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第3讲--古希腊三哲
第三讲古希腊三哲的教育思想1、论“美德即知识”苏氏伦理道德方面的著名命题。认为美德不是先天形成,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美德可以通过学习各种知识而获得,美德是善的,包括正义、勇敢、信任、友谊、节俭等,这里的知识仅指伦理道德方面的知识。反过来,也可以说“知识即美德”。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2、创“苏格拉底法”(产婆术或精神助产术)四步骤:讥讽: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境地。助产术: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从具体事物中找到食物共性和本质。下定义: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苏格拉底之死》是法国著名画家雅克·达维特(或称雅克-路易·大卫)在1787年创作的油画作品。这幅作品描绘了哲学家苏格拉底死时的情景,体现了革命者为信仰和真理而献身的精神苏认为:我是被国家判决有罪的,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得不到遵守,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效力和权威。当法律失去权威,正义也就不复存在。这不是悲剧的声音,这是一个智者在用生命诠释法律的真正含义——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只有法律树立了权威,才能有国家秩序与社会正义的存在。苏格拉底六问?德是什么?中庸是什么?正义是什么?善是什么?勇是什么?虚心是什么?这是苏格拉底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天不得不面对的根本问题……在纷繁乱世中停下奔忙的脚步,面对自己的内心。想要左右世界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师生之间的故事1.柏拉图的启示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柏拉图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去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很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不得已,因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爱情”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苏格拉底叫他到彬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最适合用来当圣诞树用的树材但只可以取一次柏拉图有了上回的教训充满信心地出去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地拖了一棵看起来直挺、翠绿,却有点稀疏的杉树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树材吗?柏拉图回答老师:因为只可以取一棵,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体力已经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来了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婚姻柏拉图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核心。他认为理念是独立而客观实在的本体,是一切事物的本源。人们日常感觉到的具体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不真实的;只有通过理性认识到的“理念”才是永恒不变的,唯一真实的“绝对存在”。二、柏拉图的教育思想1、理念说洞穴之喻:设想在一个地穴中有一批囚徒;他们自小呆在那里,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面前洞壁上的影子。在他们后上方有一堆火,有一条横贯洞穴的小道;沿小道筑有一堵矮墙,如同木偶戏的屏风。人们扛着各种器具走过墙后的小道,而火光则把透出墙的器具投影到囚徒面前的洞壁上。囚徒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如果他们中的一个碰巧获释,转过头来看到了火光与物体,他最初会感到困惑;他的眼睛会感到痛苦;他甚至会认为影子比它们的原物更真实。如果有人进一步拉他走出洞穴,到阳光下的世界,他会更加眩目,甚至会发火;起初他只能看事物在水中的倒影,然后才能看阳光中的事物,最后甚至能看太阳自身。