,可作为汉、藏两族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二无征不信,孤证不立,几份材料说几分话。(共13分)以下四大事件均发生于中国近代:A火烧圆明园B中共“一大”召开C九一八事变D虎门销烟1.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右列地图方框内分别用字母标注上述事件的发生地。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能否仅用材料一证明圆明园是被英法联军焚毁的?为什么?材料二:参与火烧圆明园的英国陆军军官赫利思回忆:“几天后,便决议烧毁圆明园。第一师(指英国第一步兵师)奉命前进到那里,我们在下午很晚的时候才到达……我们更奉命掠夺我们所能掠到的一切,并用车辆载回我们所喜欢的东西”。材料三:(法国)阿尔高特将军回忆(圆明园遭洗劫的情形):“所有可以带走的贵重物品,包括黄金、白银、钟表、珐琅器、瓷器、玉石、丝绸和刺绣品等都被联军夺走”。(反面还有试题)(2)材料二、三是否可以作为英法联军劫掠、焚毁圆明园的证据?为什么?得分评卷人圆明园大水法废墟(3)为更有力地证实英法联军劫掠、焚毁圆明园,除英方、法方外,还可以补充哪几方的证据?简要说明理由。三播下龙种,收获跳蚤。历史有时并不按人们的主观愿望前行。(共9分)下列三幅图中的交通工具分别是三次科技(工业)革命的成果。1.图一所示交通工具的最早发明者是·····································()A.爱迪生B.史蒂芬逊C.富尔顿D.本茨2.图二所示交通工具的动力装置能够大规模应用,得益于···················()A.内燃机的发明B.计算机的使用C.冶金业的发展D.水压机的制造3.最早将图三所示发明投入商业营运的国家是·····························()A.美国B.德国C.中国D.日本4.英国工业革命是人类跨入了_____________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______________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启了人类的信息时代。5.第三次科技革命还有很多重大突破,如揭开人类认识生命遗传密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发射世界上第一颗通信卫星,开创了卫星通信的先河。6.科学家发明创造的动机与其造福人类的实际效果有相一致的,如瓦特改良蒸汽机、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等。但也有不一致的,如诺贝尔发明的_____________,最初运用于工业生产,后来却被用于战争;核能的开发最早应用于军事领域,二战后期,美国两次投得分评卷人图一图二图三掷______________重创日本,但战后更多地被和平利用。四时势、环境、立场等是审视历史人物言行举止的重要视角。(共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过去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现在)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进行我们能够给予的一切援助……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正如俄国人为保卫家乡而战的事业,是世界各地的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一样。——1941年6月22日丘吉尔的演说材料二: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所照亮的大地,已经罩上了阴影……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1946年3月5日丘吉尔的演讲1.材料一、材料二的演说分别发表于····································()A.一战时期、二战时期B.二战时期、冷战前夕C.二战时期、冷战时期D.一战时期、冷战前夕2.材料一中的“危难”是指·············································()A.蒙古人西征B.经济大危机C.法西斯扩张D.拿破仑战争3.从材料二看,丘吉尔对苏联的态度是··································()A.友善的B.仇视的C.同情的D.嫉妒的4.对照两则材料,丘吉尔对苏联(俄国)的态度前后有无变化?为什么?2013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Ⅱ.开卷部分(共60分答题时间4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得分评卷人一继承、发展、传播,丰富了文明内涵,促进了文明交融。(共10分)1.观察右列《拜占庭帝国疆域示意图》,图中_________(填字母)表示该帝国的都城。2.(1)《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由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成。它继承与发展了··························()A.古埃及文明B.古西亚文明C.古印度文明D.古罗马文明(2)下列图片所示建筑,能用于说明“拜占庭是古代欧洲文明继承者”的是···()3.中国境内迄今出土了34枚拜占庭金币,其铸造时期为5—8世纪。这些金币能否证明当时中国与拜占庭帝国之间有直接往来?为什么?4.“15世纪中期,拜占庭帝国被土耳其所灭,许多学者来到意大利,继续传播希腊文化,为文艺复兴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其分析与判断的视角重在·················()A.经济状况B.文化传统C.政治形态D.自然环境二诗与画,留下了时代的烙印,折射出历史的风貌。(共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舞,回雪飘飖转蓬舞。——(唐)白居易《胡旋女》节选得分评卷人得分评卷人ABCD1.材料一反映了胡旋舞···············································()A.舞者的地位B.表演的场所C.舞蹈的姿态D.表演的时间材料二:2.材料二描绘的场景能说明···········································()A.画家对胡旋舞姿的感受B.胡旋舞在唐代传入中原C.胡旋舞是一种宫廷舞蹈D.胡旋舞者的身份是胡人3.诗与画的互证能拓展、深化对历史的认识。由上述材料能否得出下列关于唐代历史的推论?(答“能”,在括号内打“√”;答“不能”,在括号内打“×”)(1)音乐舞蹈发展···················································()(2)异域风情融入···················································()(3)娱乐生活多样···················································()(4)城市布局合理···················································()(5)中央集权加强···················································()4.有人认为,上述材料还可用于说明“唐朝与少数民族及周边国家的关系”。补充三例唐代诗、画作品,使这一推论更具说服力。(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面还有试题)三新闻,捕捉时事热点,反映时代观念,见证历史变迁。(共12分)下图是1971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头版影印件。得分评卷人唐代壁画中的胡旋舞1.这一天的头版重大新闻是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联合国成立于__________年。2.结合新中国外交历程,说说《人民日报》将“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消息置于头版重要位置的历史原因有哪些?3.在同一版面中有两条与美国有关的消息,从内容看当时中美关系处于怎样的状态?简要解释你的答案。4.《人民日报》将毛主席语录置于最醒目位置有何深意?四个人价值取决于他的立场、智慧、意志及其社会贡献。(共26分)法国先贤祠建成于1789年,至今共有72位法兰西历史文化名人安葬于此。先贤祠正面门楣上镌刻有“伟大人物,祖国感恩”几个大字。得分评卷人1.先贤祠完工的这一年正逢············································()A.法国大革命爆发B.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C.雅各宾专政建立D.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雨果安葬在先贤祠,他的许多作品直接取材于他生活的时代,是·······························································()A.研究西欧庄园的原始史料B.作者对侵略暴行的客观记录C.再现启蒙运动的直接证据D.作者对所处时代的历史认识3.进入先贤祠的伟人中,有一位倡导开明君主制,批判封建专制和教会的启蒙思想家。他是····································································()A.伏尔泰B.达·芬奇C.顾拜旦D.毕加索4.先贤祠中卢梭墓的设计匠心独运。从正面看棺柩,屋门微启,从门缝里伸出一只手,擎着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结合卢梭生活的时代及其贡献,谈谈对“火炬”象征意义的理解。5.中国历史上也涌现出许多为本民族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历史文化名人,若同样冠以“伟大人物,祖国感恩”,谁配享此荣誉?简述你的理由。2013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答案要点和评分说明注意:(1)属于解释性的回答,大意正确,均可酌情给分。(2)属于开放性的答案,言之成理均可得分。Ⅰ.闭卷部分(共40分)一(共10分)1.依次为:CAEBD(每空1分)2.(1)×(2)√(3)√(4)√(5)√(每小题1分)二(共13分)1.DABC(1分)(顺序不能颠倒)2.自北向南依次为:CABD(每框1分)3.(1)否(1分)该照片只能说明圆明园被焚毁;该照片摄制年代不详;该照片中没有出现英法联军(任答一条即可,1分)(2)是(1分)材料二、三都是参与劫掠、焚毁圆明园的军官的回忆;作为侵略者自陈暴行当是可信的(任答一条即可,1分)(3)中方(1分)作为受害者的控诉是有力的证据(1分)第三方(1分)作为第三方亲历者的记述是有说服力的(1分)三(共9分)1.B(1分)2.A(1分)3.D(1分)4.蒸汽(1分)电气(1分)5.DNA双螺旋结构被发现(写基因工程也可,1分)美(1分)6.黄色炸药(写安全烈性炸药、炸药、达那马特均可,1分)原子弹(1分)四(共8分)1.B(2分)2.C(2分)3.B(2分)4.答“有”(1分)丘吉尔在二战时期对苏联的态度是同情支持;在冷战前夕的态度是憎恨仇视(1分)或答“无”(1分)丘吉尔一贯反对苏联(1分)能从表象和实质两方面分析,既看到丘吉尔的态度变化,又能指
本文标题:2013年上海市历史中考试题(带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757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