到那时他才处于真正的解放状态,会开始怜悯他的囚徒同伴、他的原来的信仰和生活。如果他返回去拯救他的囚徒同伴,他得有一段时间去适应洞中的黑暗,并且会发现很难说服他们跟他走出洞穴。这一比喻与太阳之喻和线段之喻相联系。洞穴之中的世界相应于可感世界,而洞穴外面的世界则比作理智世界。柏拉图明确声称囚徒与我们相像,即是说他们代表人类的状态;而囚徒被拉出洞穴的过程则类似于通过教育而获得启蒙的过程。我们可以把上升之途和对上面事物的观照解释成是灵魂上升到理智世界的过程。洞穴之喻对于后来的政治和教育理论影响甚巨。所谓理念是指概念、普遍真理和法则、原理。理念先于宇宙而存在,并主宰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是真理和至善的源泉,现象只是理念的摹本而已。柏拉图认为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组成的,理念世界是真实的、永恒的,现象世界是不真实、不稳定的,人们所要认识的是由理念组成的世界。现象世界(自然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影象,理念世界是真理的化身,是宇宙精神。柏拉图的认识论和学习方法。人由肉体和灵魂组成,灵魂先于肉体存在于理念世界中,当灵魂和肉体结合“投胎”为人时,就暂时失去了对最高理念的认识;但在现象世界的刺激下,又可把忘记的知识捡回来。因此,在认识论上,认识不是对现象世界的感知,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人死后灵魂离开肉体又回到理念世界中,即灵魂不死。具体到教育上,学习就是回忆头脑中固有的理念,“知识即回忆”。教学目的是为了恢复人固有的知识,教学过程即是回忆理念的过程。2、回忆说柏拉图认为,人是神用不同的东西造出来的:金质的、银质的、铜铁质的人。金质的人拥有智慧和理性品质,应该成为上层统治者,即哲学家;银质的人拥有勇敢和意志刚强品质,应该成为军人和中下层统治者;铜铁质的人具有节制品质,应该成为劳动者,即手工业者和农民。这三种人依其天性做适合自己的工作,并能各司其职,协调一致,就构成了理想的国家。3、人性论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即理性、激情和欲望。理性是先天具有,激情和欲望是后天形成。理性部分:用以思考推理;激情部分:用以感觉喜怒哀乐等感情;欲望部分:用以感觉爱、饿、渴等物欲之骚动。欲望是灵魂的最低级部分。三者之间各安其分,和谐共存,彼此不发生冲突,这种人就是正义的人。4、灵魂说0-3岁(家庭教育):由经过挑选的女仆代替国家养育;5、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柏拉图吸取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经验,提出了一个教育和选拔军人、哲学家的教育制度,即金字塔形的教学体系:3-6岁(幼儿教育):集中到儿童游戏场所,由国家选派公民监督教育,内容是经过挑选的游戏、故事和唱歌;6-13岁(初等教育):入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接受读写算和音乐教育,主要是陶冶灵魂;17-20岁(高等教育):贵族子弟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体育训练,培养勇敢美德,注重意志教育。20岁时经过选拔大多数人终止教育成为军人。13-17岁(中等教育):入体操学校进行体育训练,注重和谐发展和情感教育,养成节制美德。含铜铁质人的教育到此结束。20-30岁:只有少数具有金质的人继续接受教育,发展理智美德,学习“四艺”和辩证法,30岁时经过选拔大多成为国家的高级官吏。30-35岁:极少数在哲学研究上具有特殊才能的人继续学习辩证法5年,然后到实际工作中去锻炼。35-50岁:经过15年的实际工作考验,如果在事业和学识上都是最好的,特别是在哲学方面有高深的造诣,能用理智去衡量各种事物,就可以成为奴隶制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哲学王。现世中的哲学王就相当于理念世界中的最高理念——神,哲学王就是神的化身。至此柏拉图的全部教育结束了。(1)第一个提出了比较系统的从学前到研究院的教育体系;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奠基人(2)主张教育由国家管理,强调教育服务于社会及政治的功能,成为“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之一;(3)首次提出了优生、胎教及公共学前教育的思想,并论述了学前教育的内容与方法;6、柏拉图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及影响(4)强调学前教育的内容如游戏、故事、音乐等应具有教育性,从而开创了“教育性教学”理论的先河;(5)提出了重视女子教育及男女平等思想,认为男女在禀赋上没有差异;(6)提出了天文、几何、算数、音乐“四艺”作为教学内容,支配欧洲中高等教育达1500年之久;(7)将培养心智能力放在首位,开创了主智主义的教育传统;但他抬高理性、贬低感觉则助长了教学脱离实际的倾向;(8)他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鼻祖,影响西方思想及文化达2000年之久;(9)由于强调神性至上至善,从客观上开创了西方教育科学的神学进程;(10)柏拉图的《理想国》自问世以来一直是西方知识界必读之书,对西方哲学、社会政治和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同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堪称西方教育思想史的三个里程碑。1、真理可能在少数人一边。2、思想永远是宇宙的统治者。3、我们若凭信仰而战斗,就有双重的武装。4、我们若凭信仰而战斗,就有双重的武装。5、无论如何困难,不可求人怜悯!6、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7、尊重人不应胜于尊重真理。8、我一息尚存而力所能及,总不会放弃爱智之学。9、开始是工作的最重要部分。10、意志不纯正,则学识足以为害。11、征服自己需要更大的勇气,其胜利也是所有胜利中最光荣的胜利。12、凡勇敢、克制、公正,比诸真德皆惟依智慧而立。13、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14、美是一种自然优势。15、我认为一种适当的教育,只要保持下去,便会使一国中的人性得到改造,而具有健全性格的人受到这种教育又变成更好的人。16、教育是约束和指导青少年,培养他们正当的理智。17、每个人最初所受教育的方向容易决定以后行为的性质,感召的力量是不小的。18、应当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可珍贵,如果遇见一个美的心灵,纵然他在形体上不甚美观,也应该对他起爱慕,凭他来孕育最适宜于使青年人得益的道理。19、为着品德而去眷恋一个情人,总是一种很美的事。20、只有驱遣人以高尚的方式相爱的那种爱神才是美,才值得颂扬。柏拉图的名言21、技艺没有知识,他对于那种技艺的语言和作为,就不能作正确的判断了。22、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23、如果一个人的激情,无论在快乐还是苦恼中,都保持不忘理智所教给的关于什么应当恐惧,什么不应当惧怕的信条,那么我们就因他的激情部分而称每个这样的人为勇敢的人。24、许多胜利都会为胜利者带来杀身之祸,过去如此,将来也一定如此。25、尊重人不应该胜于尊重真理。26、美是真的光辉。27、当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表和谐地融为一体,人们就会看到,这是世上最完善的美。28、最有道德的人,是那些有道德却不须由外表表现出来而仍感满足的人。29、人心可分为二,一部较善,一部较恶。善多而能制止恶,斯即足以云自主,而为所誉美;设受不良之教育,或经恶人之熏染,致恶这一部较大,而善这一部日益侵削,斯为己之奴隶,而众皆唾弃其人矣。30、智慧一定具有更神圣的品质,这是永不会丧失它的效能的;可是,由于它的方向不同,于是或为有用与有益,或为无用与有害。要迫使那些禀赋好的人去得到我们认为最伟大的知识,使其能够看到“善”,帮助他们不断前进。31、身体最强健的人不容易受饮食或劳动的影响,最茁壮的草木也不容易受风日的影响。32、子女教育是社会的基础。33、未出生比未受教育好,因为愚昧是灾患的根源。34、除非男女受着一样的教育,否则就不能使妇人有同男人一样的责任。42、我所谓教育就是指对儿童适当的习惯所给予善端的培养养;——当把快乐、友谊、痛苦和憎恨都适当地植根于儿童心灵中的时候,他们对这些性质固然还不能明白;但一旦获得了理性,就会发观这些都是相和谐的。这心灵的和谐达到完善的境地时,即是道德;而那种依于快乐和痛苦的特殊训练,——就是在引导着你去恨你所应恨的,爱你所爱的,——从始至终,是可以分开来的;我看这可以正确地称为教育。43、先从人世间个别的美的事物开始,逐渐提升到最高境界的美,好像升梯,逐步上进,从一个美形体到两个美形体,从两个美形体到全体的美形体;瑞从美的形体到美的行为制度,从美的行为制度到美的学问知识,最后再从美的学问知识一直到只有以美本身为对象的那种学问,彻悟美的本身亚氏把人的灵魂分为三个部分:(1)植物灵魂,即人的生理部分,表现为营养、生长和发育等方面,是灵魂的最低级部分;三、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古希腊哲学家和自然科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公元前335年在雅典创办“吕克昂”哲学学校,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1、灵魂说(人性论)(2)动物灵魂,即人的感觉部分,表现为本能、情感和欲望等方面,是灵魂的中级部分;(3)理性灵魂,是灵魂的高级部分,表现为思维、理解和判断等方面。一个人
本文标题:第3讲--古希腊三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77723 .html